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言商仍向儒”的張謇

羅一民
2021-03-28 12:43
澎湃商學院 >
字號

清末狀元張謇,在1917年1月20日(民國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的日記中,抄錄了自己為通州友人錢九皋所寫的祝壽詩《壽錢翁七十》。詩云:“貴重最農夫,錢翁識字殊。歲功排菽棗,家世長枌榆。訓子出求學,言商仍向儒。田間無暇日,七十只須臾?!?/p>

張謇在詩中除了稱贊錢翁以農耕為重,詩書傳家,受人尊崇,還借題發(fā)揮,表達了自己言商仍向儒的志向和理念。所謂“言商仍向儒”,除了表示要以儒家倫理道德指導經商行為,更主要的含義是指要保持真正儒生的本色,身在商海,心系天下,始終不忘愛國報國。

張謇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愛國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作為一個企業(yè)家,像張謇那樣,一切行為處事均從愛國出發(fā)、將濃烈的愛國情和熾熱的愛國心化為對強國夢的不懈追求,乃至于到了癡迷的程度,實為舉世罕見。也正因如此,才鑄就了他輝煌的人生和不朽的事業(yè)。

2021年2月14日,江蘇南通博物苑,張謇特展。人民視覺  資料圖

一,“舍身喂虎”為強國

(一)經商的目的

張謇于1853年7月1日出生于南通地區(qū)的海門長樂鎮(zhèn)。四歲啟蒙,五歲入學塾。十歲時,張謇已讀完《三字經》、《百家姓》等蒙學基本典籍。十六歲時,張謇參加科舉考試并考取秀才,但因“冒籍”風波致使家道中落。     

1874年,二十二歲的張謇為江寧發(fā)審局孫云錦擔任書記,開始了涉足政壇官場的游幕生涯。后由孫云錦介紹而結識了慶軍統(tǒng)領吳長慶,并被吳聘為高級幕僚,從此進一步開闊了政治視野,增長了參政治事的能力,也進一步確立了強國富民的政治抱負。1882年,張謇隨吳長慶赴朝鮮平定“壬午兵變”,期間所寫的《朝鮮善后六策》等策論,既展露了他在軍事外交方面的才干,又表現(xiàn)出深深的民族憂患意識和強烈的愛國情懷及強國夢想。1884年,張謇離開慶軍回到家鄉(xiāng)。期間雖以讀書備考為首務,但也悉心研究當年發(fā)生的中法戰(zhàn)爭、“甲申政變”、南北海疆風波等時事政治。他還秉持愛國“必自鄉(xiāng)里始”的理念,在家鄉(xiāng)興蠶桑、辦慈善、助文教、建自衛(wèi)武裝“濱海漁團”等,初步展露了他強國興邦、地方自治的奮斗方向。1894年,在家鄉(xiāng)苦讀十年,歷經四次會試敗北的張謇終于在當年的“恩科會試”中金榜題名,高中狀元。

對張謇來說,中狀元并非功成名就的終點,而是全力追逐強國夢的起點。1894年下半年爆發(fā)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及后來中國的戰(zhàn)敗,刺激了張謇愛國思想集中迸發(fā)和強國夢的最終確立。

在甲午戰(zhàn)爭之前,中國曾在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被打敗,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但甲午戰(zhàn)敗及大量的割地賠款,才真正刺激了所有中國人。朝野上下普遍感到受到了奇恥大辱和滅頂之災,社會精英中的愛國的志士仁人誓死要救亡圖存,克服亡國亡種的危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素有愛國情懷的新科狀元張謇,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因愛國、救國而不顧一切去強國的艱辛奮斗之路。

1894年9月,張謇因父去世回鄉(xiāng)。次年,張謇得知《馬關條約》被迫簽訂,十分憤懣。他在日記中摘錄了條約的主要內容,憤然痛嘆:“幾罄中國之膏血,國體之得失無論矣。”他還在隨后為湖廣總督張之洞撰寫的《代鄂督條陳立國自強疏》中,痛心疾首地陳述了《馬關條約》對中國造成的嚴重危害,并提出相應對策。在當時的張謇看來,面對強敵入侵、虎狼環(huán)飼的垂危局勢,愛國首在救國,而救國的當務之急則在強國。

張謇認為“強國富民之本實在于工”,即辦好以工業(yè)為主體的實業(yè)。他直截了當地指出:“中國須振興實業(yè),其責任須在士大夫”。作為士大夫的最高代表——“狀元”,是否能以身作則,帶頭去興辦實業(yè)呢?

這對張謇來說,卻是一個頗費躊躇的艱難抉擇。因為,辦實業(yè)固然是振興國家所必須,但對于個人來說,無異于自棄美好仕途和已有的尊貴社會地位,鋌而走險,自討苦吃。張謇本可以“天子第一門生”的身份,憑借億萬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學而優(yōu)則仕”的最高平臺,博取一生的榮華富貴,甚至沖頂“狀元宰相”。但是,現(xiàn)在卻要與“四民之末”的商人為伍,冒著巨大的風險和難言的艱辛,周旋于官場、商界等“平生不伍之人”之中,無異于“舍身喂虎”。張謇出于強烈的愛國心和執(zhí)著的強國夢,最終還是選擇了以身許國、“舍身喂虎”的實業(yè)報國之路。

張謇后來談到當時的內心思慮時說道:“余自審寒士,初未敢應。既念書生為世輕久矣,病在空言,在負氣,故世輕書生,書生亦輕世。今求國之強,當先教育,先養(yǎng)成能辦適當教育之人才,而秉政者既暗蔽不足與謀,擁資者又乖隔不能不合。然固不能與政府隔,不能不與擁資者謀,納約自牗,責在我輩,屈己下人之謂何?躊躇累日,應焉”。

張謇的這段自白,核心要義有四:

一是表明自己最終決心經商辦廠,既是為了踐行自己的強國夢,也是為了為讀書人爭口氣,樹立一個好的形象。

二是辦實業(yè)、搞教育這類事理應由官員富人承擔,自己本可以不參與其中,但官員與富人都無法指望,只得自己親力躬為了。

三是明知官員與富人不足依靠,但又不得不看重他們手中所握有的政治和經濟資源,只能委曲求全地與之應對周旋,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四是雖欲經商辦廠,但自己畢竟是儒林魁首——狀元,與一般商人不同,還是要保持儒生的本色,以儒家的理念經商(即后來他自己所說的“言商仍向儒”)。

