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是成龍》⑦ | 父母去世,我沒有一次陪在身邊
今天我們繼續(xù)閱讀成龍自傳—《我是成龍》。
昨天,我們讀到成龍兩次闖蕩好萊塢失敗之后,再次踏上美國,這一次,他堅持用自己的劇本,演自己的電影,憑借著電影《紅番區(qū)》,終于殺出了一番天地。
在從業(yè)第56年時,更是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一路走來,他的努力與堅持,終于被全世界看到。
成龍的生命里,有哪些重要的人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我的父親母親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有兄弟姐妹,更沒想過爸爸媽媽曾經經歷過那么多亂世情仇。
爸爸從澳大利亞回到香港之后,我發(fā)現他有時會從公司拿些錢寄回內地,還親自回去過,但他沒說為什么,我也懶得去問。
后來有一天,我在公司看到一封信,上面寫著“親愛的父親”,我就納悶,自己沒給爸爸寫信啊。
拿著信問爸爸:“這是誰???里面還有照片,照片里的人都是誰?”
爸爸沒有回答我,只是含糊地說:“哎呀,問這么多干嗎?”我想老爸不愿意講就算了。
后來就聽到傳言說,我其實不是姓陳的,我應該姓房,我想:“不會吧?怎么會?”
后來找到機會問老爸這個問題,他又笑笑說:“哎呀,你問那么多干嗎呢?這件事跟你講一天都講不完,以后有機會慢慢告訴你吧。”

成龍與父親
終于有那么一天,我和爸爸一起開車走在香港的路上,他開口說:“兒子,找時間我講些事情給你聽吧,我年紀大了,怕哪天睡過去就醒不過來了,那樣你就不會知道你的身世了?!?/p>
我聽他這么說,心想肯定是個復雜的故事,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要把他講的這些都拍下來,永遠留存。
最后,這部紀錄片斷斷續(xù)續(xù)拍了3年才拍完,名叫《龍的深處:失落的拼圖》。
爸爸1915年出生在山東,先后在安徽和江蘇生活過,16歲開始學洪拳直到19歲,20歲在南京開始做勤務兵。
隨著日軍侵華,爸爸也輾轉回到安徽,在那里與第一任太太結婚,生下了兩個兒子房仕德和房仕勝,之后不久,太太因為癌癥去世。
解放戰(zhàn)爭開始后,爸爸忍痛離開兩個年幼的兒子,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兩個哥哥8歲就沒有了父母陪伴,很可憐。
直到2013年8月,我終于回到安徽,見到兩個哥哥和很多老家的人,很感慨。
我的媽媽是遺腹女,我的外婆很疼她,把她當兒子養(yǎng),外婆當時經營一家雜貨鋪,經濟條件不錯,媽媽的第一任丈夫是個鞋店老板,日軍侵華期間不幸被流彈所傷離世。
當時她婆婆看兒子不在了,就想把我媽媽賣掉,媽媽從家里逃了出來,戴著孝開始跑單做生意,賺錢維持生活,供和第一任丈夫的兩個女兒讀書。
媽媽離開家鄉(xiāng)后,只身來到上海,在外國人家里當傭人,同時自學英文。
那時候,爸爸也來到上?!按虼a頭”,就是守著一塊地方當打手。
他們兩人的第一次相遇很有意思,當時爸爸負責查崗,抓到媽媽在做鴉片生意,原本應該把她抓起來,但看她一個女人戴著孝還在做這樣的生意,肯定不容易,就偷偷把她放了。
機緣巧合之下,兩個人越來越熟悉,有一回爸爸剛好看到媽媽有一大堆當票,他就偷偷拿走把東西全都贖了回來,這讓媽媽很感動。
生活比較安定之后,媽媽就把兩個女兒接到了上海。

成龍幼時與父母合照
幾年后,爸爸去了香港,把名字從房道龍改為了陳志平,后來媽媽從澳門偷渡到了香港,當時船艙里擠了很多人,空氣稀薄,同船的死了5個,媽媽上岸時已經快要昏倒,但最終頑強地撐了下來。
來到香港后,爸爸通過朋友介紹,到維多利亞山頂的法國領事館工作,從來沒有進過廚房,也不會干家務的爸爸,開始做清潔工、園藝工,并且開始學做大廚,后來媽媽也到領事家里做傭人。
兩個顛沛流離多年的亂世兒女,終于在香港成婚,并在1954年生下了我。

