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逝去的風韻、留存的意趣:閑話瓷枕與枕屏(瓷枕篇)

王嘉勉
2017-10-08 13:48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編者按】

瓷枕和枕屏都是曾經在人們生活中盛行,如今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寢具。作為寢具,它們?yōu)楫敃r的人們帶來了方便與舒適,還成為詩詞、繪畫等藝術創(chuàng)作的對象和載體;作為文物,它們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審美特征與人們的生活起居情況,乃至于整個社會的風俗風貌。本文借瓷枕和枕屏來管窺當時的社會生活習慣,并對一些相關詩詞進行解讀,挖掘這兩種文物的史料價值和審美意趣。

瓷枕簡史

“枕,臥所薦首者”,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定義,清晰地說明了枕頭是用來墊頭的。據目前國內考古資料表明,古人初用枕時頗為隨意,多選天然石塊或木頭作枕,后來開始使用初步加工過的石塊,以后逐步擴大到使用其它材料來制作枕頭,例如竹枕、木枕、玉枕、銅枕等等。

漢代以前,雖有銅枕、玉枕,但一般枕頭多為竹、木所制。西漢時出現了漆枕和絲織枕頭,甚至用天然香草做枕芯。歷代留存下來數量最多的則是瓷枕。

瓷枕始于隋,最初是作為明器,是殉葬的冥枕。河南安陽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張盛夫婦合葬墓出土的長僅3.9厘米的長方形瓷枕模型,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瓷枕實物。到了唐代,瓷枕產業(yè)在全國興起,浙江越窯、婺州窯,湖南長沙窯,安徽壽州窯,陜西耀州窯,河南鞏縣窯等處,皆已開始燒造。除了作明器用的頭枕和腳枕,瓷枕逐漸成為臥室的寢具,另有尺寸極小的作為書寫、醫(yī)療用的腕枕及脈枕。唐代瓷枕較之后世,其主要的特征是形體略小,常見長度僅十余厘米。在造型和裝飾手法上,有三彩兔枕、象枕、虎枕,有越窯的劃花枕,還有鞏縣窯的絞胎枕。

唐 鞏縣窯絞胎梅花紋方枕(長13.7cm;寬9.3cm;高6.2cm)

宋朝是瓷枕燒造的黃金時期。宋代的瓷枕不僅數量多,是當時制瓷業(yè)中十分突出的一大部類,造型和裝飾手法也非常豐富,在造型上分別有獸型的獅型枕、虎型枕和兔型枕,人物型的仕女枕和孩兒枕,還有其他類如腰圓、橢圓、長方、八角、桃形、銀錠形、如意頭等諸多品種;在裝飾手法上,刻花、劃花、印花、雕塑、彩繪,不一而足,更有配以詩詞、民謠、俚語村言的題字枕。從形制上看,宋代瓷枕逐漸變大,枕面最長的達四十厘米。從已知傳世品和考古發(fā)掘的成果上看,整個宋代的瓷枕,尤以磁州窯、景德鎮(zhèn)兩大窯系的產品最值得稱道。但是到了宋代中后期,由于北方的戰(zhàn)亂,瓷業(yè)衰敗,北人南遷,景德鎮(zhèn)的瓷枕隨之上升到了領袖群窯的地位。其釉色細膩如脂,造型典雅華貴,以致有“玉枕”之美譽。據今人考證,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醉花陰》中所云“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即為宋代景德鎮(zhèn)青白瓷枕。

北宋/金 定窯荷葉孩兒枕(瑞士玫茵堂藏)

北宋 景德鎮(zhèn)青白釉獅型枕(Francisco Capelo 舊藏)

入元之后,隨著北方瓷窯的衰落,景德鎮(zhèn)的瓷枕就更為突出了。其中傳世精品有首都博物館藏的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戲劇舞臺枕。該枕立面雕成戲臺,人物刻畫生動細膩,體積雖小,制作卻十分精美,集建筑、瓷塑和舞臺藝術于一體,反映出元代雜劇的繁榮和景德鎮(zhèn)制瓷技術的高超。這一例證反映了時代風尚對瓷枕裝飾藝術的影響,但也說明了瓷枕的功用逐漸從日常實用過渡到藝術表現了。

元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戲劇舞臺枕 首都博物館藏

明清以降,因為紡織印染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軟枕從出現伊始就獲得了人們的青睞,無論是從制作的簡便性還是使用的舒適性上看,軟枕相較瓷枕都更為優(yōu)越。因此,以瓷枕為代表的硬枕也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退出了歷史舞臺。

明目益眼、清涼消暑

雖然木竹石玉瓷等質料的硬枕對現代人來說頗為不可思議,但對古人來說卻是尋常。尤其是瓷枕,實乃夏天消暑清涼必備之物。對此古語有贊曰:“質堅又清涼心膚,爽身怡神”,又有“明目益眼,至老可讀細書”之功效。瓷枕明目益眼的效果雖然無從考究,但是用于清涼消暑的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宋人張耒在《謝黃師是惠碧玉瓷枕》中清楚交代道:

鞏人作瓷堅而青,故人送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鬢冷泥丸驚。夢入瑤都碧玉城,仙翁支頤飯未成。鶴鳴月高夜三更,報秋不勞桐葉聲。我老耽書睡苦輕,遶床惟有書縱橫。不如華堂伴玉屏,寶鈿敧斜云髻傾。

瓷枕可以生涼風,使人腦寒鬢冷,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消暑佳品。尤其是對于唐宋時蓄長發(fā)盤頭髻的女子來說,炎夏時節(jié)自然是燥熱難耐,這時頭墊瓷枕,也就可以借瓷枕之涼意,一消酷暑了。