(二)艱難的經商過程

張謇回顧辦廠艱難時,說他是“含垢忍尤,遭閔受侮,千磨百折,以成此區(qū)區(qū)工商之事者”。1895年冬,張謇將費盡周折“招商”來的本地和上海的六個商人(“通滬六董”),召集起來協(xié)商認股辦廠。廠址選在通州城北水陸近便之處的唐家閘。

紗廠初創(chuàng)時,深諳官商之道和官辦之弊的張謇認為應完全商辦,但民間集資較為艱難,他只得轉向官方求助。此時,接替張之洞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將已堆放積壓三年之久的四萬多錠銹爛紡機賤賣折價,作為官股五十萬兩股金入股大生紗廠。于是,官股、商股各占百分之五十,原先的官招商辦改為官商合辦。但是即便如此,辦廠急需的商股資金仍遲遲不能落實。

1897年3月,張謇到武昌求助張之洞,后者為張謇想了一個好辦法,并商請劉坤一同意,將折價五十萬兩的“官機”對半平分,由張謇和盛宣懷各領二十五萬兩,形成“紳領商辦”的格局。官方對張謇這位身份特殊、名氣很大的士紳相當信任,只收“官利”,不要任何經營管理職權,任憑張謇等人“紳領商辦”,這對消除商股對官府的畏懼戒備之心極有好處。

然而,盡管如此,民間集資辦廠之路仍很艱難。當劉坤一應張謇所求要通州地方官適當湊錢資助大生紗廠時,地方官卻別有用心挑唆,激起眾多秀才、舉人鬧事,甚至要揪住張謇去孔廟明倫堂“論理”。張謇錢沒有籌到,卻落得一身罵名。面對鄉(xiāng)黨友朋的訕笑毀阻和各方敷衍作梗,他“聞謗不敢辯,受辱不敢怒”。為應對工廠開車前的緊急經費開支,張謇還曾不得不忍痛將已購進自用的價值八萬兩的棉花,運到上海出賣。

經過整整五年的艱難困苦的努力,1899年3月,大生紗廠終于開車出紗。那年棉紗行情恰逢好轉,紗價持續(xù)看漲,紗廠賣紗所得價款日益增多。大生迎來了勃勃生機。當時被軟禁在老家常熟的翁同龢,獲聞大生開車出紗喜訊后,欣然題贈一聯(lián):樞機之發(fā),動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東南。張謇后來在《廠約》中,萬般感慨地回顧了辛勤辦廠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南皮督部既奏以下走經理其事,不自量度,冒昧肩承。中更人情久乖,益以商市之變,千磨百折,忍侮蒙譏,首尾五載,幸未終潰。”  

(三)強國的“功效”

張謇的宏偉強國志愿,是首先要使中國的實業(yè)自立于世界之林,并抵御外國列強的經濟侵擾。正如1905年,上海海關報告所說:“推張殿撰之意,凡由外洋運來各種貨物,均應由中國自行創(chuàng)辦?!睆堝酪源笊啅S為起點和軸心,逐步打造成當時中國最大的資本集團。他的資本一度達二千四百萬兩,為中國民營資本之最。他既增添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又示范和引領了中國的民營企業(yè)的發(fā)展,并直接造福鄉(xiāng)里,改變南通城鄉(xiāng)面貌。隨著實業(yè)越做越大,步入鼎盛,張謇的強國夢也越做越大。

他以南通師范為核心,著手打造了從幼稚園、小學、中學、職業(yè)教育、大學、??茖W校、聾啞學校等多層級、多元化的教育體系。此外,還興辦了新育嬰堂、貧民工場、棲流所、養(yǎng)老院等公益慈善機構。他興教育,辦慈善,搞自治,硬是把一個偏居一隅的貧弱小縣,搞成了響當當的全國“模范自治縣”。就連自視甚高的大文人胡適先生,也不得不由衷地贊嘆道:他獨立開辟了無數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yǎng)活了幾百萬人,造福于一方,而影響于全國。1922年,上海的報紙舉辦“成功人物民意測驗”,投票選舉“最景仰之人物”,張謇票數最高。193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百名人傳》中,更是“以黃帝為起首,以張謇為壓軸”。日本人駒井德三著書稱贊張謇:“今者于中華國家,不問朝野,為開發(fā)中華抱一志愿而始終不改者,殆無一人。惟公獨居南通之地,擁江北之區(qū)域,獻身于實業(yè)之振興,盡心于教育之改革,卓舉效果,此世人之所以稱偉也。”張謇“舍身喂虎”,終有所成。

二、政壇進退皆有為

張謇秉持了儒家士大夫的核心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張謇這里所說的“向儒”,實質上是要實現(xiàn)儒家的政治理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張謇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興辦了多少實業(yè),而在于他在興辦實業(yè)的同時,懷揣愛國主義的政治理想,獻身近代中國的政治建設,從而在中國近代政治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作出了特有貢獻??梢哉f他既搞經濟活動,又搞政治活動,既經商又從政,既是實業(yè)家又是政治家,無論是早期的入幕、參政及在改善家鄉(xiāng)地方政商環(huán)境中,還是在后來全國的政治舞臺上,甚至包括晚年的南通地方自治,都展現(xiàn)出其政治家的風采。

(一)張謇政治活動的三個階段

1、參政從政的“預備期”(1874-1894年)。22歲到42歲期間,可以看作是張謇參政的第一階段,即在地方上參政理政的“見習期”。豐富政治資源的“積累期”。準備沖頂最高學位(中央最高后備干部)介入全國政治的“預備期”,從此,他在政治上開始了進進退退。

22歲張謇任江寧發(fā)審局書記即涉足官場(一進)。24歲至32歲,任清軍首領胡長慶幕僚(30歲時曾隨吳長慶赴朝鮮平亂,結識袁世凱等后來在中國政治舞臺上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使張謇政治眼界大開,初步展現(xiàn)了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才華。35歲,張謇為開封知府孫云錦幕僚并受河南巡撫黎文衛(wèi)委托主持黃河防災抗洪計劃,草擬疏塞大綱。36歲時張謇回到家鄉(xiāng)(一退)。在備考趕考的同時,張謇一面幫助家庭和當地農民開展蠶桑、林木等商業(yè)經營活動,一邊組織參與地方上的士紳商販減免絲捐、布捐的抗爭活動,及籌辦地方武裝防衛(wèi)組織——“濱海漁團”等。

