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新控煙條例正在起作用,室內PM2.5平均濃度減少近半
上海新控煙條例實施后,室內PM2.5平均濃度減少近一半,餐廳吸煙現象從39%降至11%。
11月8日下午,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控煙研究中心主任鄭頻頻介紹了她所在團隊在新條例實施前后,對于部分公共場所控煙效果監(jiān)測的結果。
今年3月1日起,新版《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正式實施。鄭頻頻團隊選擇了控煙難度相對比較大的一些場所,包括辦公樓宇、賓館、餐廳、酒吧、KTV、游藝廳、農貿市場等,每一類場所各選擇20處,涵蓋了包括城區(qū)和郊區(qū)的12個區(qū)縣,分別在今年2月份新控煙條例實施前夕、以及5月底條例實施3個月后,采用現場觀察和室內PM2.5濃度測定等方法,評價實施效果。

觀察結果發(fā)現,新控煙條例實施整體良好,具體來說,禁煙標識張貼比例總體達到88%,40%的場所還設置了額外的控煙宣傳,而室內吸煙區(qū)和煙具基本取消,室內吸煙現象明顯好轉。
其中,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樞紐場所在全面取消室內吸煙室后運行良好,而餐廳就餐期間的吸煙現象從原來的39%下降到11%。酒吧、游藝廳等娛樂性場所,吸煙現象確實依然存在,但吸煙人數有明顯減少。
此外,研究發(fā)現,農貿市場作為一個最貼近市民生活的公共場所,需要更多的監(jiān)管。研究顯示,無論是郊區(qū)還是城區(qū),都體現了條例實施后吸煙現象減少這一趨勢。

新條例實施后,室內PM2.5的平均濃度從之前的10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64微克/立方米,比之前減少了近一半;另外,之前擔憂的新條例實施可能導致男衛(wèi)生間吸煙會更加嚴重的現象并沒有出現,男衛(wèi)生間的PM2.5濃度從之前的1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15微克/立方米,減少了三分之一。
該研究團隊對于一些經營性場所的人流量也進行比較,新條例實施前后各場所客流量并沒有明顯變化,說明條例的實施并沒有對于這些場所的運營產生負面影響。

鄭頻頻表示,以上可以看出,上海實施新的控煙條例之后,室內公共場所的控煙宣傳全面覆蓋、吸煙現象大量減少、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研究證明,上海的室內無煙政策可行、有效。

根據上海市統(tǒng)計局開展的電話調查統(tǒng)計顯示,七成受訪市民表示,新《控煙條例》修正案的實施對減少吸煙起到積極作用,受訪市民中15.7%為吸煙者,70.4%表示有所減少或已經戒煙,超過八成受訪市民表示愿意積極參與控煙工作。針對女性吸煙市民逐漸增多,三分之一受訪市民認為應該加強對女性吸煙危害教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