唐代的瓷枕較小,“長度多在十到二十厘米左右,以十一到十五厘米的較為常見。其高度一般在十厘米左右”,這種尺寸用來墊在頭下似乎不太適合,對此研究者認為,“這種體積嬌小的唐代瓷枕的出現,與唐代人梳理成高大膨脹的發(fā)髻有關……將枕墊在頸部以上靠近頭的根部,這樣發(fā)髻就不用與陶枕直接接觸……”也就是說,這種瓷枕為了不破壞發(fā)型,是用來枕在頸部而不是枕在頭部的,雖然不太舒適,但也與文獻中對枕頭的用途解釋相一致。

大概是因為光枕頸部,使頭懸空太累,為了使用舒適,之后瓷枕的形制有了較大的改變。宋代瓷枕逐漸變大,枕面最長的達40厘米。

此時的瓷枕多見如意頭形枕,當時又稱山枕,枕面下低上高,輪廓下闊上尖且成花口狀起伏,面如碗底,睡于其上一來可消暑,二來能保持發(fā)型不亂。一舉兩得,足以讓懸空腦袋睡覺的唐人羨慕了。

宋 磁州窯 如意頭白釉黑彩蓮花紋枕(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雖然古人甚愛瓷枕,但也不適合一年四季長用,瓷枕清涼的質感在天氣轉涼后很明顯不會受寵。對于這點可以借作用類似的石枕作為依據。唐人錢起《白石枕》詩前有一篇短序:“……琢磨將成,炎暑已謝。俗曰:猶班女之扇,可退也……”好不容易快做好一枚石枕了,結果夏天已過,派不上用場了。另外從眾多古畫的內容來看,在描繪冬季家宅的畫中,也不見瓷枕的身影。

除了消夏安寢的作用外,瓷枕還具有鎮(zhèn)宅祈福之功。據《新唐書·五行志》記載:“韋后姊七姨嫁將軍馮太和,為豹頭枕以辟邪,白澤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這不僅反映出當時的婚俗,還說明瓷枕被當作是祈祝平安的吉祥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只宋代磁州窯“鎮(zhèn)宅”銘獅紋枕,枕面繪有鼓眼卷鬃雄獅一只,昂首凝目,威風凜凜,左側以黑彩書寫楷體“鎮(zhèn)宅”二字,表達了人們借猛獸形象鎮(zhèn)宅,祈求平安、逢兇化吉的美好愿望。

宋 磁州窯“鎮(zhèn)宅”銘獅紋枕(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磁州窯“家國永安”枕(大英博物館藏)

從今人文物研究的角度看,瓷枕具有極大的史料和藝術價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磁州窯瓷枕,其裝飾手法新穎別致,極富民間生活氣息,有風俗畫、人物故事畫、有嬰戲圖,送子觀音圖,還有大量詩詞曲賦和諺語童謠;在造型上也獨具匠心,創(chuàng)意豐富,葉形枕、豆形枕、多角形枕、銀錠枕、橢圓形枕、腰圓枕、如意形枕、人物枕、獸形枕……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因此“磁州窯瓷枕的歷史是一部濃縮的宋元北方社會史,尤其是北方民間風俗史”。研究者認為,“磁州窯瓷枕不僅集詩、書、畫、印于一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還是窺視社會現實的重要渠道,感悟古人思想感情的真實資料,溝通古人與今人的重要橋梁,方寸瓷枕間濃縮著歷史的精華”。

宋 磁州窯白地黑花詩詞枕(湖南省博物館藏)

北宋 磁州窯童子垂釣圖枕(河北博物院藏)

瓷枕還是民間書畫的重要載體,在保存古代民間書畫藝術上起到了巨大作用。作為書畫一般載體的紙、絹等物質在歷經千年后往往已毀于各種事故,極難傳世,而瓷枕材質堅實,故完整保存記錄了大量可貴的民間藝術,讓今人能領略千年前的民間藝術創(chuàng)造力。

北宋 磁州窯白地剔黑熊紋枕(大英博物館藏)

詩詞中瓷枕的審美意趣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一首《浣溪沙》曰: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其中“夢回山枕隱花鈿”一句,若不懂何為山枕就無法理解。前文已述,山枕即如意形瓷枕,枕面上多有劃花或印花裝飾,女子睡于山枕之上,醒來腮頰上便印有枕面的花紋,仿佛隱起的花鈿一般。有的瓷枕不施印花或劃花技法,純以釉色圖案裝飾,此時就有了另一種可能——瓷枕的圓形邊棱在女子的臉頰上壓出了一道宛如新月的圓痕。在詞人眼中,這些女子臉帶枕痕的形象極為動人,遂留下了許多贊美這一形象的詩句:如歐陽修《虞美人》中“睡容初起枕痕圓”,還有周邦彥《滿江紅》中“枕痕一線紅生肉”,再有袁去華《金蕉葉》“印枕嬌紅透肉”。

這樣的意趣,對于如今習慣于睡軟枕的我們來說已無法捕捉了。唯有夏日枕頭上鋪竹墊或草墊時,才有可能留下類似的印痕,只是今人雖能重現這樣的印痕,卻已無法復刻這份審美情懷和對此賞玩品味的雅趣了。

參考文獻:

1.蔡毅. 《故宮藏瓷枕》. 紫禁城出版社,2002

2.漢·劉熙. 《釋名》: 枕,檢也,所以檢項也。檢,約束.

3.《全唐詩》. 中華書局,1999

4.張曉燕. 《從磁州窯瓷枕看宋元市井文化的勃興》. 文物世界,2009(2)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