一般都認為,張謇告別官場回鄉(xiāng)備考(包括“南不拜張,北不拜李”)是因為厭惡了官場的險惡和腐敗,一心想遠離政治,專心讀書,做一個純粹的讀書人。其實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強國富民推進全面現(xiàn)代化。他準備考狀元,亦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政治作用和政治作為,實現(xiàn)政治抱負。

2、政治活動的鼎盛期(1894-1915年)。1894年42歲高中狀元后,任翰林院修撰(朝廷中樞文書,最高品級為三品),張謇正式步入正規(guī)的政治軌道并在全國性的政治舞臺上大放異彩(二進)。

當年,他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的關鍵時刻,支持老師翁同龢的主戰(zhàn)主張,并積極為其出謀劃策,奔走呼應。同時他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愛國情懷,上書痛斥李鴻章的主和主張,這使他名動朝野、譽滿天下。1894年張謇因父親去世,回鄉(xiāng)丁憂三年(二退)。

此間,張謇任職總辦通海團練,興辦地方海防武裝?!恶R關條約》簽訂后,海防團練撤銷,張謇受兩江總督張之洞委派,“總理通海一帶商務”,逐步走上實業(yè)報國的道路。他還借此之便,為花布商人義辦認捐減負,經營義莊、社倉等,興辦各項民生事業(yè),這是他后來在南通搞社會改良和政治改造為主旨的全面地方自治的發(fā)端和預演。1898年丁憂期滿,張謇回京到翰林院銷假復職(三進),恰好遇上震驚中外的“戊戌變法”。

張謇是帝黨首領翁同龢的門生:“翁門六子”之一,故一到北京便毫不猶豫地支持老師的變法維新。翁和張都是老成持重的改良主義者,他們既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的基本主張,但又不贊成康梁的急躁冒進的做法,甚至也不同于后來幾乎全盤接受康、梁意見的光緒。在翁同龢被開缺回籍時,張謇以寧武子“自愚得當,進退自如”的故事勸說翁同龢,實際上也反映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和一貫的處事態(tài)度: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進則從政,退則經商。早在青少年時期潛心讀書、積極準備科舉入世時,張謇的父親就告誡他:“汝曹日后無論窮通,必須有自治之田?!边@種進而科舉入世,退可終老家園的家訓,深深地影響了張謇的一生。

后來,張謇進則搞全國的大政治,退則搞南通的“小政治”。但始終心懷天下,不忘報國、強國,也是這種家訓的傳承和升華。張謇在勸說翁同龢南歸的同時,也為自己找到了一條“愚不可及”的既避禍又堅守責任的道路——回家鄉(xiāng)大搞實業(yè)。就在他到翰林院和吏部聽旨正式復職的第二天(6月13日),他便以“通州紗廠系奏辦,經手未完”為借口,再度向翰林院請假,當天晚上便急忙離開北京,去塘沽乘船直奔故里(三退)。

張謇雖然遠離北京政治漩渦中心,但并非從此不再過問政治,不再擔任官職。張謇在家鄉(xiāng)一面努力辦廠經商,同時兼任江蘇商務局總理等職。戊戌變法失敗以后,全國陷入混亂,義和團運動爆發(fā),使局勢更加復雜,英法聯(lián)軍也從天津打到北京,眼看戰(zhàn)火就要蔓延到全國。為保全我國經濟最繁榮發(fā)達的東南地區(qū),東南各省督撫、洋務派官僚、新式紳商等通力合作推動“東南互?!?。期間張謇不僅積極呼應,還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四進)。

1900年底,滿清朝廷迫于內外壓力決定搞變法和新政。12月23日,劉坤一即電邀張謇等人匯聚南京,商談要政,張謇積極獻計獻策,于1901年2月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寫成《變法平議》。他滿懷愛國熱情,順應時代潮流,公開地站在了新黨一邊。后《變法平議》不被采納,張謇退回家鄉(xiāng)繼續(xù)辦實業(yè)(四退)。

為了進逼朝廷真正搞變法和新政,一些政治精英和社會賢達人士掀起了全國性的立憲運動,張謇憑借顯赫的身份、聲望,已有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出眾的政治才能,很快就成了立憲派的關鍵骨干和實際領袖(五進)。

張謇在立憲運動中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進行立憲考察研究和宣傳鼓動(1903年去日本時,考察了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度,回國后便呼吁仿照日本明治維新進行政治改革)。并編譯《日本憲法》等分送朝野各方(包括呈慈禧太后)。二是成立上海立憲公會和江蘇咨議局,直接組織推動立憲運動。三是發(fā)起組織了三次全國性的早開國會請愿活動,迫使清庭同意提前三年于1913年召開國會,并且預行組織責任內閣。

1909年8月江蘇咨議局正式成立,張謇被推選為議長。(五進)1910年因不滿清廷一再推遲召開國會時間辭去江蘇咨議局議長職務。(五退)張謇本人在晚年編寫自己的年譜中寫道:“一生之憂患、學問、出處,亦常記其大者,而莫大于立憲之成毀?!闭f明他最看重的還是政治救國,認為自己的主要事業(yè)和成敗在政治。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以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在武漢宣布共和,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接著上海、蘇州、杭州、南通等地都相繼起義光復。同年11月16日,迫于無奈的清廷就把軍事大權交給了袁世凱,讓他組織內閣,穩(wěn)定局面。這種情況下,張謇的角色也開始發(fā)生變化:原來是“通官商之郵”,在官府和商人之間當“郵差”、當溝通的橋梁;現(xiàn)在要“通南北之郵”。南邊是孫中山和黃興的革命黨,北邊是清廷和袁世凱。張謇在這個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與時俱進,社會聲望日隆,加上雄厚的財經實力,以及廣泛的人脈資源和穩(wěn)健務實的政治風格,使得清廷、袁世凱、共和革命派都十分看重他,甚至都依賴他發(fā)揮不可替代的調和溝通作用,這也給了他“一手托三家”“折沖尊俎”的條件。(六進)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1月3日,張謇就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yè)總長,同年2月張謇因不滿南京臨時政府對漢冶萍公司歸屬問題的處理,且感到“時局未定,秩序未復,無從言實業(yè)也”。從孫中山政府辭職。(六退)

