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藝術人物|埃利亞松的綠水“生命”,川博紀念呂林百年
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近日在巴塞爾一處美術館展出新作《生命》,美術館不再是白盒子般的場所,而是向自然開放。在紐約,亞歷克斯·達·科爾特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而作的屋頂花園完成。在合肥,畫家、安徽大學教授陳林當選第七屆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在上海,“繁花似錦——蕭暉榮教授藝術展”在陸儼少藝術院展出;在成都,川博舉辦展覽,紀念美術教育家、版畫家呂林誕辰百年;在南京,藝術家江衡個展在南藝美術館揭幕,喧囂世界中,他用畫筆保存“未被吹散的記憶”。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nèi)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瑞士巴塞爾 | 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讓綠色的池水涌入美術館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近日,丹麥裔冰島籍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在瑞士巴塞爾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展覽:在新作《生命》中,埃利亞松將一種名為熒光素鈉的無毒染色劑倒入了美術館的戶外水池,讓它隨著天氣和風而變化,并且將美術館的玻璃外墻移除,使池水流入內(nèi)部。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新作《生命》展出現(xiàn)場
通常,美術館是戒備森嚴的地方,嚴格地與外界變化的溫度、濕度、光線隔絕,更不用提風、雨等自然現(xiàn)象以及徘徊的鳥兒等野生動物。然而,埃利亞松在新作中去除了這些障礙,使美術館如同貝殼一樣,向一切的元素開放,當然也向公眾開放。展覽將會晝夜開放,并持續(xù)至今年7月。
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主席山姆·凱勒表示,這件作品“會在展期期間不斷的變化”?!傲钊烁械襟@奇的是作品所產(chǎn)生的情感、映像以及觀眾的互動都會不斷變化,”凱勒介紹道,“如今的衛(wèi)生危機揭示了新的意義,并且讓人看到我們的生命如何同其他人類以及非人類的事物彼此‘纏繞’?!?/p>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新作《生命》展出現(xiàn)場
這座位于巴塞爾的美術館由建筑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一陣微風吹過時,睡蓮、貝殼花和水蕨漂浮在明亮的綠色池水中。(文/錢雪兒)
合肥 | 畫家陳林
當選第七屆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
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合肥舉行。會議選舉產(chǎn)生了安徽省美協(xié)新一屆理事會和主席團,安徽大學陳林教授當選第七屆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
陳林,男,生于1968年,安徽合肥人。2006年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F(xiàn)任教育部高校美術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教學名師、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安徽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院長。先后在美國西雅圖《世界日報》畫廊、西雅圖Linda Hodges畫廊、加拿大多倫多日本文化中心、華藝廊、廣東省文聯(lián)藝術館等國內(nèi)外多地舉辦個展,出版《唯美新勢力·陳林工筆花鳥畫精品集》、《新工筆文獻叢書·陳林卷》、《別求新聲·陳林工筆畫作品》,《中國當代名家精選·陳林作品集》、《唯美新視覺·陳林工筆花鳥畫欣賞》、《工筆新經(jīng)典·陳林》、《畫境·典雅——陳林工筆花鳥畫探微》等作品集、主編國家十二五高校規(guī)劃教材《中國畫·花鳥》。

陳林

陳林作品
對于繪畫,陳林說:“我畫畫的沖動,很多時候是源于對某一對象的了解、熟悉、感動。對表現(xiàn)對象的熟知非常重要,只有熟知才能真正走近,只有熟知才會有表達的欲望,只有熟知才能做到自如表達。畫工筆的人最好能堅持畫點寫意。畫工筆時間長了,手總是會有點緊,同時工筆的用筆畢竟與寫意有些不同。因而,畫一些寫意會時常提醒自己,盡力使自己的畫面松一些,不要過于刻板。用寫意的情懷畫工筆,用工筆的精神畫寫意,應該是一種值得期許的境界。”
上海 | 書畫家、雕塑家蕭暉榮
陸儼少藝術院與荷享藝品同展藝術
“繁花似錦——蕭暉榮教授藝術展”將于4月28日在陸儼少藝術院和荷享藝品同時開幕。展覽采用一展二點的形式,在陸儼少藝術院與菊園新區(qū)陳家山公園·荷享藝品同時展出,展期持續(xù)至5月23日。展覽共展出蕭暉榮教授作品100余件(套),包括中國畫、書法、雕塑等。
蕭暉榮教授,字谷人,知名書畫家、雕塑家、書畫收藏家。其工花卉、亦寫山水、擅寫梅、精雕塑、喜中國美術史論和書畫鑒賞?,F(xiàn)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海外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香港美協(xié)榮譽主席、中國藝苑研究學會主席、中國畫學會創(chuàng)會理事、西泠印社社員、政協(xié)江蘇省委員會常務委員、香港藝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等。

展出現(xiàn)場
蕭暉榮教授作為陸儼少先生的忘年之交,與陸儼少藝術院淵源深厚。展品中包括了數(shù)幀丈六尺巨幅杰作,震撼人心。新作巨制《繁華似錦》描繪了繁梅盛放、蘭竹雋雅的美好春天景致?!镀垑纬筷貓D》為蕭暉榮教授參觀茍壩會議舊址后心懷感觸而作,亦是他為紀念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所創(chuàng)作系列作品中的重要一件。