2月12日,袁世凱逼清帝退位,詔書發(fā)布。3月份,袁世凱當權,任命熊希齡為總理,熊組建了一個“名流內閣”,1913年9月,張謇就任工商(農林)總長兼水利局總裁(七進)。

張謇在工商(農林)總長任上政績獨特。

一是確定中國經濟發(fā)展總體指導思想。他認為必須以政治建設促經濟發(fā)展,“實業(yè)之命脈無不系于政治”、“政治能趨于軌道,則百事可為”。他認為發(fā)展實業(yè),亟需注重四個方面:一是乞靈于法律;二是求助于金融;三是注意于稅則;四是致力于獎助。

二是大力立法,依法保護產業(yè)發(fā)展。中國近代許多經濟、政治方面的立法,包括早期民國政府百分之七十的立法都是他搞的。立法涉及方方面面,有銀行法、權度法、典當法、國幣條例、證券交易法、中國實業(yè)公司條例等等數十部。他有句名言:“法律猶如軌道,產業(yè)入軌道則平坦正直,畢生無傾跌之虞”(一輩子都不用擔心跌落),“不入軌道,隨意奔逸,則傾跌立至”(不在軌道上走,隨時都會翻車)。

三是倡導市場經濟,鼓勵民辦私營。他一上任就表示:“謇意自今為始,凡隸屬本部之官業(yè),概行停罷,或予招商頂辦。惟擇一、二大宗實業(yè),如絲、茶、改良制造之類,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舉辦,而又確有關于社會農工商業(yè)之進退者,酌量財力,規(guī)畫經營,以引起人民之興趣,余悉聽之民辦”(這頗有點像我們今天所說的,除少數關于國家經濟命脈的重點行業(yè)外,一律鼓勵民營。)

四是秉持“開放主義”,主張通過合資、借款、代辦三種方式引進外資。他思想開放,視野開闊,主張引進歐美等國外資發(fā)展中國工商業(yè)。提倡對鐵礦采掘業(yè)應“對外開放”吸引外資,但應“條約正當,權限分明”,以避免外國資本乘機攫取更多利益。

五是切實推進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優(yōu)化。張謇具有現(xiàn)代的行政和經濟管理理念。他力推機構改革,把農林和工商兩個大部合并起來,把八個市局改成三個市局,并大量精簡人員。要求相關部門和官員“抓大放小”,不要具體地管項目、辦瑣事,要宏觀指導全國性的經濟發(fā)展和搞好查勘規(guī)劃。

3、致力南通“小政治”(集中推行地方自治)時期(1915-1926年)。所謂的“地方自治”,表面上看是清政府在被逼之下宣布搞新政時的一個舉措,要求發(fā)動地方上的老百姓、士紳,一起管社會、辦事業(yè)。張謇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他不僅搞實業(yè)、教育、慈善、公益,還搞城市建設和市政管理,創(chuàng)建了地方自治的“南通模式”(七退)。讓人稱奇的是,他還搞自己的警衛(wèi)隊,花錢改造監(jiān)獄、駐軍營房,建妓女改造所和戒毒所等。他破天荒地發(fā)動民眾選舉,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省以下的“準議會”———通州議事會,并親任議長。議事會及隨后的地方自治會成立后,創(chuàng)辦測繪局、調查戶口事務所、法政講習所、清查公款公產事務所等一系列“準政府”機構,干了許多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他的政治行為,“南通模式”也是地方政治的模式和結晶??傊?,從考狀元前后的經歷,到歷史上大事件中的表現(xiàn),一直到回家鄉(xiāng)地方上搞地方自治,都充分表明張謇的主要抱負在政治,主要經歷在政治,主要作為在政治,主要貢獻在政治。他的兒子張孝若說過:“像他對于國家建設的抱負政策,早生幾十百年,在賢明君主的朝廷,可以做一個治世的能臣。如果遲生幾十百年,在民主政治確建以后,他也可以做一個成功的福國利民的政治家”。

(二)張謇政治生涯的三個特點

1、愛國追求放首位。縱觀張謇的一生(我們剛才總結梳理出的三個政治生活的主要階段),為實現(xiàn)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他把愛國追求始終放在首位。而這個愛國追求,實際上就是救亡圖存,強國富民,希望中國盡早盡快地邁上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

2、正確看待做官與做事。第一,做官為了做事,做大官是為了做大事。張謇做官不是為做官而做官,更不是為了發(fā)財,光宗耀祖。為了做事的需要,他愿意做官甚至做大官。然而,如果做不了事,他就堅決不做官。1914年2月熊希齡辭職的當天,楊士琦詢問張謇是否與總理“同進退”,張謇明確答復:“就職之日,即當眾宣布,余本無仕宦之志,此來不為總理,不為總統(tǒng),為自己志愿。志愿為何?即欲本平昔所讀之書,與向來究討之事。志愿能達則達,不能達即止,不因人也?!币簿褪钦f,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還是希望繼續(xù)做官,而1915年,因不滿袁世凱的內政外交舉措,包括袁的稱帝傾向及與日本做政治交易(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的第一至四條要求),張謇憤然辭職。從政為民是儒者基本的信念,張謇把做官看成是做事(救國、強國)的手段。1922年日本人駒井德三寫的《南通張氏事業(yè)調查書》,記載了張謇的這樣一段話:“予為事業(yè)生,當為事業(yè)死,雖曾就農商總長一職,然此不過為完成事業(yè)之一經過耳?!钡诙荒茏鍪戮筒蛔龉?。既然做官是為了做事,如不能做事,張謇就不愿做官了。他分別從滿清政府、孫中山臨時政府、袁世凱政府辭官的主要原因就是感到不能做事。第三,不做官照樣做事。做事是第一位的,不做官的張謇照樣秉持儒家家國情懷做事。如1911年,在攝政王載灃召見張謇時,張謇說自己(幾次進退)“雖未做官,未嘗一日不做事”。

3、妥善處理政商關系。張謇事業(yè)上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非常用心且擅長處理政商關系。一是用足用活中央政策。用好用足當時清廷各種政策以利于自己的事業(yè)發(fā)展。如他充分利用清廷頒布的允許和扶持地方自治的政策,推行南通地方自治;如他利用清廷宣布的允許各省州成立地方立憲機構而積極籌辦江蘇咨議局,然后利用江蘇咨議局這個平臺,積極爭取力爭地方議會立法權力等等;還有,他充分利用在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時清廷賦予他的優(yōu)惠政策積極培育大生系列企業(yè)(大生一廠、二廠、三廠、八廠等),迅速做大做強大生集團且占據通海地區(qū)乃至東南一帶市場(幾乎是壟斷)等等。二是搞好與各級政府即官員之間的關系。正因為他是儒家,有儒家的學養(yǎng),再加上他本身也是官員出身,長期從政,所以他才能做得到,并利用這一點為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服務。三是以政興商。借助政治優(yōu)勢,改善經濟環(huán)境,為經商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四是以商促政。以實業(yè)為基礎,增加他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從而促進實業(yè)、教育、慈善等事業(yè),推進南通地方自治,實現(xiàn)建設現(xiàn)代化的理想抱負。

(三)對當今企業(yè)家的啟示

1、執(zhí)行好、運用好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充分運用好政策,搶抓政策機遇和紅利。企業(yè)家應及時了解和把握最新的政府相關扶持政策,積極主動地尋求政府的幫助和支持。

2、關心政治,積極參與和促進國家民主與法制的建設。國家好,政治環(huán)境好,經濟環(huán)境好,企業(yè)才會好。企業(yè)家應衷心擁護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要積極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3、形成新型的親清政商關系。一是親而不俗(親近友好不庸俗)。二是敬而不遠(尊敬而不疏遠)。三是靠而不等(不消極等、靠、要,在政策扶持、要素配置、指導服務等方面主動爭?。?/p>

三、只手打造“第一城”

南通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吳良鏞文《張謇與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中描述:“2002年8月,我來南通第一次調查,在與羅一民市長晤面時,提出了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初步推論”)。

打造“第一城”,全靠張謇非凡的見識和能力。遍觀全中國、全世界,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比比皆是,甚至富可敵國的也大有人在,但能夠靠一己之力建設一座現(xiàn)代化城市,張謇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一)何為“第一城”

我曾在2003年召開的“中國近代第一城”學術研討會上,從五個方面論述了“第一城”的豐富內涵。

第一,從城市建設的主體來看,南通是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全面規(guī)劃并實施建設的具有近代意蘊的城市。張謇為實現(xiàn)其“建設一新世界雛形”的救國理想和現(xiàn)代化宏偉藍圖,對南通城市進行全方位苦心經營。在他的推動下,南通開辟了新工業(yè)區(qū)和港區(qū),進行了近代教育、文化、市政設施建設,建立了功能分布比較科學合理的多層次城鎮(zhèn)體系。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座完全由中國人自主規(guī)劃、設計、建造的現(xiàn)代化城市,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稱贊南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第二,從城市的形態(tài)布局和功能來看(城市建設理念、特征),南通是一座世界近代史上開風氣之先的城市。南通的“一城三鎮(zhèn)”、城鄉(xiāng)統(tǒng)籌等現(xiàn)代化城市規(guī)劃理念,可以和英國著名規(guī)劃思想家霍華德于1898年創(chuàng)立的、曾對現(xiàn)代西方城市規(guī)劃產生革命性影響的“花園城市”理論相媲美,其實踐甚至早于這一理論的提出。它保持了老城區(qū)原有的功能格局,新增了近代教育、文化、商業(yè)、市政設施,建設了工業(yè)區(qū)唐閘、港口區(qū)天生港、風景區(qū)狼山,與舊城區(qū)組成了一個互有分工的城鎮(zhèn)組群,確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發(fā)展方向。

第三,從城市的發(fā)展基礎(城市發(fā)展、建設內涵)看,南通是一座各項事業(yè)全面推進的城市。近代南通城市建設涵蓋了生產、生活、工業(yè)、農業(yè)、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內容,張謇按照“父教育而母實業(yè)”的思想,在發(fā)展生產、改進交通、發(fā)展農墾、興修水利、創(chuàng)新文化、興辦教育的前提下,逐步進行近代化城市建設,從而為城市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第四,從城市建設的價值取向來看,南通是一座充滿人文關懷的城市。張謇以一位儒者的理想建設南通,將城市文化納入城市建設之中。他以一種詩人情懷經營南通,率先創(chuàng)辦了符合當時政府學制標準的中國第一所民辦師范學校、中國第一所紡織高校、中國第一所戲劇學校,由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博物苑,以及氣象臺、養(yǎng)老院、育嬰堂等等。使南通不僅是聚居的場所、生產的基地,更是一個文化繁榮的地方,這在理想、理念上與今天我們所追求的“宜人的人居環(huán)境”目標是一致的。

第五,從城市建設與區(qū)域發(fā)展的關系來看,南通初具區(qū)域整體發(fā)展的雛形。張謇不是就城市論城市,而是從宏觀的、全局的高度去謀求城鎮(zhèn)、鄉(xiāng)村共同發(fā)展,形成了一城多鎮(zhèn)、城鄉(xiāng)統(tǒng)籌、合理布局的多層次城鎮(zhèn)格局。因此,兩院院士吳良鏞在考察南通建設后感慨道:“(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之論斷可以從諸方面來理解:南通是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產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強占領下發(fā)展起來的城市,是中國人基于中國理念,比較自覺地、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較為全面的規(guī)劃、建設、經營的第一個有代表性的城市。亦即先驅之意?!?/p>

南通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最早自主建設和全面經營的城市典范,因其起始早、功能全、理念新、實踐意義強,所以堪稱“中國近代第一城”。

(二)張謇如何打造“第一城”

1、張謇打造“第一城”的經驗,可以總結為“五個充分運用”。

(1)充分運用地方自治政策。當時的中央政府同意搞地方自治,他充分加以運用,并且大大加以發(fā)揮和擴展,真正做到了把地方自治政策“用足、用活”。張謇特別看重地方自治,是因為:“今人民痛苦極矣。求援于政府,政府頑固如此;求援于社會,社會腐敗如彼。然則直接解救人民之痛苦,舍自治豈有他哉!”