《繁華似錦》
除陸儼少先生外,蕭教授從青年時代就廣結藝緣,先后與朱屺瞻、劉海粟、吳作人、陸儼少、賴少其、唐云、程十發(fā)等諸多藝壇名家和學者交游,或有作品合作。此次23件名家為蕭教授題寫的墨寶、蕭暉榮教授轉讓給藝術院的陸儼少巨幅佳構《毛澤東·沁園春詞意圖》和慷慨捐贈的4件陸儼少書畫精品《春浦漁舟&江上奇峰》、《青山白云&松風流瀑》、《楚畹遺芳&淇澳風流》、《行草陳毅同志詩一首》,也將在陸儼少藝術院二樓展廳一同展出。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陸儼少藝術院、江蘇省海外聯(lián)誼會、香港江蘇社團總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香港《紫荊》雜志社主辦。
四川成都 | 美術教育家、版畫家呂林
誕辰百年藝術回顧展在川博舉辦

呂林(1920—1994)
2020年是呂林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四川博物院在4月23日至5月19日舉辦呂林誕辰百年藝術回顧展。畫展是首次全面梳理呂林先生的藝術歷程,主要分五個單元呈現(xiàn)呂林先生各個時期的重要作品,展品包括版畫、油畫、素描、水墨畫、篆刻等400余件。

呂林先生版畫作品

呂林先生版畫作品
呂林(1920—1994),又名呂琳,山西吉縣人,美術教育家、版畫家、水墨畫家??谷諔?zhàn)爭時期,呂林投身革命。1941年他到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進一步深造,為后來取得的藝術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隨軍南下,先后在臨汾、西安、重慶參加創(chuàng)辦藝術學院并擔任領導工作,為新中國美術教育培養(yǎng)大量骨干人才。上世紀60年代,他從川渝地區(qū)漢代畫像磚中吸收藝術營養(yǎng)開創(chuàng)出石膏拓片版畫,達到他個人版畫藝術的巔峰。70年代初期,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水墨繪畫作品以及其標志性熊貓系列,獲得很高的藝術成就。(整理/畹町)
江蘇南京 | 藝術家江衡
用畫筆保存“未被吹散的記憶”

江衡
“多年以后,面對愈加喧囂的世界,藝術家將會回想起,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是一個由三十一件油畫作品,兩件彩鉛作品,四件裝置作品組成的綜合個展的開幕,《不明之物》《紅》《糾纏不休》《樂章》《翩翩起舞》《無序的節(jié)奏》以及迷系列和幻象系列等等,沿著美術館的白墻排開,彩色的發(fā)絲交錯纏繞,在展廳燈光的映照下宛如剪斷的,未被吹散的記憶,許多細節(jié)還能記得,提到的時候尚能用手比比劃劃?!?/p>
青年藝術家江衡的個展“剪斷的,未被吹散的記憶”正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展至5月12日),策展人林書傳寫下以上文字。

《我在黑夜里看到了我的影子NO.3》68x60cm 布上油畫 2020年 江衡
江衡,70年代后出生于廣東普寧,現(xiàn)任教于廣東工業(yè)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生導師。創(chuàng)作實踐涉及裝置、影像、繪畫、攝影、多媒體等多種藝術樣式,策劃組織當代文化領域的各項活動。
江衡作品中的一個標志是“假發(fā)”?!鞍l(fā)膚受之父母”,“假發(fā)”既包括時間的意義,也有從身體延伸向外的一種批判性敘事。從上世紀90年代,作為“卡通一代”的代表性人物出場,到千禧年前后因為在創(chuàng)作中受到了材料的傷害而罹患病癥,在整個過程中,和日常社會有了深度的接觸和認知之后,使得江衡的創(chuàng)作開始從觀念到形式都發(fā)生了轉變,作品中逐漸體現(xiàn)出對消費社會的觀察和燭照。(整理/畹町)
美國紐約 | 藝術家亞歷克斯·達·科爾特
紐約大都會屋頂花園新作完成

亞歷克斯·達·科爾特
近日,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達·科爾特(Alex Da Corte)的新裝置作品《只要太陽還在》(As Long as the Sun Lasts)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屋頂花園開幕。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屋頂花園的裝置《只要太陽還在》
在這件作品中,達·科爾特延續(xù)了他從電視節(jié)目等多種媒介內(nèi)容中提取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的特點:《芝麻街》中的“大鳥”出現(xiàn)在屋頂花園,它全身上下都是羽毛,坐在一輪彎月上,手里拿著梯子,懸空于空間,在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風格的動態(tài)裝置上保持平衡。梯子意味著他擺脫了困境,并且有能力結束影片中那種被囚禁的狀態(tài)。
“這代表了我們集體在當下的狀態(tài),有點像是在沉思未來,又不太清楚我們面臨著什么,”大都會國際現(xiàn)當代藝術的助理策展人Shanay Jhaveri說道,“作品講述了眺望新的地平線?!?/p>
除了《芝麻街》,作品名稱《只要太陽還在》來自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短篇故事,其中講述了星際旅行者們正在尋找一個可以被稱為家的地方。此外,達·科爾特還致敬了考爾德,作品所蘊含的活力與不可預測性正是后者藝術的核心:作品必須是移動的,但并不機械,而是回應著氣流的變化,進行間歇性的移動。
“亞歷克斯在疫情肆虐時開始了這項創(chuàng)作,” Jhaveri介紹道, “他認為這件作品能夠與未來對話,并捕捉我們的脆弱感,以及與不確定性作斗爭的感受。”
展覽將持續(xù)到2021年10月31日。(文/錢雪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