(2)充分運用特殊政治身份。他是狀元、是翰林,又是立憲派領袖,還當過中央的工商總長,這些身份讓當地的政府大員都能支持他。

(3)充分運用省級官僚的授權和支持。包括張之洞、劉坤一、程德全等官府要員均與他保持良好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張謇可以甩開膀子干他的事業(yè)。

(4)充分運用當地老百姓的擁戴。張謇一輩子為南通人民做好事,并具有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深得老百姓的認可。以非官員的身份,做官員的事情,自然也就可以做得通了。

(5)充分運用自己的從政經驗和聰明才智。充分運用自己的政治影響、政治聲望、政治人脈、政治經驗精心做好建設“第一城”的每件事。張謇在南通現(xiàn)代化的試驗和探索中打造的“南通模式”,注重教育和實業(yè)相互作用,獲得成效之后,再發(fā)展慈善,搞公益事業(yè),進而推廣到城鎮(zhèn)建設和市政管理,最終是搞政治建設,治州理政。

2、以現(xiàn)代化理念畫好城市,建好城市,管好城市,用好城市。張謇是中國現(xiàn)代化早期的開拓者,南通實際上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試驗田和示范區(qū)。我在2006年召開的第四屆張謇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曾說過:“張謇在家鄉(xiāng)南通進行了前后長達30年,全方位、系統(tǒng)性的早期現(xiàn)代化實驗,并相繼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使南通從一個封建閉塞的小城一躍成為當時著名的‘模范縣’,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的樂土’、‘理想的文化城市’,創(chuàng)造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輝煌?!?/p>

3、統(tǒng)籌推進各方面現(xiàn)代化建設。他在南通全面開展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五大建設”并取得了卓越成效。張謇在南通所有作為的初衷是“以成鄙人建設一新世界雛形之志,以雪中國地方不能自治之恥,雖牛馬于社會而不辭也”。他要統(tǒng)籌各方面的現(xiàn)代化建設,為中國打造一個能與世界先進國家城市相媲美的現(xiàn)代化城市樣板,以示范、引領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現(xiàn)代化。       

(三)張謇打造第一城的偉大意義

1、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探索的樣本。張謇著眼全國,背倚東南,立足南通,為全國搞現(xiàn)代化的試驗區(qū)和樣板田。吳良鏞院士撰文道:“……與同時期國內外城市建設大事單項相比,南通未必都是最早的,規(guī)模未必是最大的,更不一定有多少‘之最’,重要的是一系列建設事業(yè)與設施能在一個地方有大致規(guī)劃地、較為集中地建設起來,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一個封建的縣城開始過渡到現(xiàn)代城市(并被稱為“模范縣”),不能不認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南通城市及其地區(qū)的規(guī)劃、建設、管理、經營的整體性、關聯(lián)性、城區(qū)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是其他城市難以比肩的,意義重大。以今日之眼光審視,其積極作用仍然頗有值得借鑒的合理內核?!睆堝涝谀贤ㄍ菩械默F(xiàn)代化建設具有三個特點:一是以政治現(xiàn)代化推動全面現(xiàn)代化;二是以實業(yè)帶動民生建設;三是以城鄉(xiāng)互動推動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

2、為新時代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借鑒。南通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早期試驗田,正如余秋雨所說,張謇是用南通實例向全世界發(fā)布了一個南通宣言?!暗谝怀恰辈粌H對南通具有重大意義,也引領和示范了全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代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我們“四個統(tǒng)籌”、“五位一體”地全面推進;要求提高現(xiàn)代化治理水平,建成現(xiàn)代化治理體系;要求人的全面現(xiàn)代化等。這些要求我們都可以在張謇當年的現(xiàn)代化實踐和探索中找到參照和借鑒,我們能夠從先賢們依然閃爍著時代魅力的獨創(chuàng)性智慧中汲取豐富養(yǎng)料。

3、為當代南通發(fā)展提供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張謇當年在南通的實踐和成功已經成為南通今天現(xiàn)代化建設和發(fā)展的基礎,如現(xiàn)在南通的產業(yè)體系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南通的“教育之鄉(xiāng)”、“體育之鄉(xiāng)”、“建筑之鄉(xiāng)”、“文博之鄉(xiāng)”、“紡織之鄉(xiāng)”等八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均有賴于當年張謇奠定的基礎和傳承。但比這些物質遺產更為寶貴的,是他遺留人間的精神遺產。無論是在國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等方面,還是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他都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思想精神財富。我在本世紀初,就對有關人員說過:張謇的精神是無比寶貴的金礦、富礦,我們一定要認真挖掘、提煉、運用。

張謇的精神遺產無比豐富,今天我們著重談兩個方面,一是他所孕育的蘇商及通商精神(蘇商精神:愛國愛鄉(xiāng)情懷、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務實低調風格、 精良細致品質、崇文重德稟賦;通商精神:強毅力行,通達天下),二是南通的城市精神(包容會通,敢為人先)。 順便再談談我對張謇的認識歷程(文化名人、了不起的企業(yè)家、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打造者、南通精神的代表者、全面現(xiàn)代化的探索者和引領者、杰出的政治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四、商海馳騁德為先

作為一代儒商的優(yōu)秀代表,張謇固守“家國一體、大德為先”的儒家傳統(tǒng),把道德追求作為自身和企業(yè)的安身立命之本。在經商辦廠活動中,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把道德品行標準放在首位,不是簡單地在商言商,更不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這是他超越一般企業(yè)家的卓越之處。(一)“大德曰生”——以造福民生為最大德行。張謇的一生所作所為,都是以造福民生為最大德行。他追求“大德”,從他對“大生”這個廠名的三種解釋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第一種解釋,是取《易經》“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即“一切政治和學問最低的期望,就是讓老百姓至少過上最低水平線以上的生活”“……沒有飯吃的人,要他有飯吃;生活困苦的人,使他等級逐漸提高,這就是號稱儒者應盡的本分?!边@是被人廣泛引用的兩段話。

第二種解釋,是最早在大生紗廠成立時他為大生題的一個對聯(lián):“通商惠工,江海之大;長財飭力,土地所生?!鄙下?lián)大意是說:把商業(yè)搞好,要有江海那樣的胸懷和成就。下聯(lián)意思是說:我們要把各種能用的資源都利用起來,讓土地把該生長的東西都生長出來,多多積累財富,造福百姓和國家。這是他最早的對“大生”這兩個字的解釋。

第三種解釋,也是他為大生紗廠寫的一個題聯(lián),叫“秋毫太行,因所大而大;樂工興事,厚其生謂生”。上聯(lián)意思是說,太行巍巍之所以能夠這么大,是因為它有它大的東西、大的內涵、大的道理在里邊。下聯(lián)的意思,涉及到經商的宗旨、原則即興辦工商業(yè),是為了豐厚生命或人民生活。

“大生”二字的內涵極其豐富,以上三種說法盡管略有不同,但均是把造福民生作為企業(yè)的終極追求。這就是張謇心目當中的“大德”,即他就是這樣一位“大德為先”的企業(yè)家。

(二)“將信為本”——以誠信為根本。這句話出自張謇為上??棽冀灰姿念}詞:“抱布貿絲,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成賈征償,將信為本,循之以行?!币馑际牵闵虡I(yè)貿易互通有無,各得其所,要將信為本,講誠信,重品牌,守商德。張謇在這里既講明了商業(yè)道德的核心——誠信,又道出了市場經濟的真諦——公平。貿易經商就是要買賣公平,不要豪取強奪,不要欺詐。恪守信用,公平合理地追求你應該得到的經濟利益,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講誠信,可興商強企,使企業(yè)立于不敗之地;講公平,可以完善市場體系,發(fā)展現(xiàn)代經濟。通過這個題詞,還可以看出張謇很有現(xiàn)代市場經濟眼光。

(三)“大利不言”——義利兼顧,以義為先。張謇古文化底蘊深厚,他給大生紗廠所提眾多楹聯(lián)中,有一款是“生財有道,大利不言”,把“生”和“大”又嵌入進去了。我們經常會講“生財有道”,意思是賺錢發(fā)財要講原則、講道理,不能發(fā)不義之財。“大利不言”則是一種超越一般的說法,有新的涵義,反映了張謇商業(yè)道德的精髓,就是義利兼顧、以義為先。這意味著不僅不能發(fā)不義之財、賺昧心之錢,還要處理好大利與小利的關系。大利就是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小利則是企業(yè)的利益、個人的利益。作為企業(yè)家,大利小利兩方面都要講,但最終還是要服從國家和人民利益,即大利。(順便說一下,日本人澀澤榮一“一手拿論語,一手拿算盤”的義利觀。)

(四)“強毅力行”——艱苦奮斗,富而不奢。1911年6月20日,張謇在對北京商業(yè)學校的學生演講中以山東武訓乞討集資辦學為例,論述“人患無志,患不能以強毅之力行其志耳”。同時,他進一步以自身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經歷勉勵大家,“一介寒儒,無所憑藉如余者,所志既堅,尚勉強有所成就,天下士亦大可興矣!”在這里,他主要突出了三點:一要立志,志存高遠;二要力行,艱苦奮斗;三要堅毅,百折不撓。

我們在座的都是全國挑選的、準備重點培養(yǎng)的年輕企業(yè)家。張謇在北京商校這段講話,是當年他對年輕企業(yè)家的忠告,對我們今天仍有教育意義。

他還針對當時一些年輕企業(yè)家的不良現(xiàn)象,諄諄告誡道:“爾所謂實業(yè)家者,駟馬高車,酒食游戲相征逐,或五六年,或三四年,所業(yè)即虧倒,而股東之本息,悉付之無何有之鄉(xiāng)?!薄拔嵊^于此,乃知勤勉節(jié)儉任勞耐苦諸美德,為成功之不二法門?!边@實際上是強調了要“富而不奢”,永保艱苦奮斗、勤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品德。張謇一生節(jié)儉,但對于民生諸事,向來慷慨大方。張謇常說:“應該用的,為人用的,一千一萬都得不眨眼順手就用;自用的,消耗的,連一個錢都得想想,都得節(jié)省?!睆堝缹ζ鋹圩訌埿⑷粽佌伣虒В骸皟喉氉詯圩灾?。自愛自重無他,在勤學立品。何以立品?不說謊,不驕,不惰,不自放縱任性而已?!薄疤煜轮赖?,以勤儉為基。凡致力學問,致力公益,致力品行,皆勤之事也;省錢去侈,慎事養(yǎng)譽,知足惜福,皆儉之事也。”

1922年,來南通實地考察并屢次與張謇會面的日本人駒井德三,在《張謇關系事業(yè)調查報告書》中對張謇評價道:“張公之所長:一、為頭腦明晰,學識豐富,眼光宏遠,且尊重科學,有研究應用之才。二、為意志堅固,有心有所絕非達其目的不止之氣。三、為其勇決在中國人中,實所罕見,有雖千萬人我往之氣概。四、為其人格高潔,奉己甚薄,粗衣粗食,而持己甚嚴。五、為有高雅之風,對于學問書畫,以及演戲各種文藝,極有趣味而時刻為之,雖擲巨萬之私財,亦所不惜,有時忙中取閑,隱居山莊,或讀書,或作詩,或應人之請揮其大筆是也?!边@種評價是有高度、有深度的,也是較為客觀公允的。

當今,我們的企業(yè)家如何做到“大德為先”?總的來講是,我們要按總書記的要求,學習愛國企業(yè)家的典范、民族企業(yè)家的楷模、民營企業(yè)家的先賢——張謇的企業(yè)家精神,要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chuàng)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和拓展國際視野。在座的各位年輕企業(yè)家,特別要像我們的先賢和楷模學習。尤其需要學習他“大德為先”,講商業(yè)道德,加強品德修養(yǎng)。

小結:張謇“言商仍向儒”的涵義及對當代企業(yè)家的啟迪

(一)張謇“言商仍向儒”的主要涵義

1、即使經商,也要保持儒家本色,負起道義擔當。經商不能只追求個人私利,要有家國情懷,矢志報國,造福鄉(xiāng)里。要保持儒家本色,心系天下。

2、即使經商,也要以儒家的道德倫理為準繩,講公德,講誠信,講品行。張謇強調,我們不是一般的商人,我們是信奉儒家的信念和傳統(tǒng)的儒商,所以我們要以儒家的道德倫理為準繩。張謇經商,一直堅持做到品行端一,講公道、講誠信。

3、即使經商,也要不斷讀書學習,提高人文修養(yǎng),做一個別具一格的“儒商”。“向儒”,除了要有家國情懷,有道德倫理,還要有學問,要有人文修養(yǎng)。言商仍向儒,在張謇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二)張謇“言商仍向儒”對當代企業(yè)家啟迪

1、積極弘揚愛國傳統(tǒng)

我們今天學習張謇,最主要的就是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張謇“向儒”的核心追求,也是三代國家領導人對張謇的核心評價。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yè)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愛國是近代以來我國優(yōu)秀企業(yè)家的光榮傳統(tǒng)。從清末民初的張謇,到抗戰(zhàn)時期的盧作孚、陳嘉庚,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的榮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愛國企業(yè)家的典范?!蹦敲矗撊绾魏霌P愛國傳統(tǒng)呢?

(1)立足本職,企業(yè)報國。各行各業(yè)都應愛國,但作為企業(yè)家,最終還是要立足本職,把企業(yè)做好,為國家為人民多創(chuàng)造財富、多作貢獻。就像張謇當年實業(yè)報國一樣。

(2)政商并重,以政促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tǒng)戰(zhàn)強調“兩個健康”:通過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fā)展。愛國主義是政治理念,企業(yè)家要關心政治、參與政治建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在商言商,更要在商言政(“向儒”),以政治建設促經濟發(fā)展,以政治引領企業(yè)健康成長。

(3)愛國愛鄉(xiāng)、情系桑梓。張謇不僅始終把救國、濟民放在首位,而且反復強調“士負國家之責,必自其鄉(xiāng)里始”,即愛國必從愛家鄉(xiāng)開始,要建設家鄉(xiāng)、造福鄉(xiāng)里。這也是張謇精神的實質,其所引領、孕育的蘇商精神,首先即包含“愛國愛鄉(xiāng)情懷”。

2、自覺擔負社會責任

這是總書記重點提倡的,也是我們當前學習張謇的重點。

(1)關愛員工。企業(yè)家擔負社會責任,首先要把員工的生活、工作、應該享受的福利待遇、培訓成長等方方面面做好。特別是當前經濟形勢嚴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難得到根本控制,我國就業(yè)壓力加大,部分勞動者面臨失業(yè)風險。我們必須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切實關愛員工需求,關心員工健康,努力穩(wěn)定就業(yè)崗位,企業(yè)與同員工攜手共渡難關。

(2)扶貧幫困。新時代的企業(yè)家,除了自身為國家創(chuàng)造財富以外,還要額外的多做好事,像張謇一樣做慈善、惠民生。全國工商聯(lián)和各地的工商聯(lián),特別注重培養(yǎng)和支持企業(yè)家擔負社會責任,做慈善、做福利。工商聯(lián)有個“光彩事業(yè)”項目,做了不少好事。近年,全國工商聯(lián)奮力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落地,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深度貧困地區(qū),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截至去年11月底,12.3萬家民營企業(yè)精準幫扶13.72萬個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7.28萬個),帶動和惠及1779.0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疫情期間,全國11萬家民營企業(yè),捐款172億元,捐物價值119億元,作出了“自己人”的貢獻。

(3)參與建設。企業(yè)家應全面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除了搞好經濟主業(yè)、積極參政議政,還要積極參加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

3、切實遵循社會主義商業(yè)道德

(1)端正價值觀。中國古代就有經商要合義取利、價實量足等傳統(tǒng)要求。新時代商業(yè)道德則又包含“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文明經商,禮貌待客;遵紀守法,貨真價實;買賣公平,誠實無欺”等基本內容。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學習先賢張謇,首先端正我們的價值觀,發(fā)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健全商業(yè)道德清單、建立商業(yè)行為準則。

(2)重義守信。堅守“義”“信”是儒家傳統(tǒng)?!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痹凇傲x”和“利”不可兼得時,要舍“利”而取“義”,絕不可以危害他人、社會和國家利益去致富,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去致富,以違法亂紀去致富。誠信是社會行為準則中的道德標準,同時也是商業(yè)的基石。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不興,企業(yè)家和企業(yè)更是如此。要做到誠信經營,公平競爭,重視產品質量,堅守契約精神。

(3)遵紀守法。守法是社會行為準則中的法律標準,同時也是商業(yè)活動的紅線。企業(yè)家須自覺依法合規(guī)經營,依法納稅,依法治企、依法維權。企業(yè)家要潔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紀守法辦企業(yè)、光明正大搞經營。

4、不斷提升文化修養(yǎng)(爭做“儒商”)

(1)擴充文化知識。“儒商”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儒雅,二是博學,三是重德。其中“博學”(廣博的文化知識)是基礎。企業(yè)家不僅要學習經營管理和專業(yè)知識,還要學習人文知識、科學知識,而且需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在當今科學飛速發(fā)展、信息“爆炸”的時代,博學、勤學、善學非常重要?!案褂性姇鴼庾匀A”,博學才能儒雅。

(2)提高思想境界。在提高文化修養(yǎng)的同時,也要注意思想境界的提高,包括格局要高,胸襟要大,眼界要寬。根本上“三觀”要正,而且要堅決擁護黨的領導,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融入當代文明。文化修養(yǎng)不僅要求知識豐富,而且要求學習世界先進文明,遵守當代文明規(guī)則,加強文明建設,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質量發(fā)展。

當年張謇的所作所為,如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為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江蘇和南通講話精神,江蘇省委在南通成立“張謇企業(yè)家學院”,全國工商聯(lián)來南通辦班,將來還會有更多的省內外企業(yè)家朋友來南通學習張謇。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要求,弘揚愛國主義,爭做新時代的“儒商”,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系江蘇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江蘇國際文化交流協(xié)會理事長羅一民在全國工商聯(lián)在南通設立“全國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活動時所作專題報告,報告原題為《“言商仍向儒”的張謇》。)

    責任編輯:劉秀浩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