我與母親
小時候,媽媽經常唱歌哄我入睡,我的專屬“搖籃曲”是評劇《劉云打母》,長大后,我曾經把它唱給媽媽聽,她聽著聽著就哭了。
后來,我選了那句“將嬌兒抱在了懷心酸難忍,聽為娘有話對你云”,放在了電影《寶貝計劃》的主題曲當中,算是對媽媽的一種懷念。
現在回想起來,從小到大媽媽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節(jié)儉,我看過她用爸爸破內衣修補其他內衣,內衣爛了也不扔,就干凈擺在那里。
等另一條爛了,她會用那條來補這條,可以補很多條,所以爸爸的內衣上面總有很多補丁。

成龍和父母親合照
媽媽這一輩子都在做服務別人的工作,我沒出名沒錢的時候,她每天都在幫人家洗衣服熨衣服,等我有名有錢了,她還是每天在做同樣的事情。
我勸她不要做了,回家休息,她不愿意,她喜歡有事做的生活,閑不下來。
我有錢之后,在澳洲給爸爸媽媽買了房子,但他們還是住在領事館里面,每天做著跟以前一樣的工作。
平時我給她買個新包包,她也不用,我把她已經用得舊得不得了的包丟到垃圾桶,結果她又悄悄撿回來,把東西放進去。
媽媽到了退休年齡,還在繼續(xù)做事,再后來,領事館考慮到她年事已高,每天工作要一直上下三層樓梯,擔心會有危險,建議她退休,回家安享晚年。
不知道跟這個有沒有關系,媽媽退休之后沒多長時間,腿就出了問題,不能走路,只能坐在輪椅上,因此越來越郁郁寡歡,得了老年癡呆癥。
也許當時再繼續(xù)工作幾年,情況會不一樣,每天至少能活動活動筋骨,不至于一下子完全空下來。
最后那幾年,嬌姐和小房子常常陪在她身邊,我只要一不拍戲就飛去澳洲看她。
媽媽生病的最后階段,我的私人醫(yī)生對我說,不行了,接下來就是熬著,能熬多久是多久。
我在媽媽耳邊說,我走了,電影還沒拍完,現場還需要我,也不知她是不是可以聽到,但我知道她能理解我。

成龍父親與母親晚年合照
2002年2月28日,我正在泰國拍《飛龍再生》,正布置一個鏡頭的時候,別人跟我說“家里有電話來”,我接過電話,那邊說:“媽媽走了”。
我把電話放回去,轉頭跟大家說:“鏡頭擺這邊,繼續(xù)拍”。現場沒有人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
拍完那場戲,我在片場隨便抓了一輛吉普車,開車門,坐進去,眼淚嘩就掉了下來,在車上哭了很久,第二天馬上飛回澳大利亞安排出殯。

我與父親
這之后,澳洲只剩爸爸自己,我希望他搬回香港跟我住,但是他舍不下澳洲的家,而且媽媽的墓還在那里。
趁著身體還硬朗,他會找時間飛到香港看我,到了就住在他幾十年前花了全部積蓄買給我的小房子里。
有一陣子,我聽說他去看了一套房子,我就跟他說,爸爸,咱們把你看上的房子買下來吧?他斬釘截鐵地說,“不買不買?!?/p>
我知道他永遠不會讓我花錢買,于是我決定不再問他,我讓人幫我打聽他看的是哪個樓盤,然后直接買了。
從買房子,到最后把鑰匙親手交給爸爸,我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策劃了一個驚喜。
那天,爸爸一邊大笑著,一邊流著淚,他說,“我在做夢??!能住上這樣的房子......其實我之前自己來看過這邊的房子......”

成龍與父親
我的爸爸一輩子都喜歡抽煙斗,喜歡喝酒,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除了不是用威士忌刷牙,其實的時間總是端著一杯酒在喝。
后來得了病,醫(yī)生說需要化療,我們聽從了醫(yī)生的建議,沒想到,化療讓爸爸的身體快速垮了下來,后來很多次我都在想,如果當初沒有化療,也許爸爸還能再活兩三年......
但這就像媽媽也許當初不該退休一樣,我們永遠都沒有機會重新選擇了,又或者即使可以重新選擇,事情也不會如我所預期的那般。
爸爸最后的日子是在香港,他住在醫(yī)院,我每天都去看他,眼看著他的身體越來越弱。
在他還能講話的時候,我跟他半開玩笑地說:“爸爸,等你走了以后,我不會去拜你的哦?!?/p>
爸爸說:“好,不要拜,沒有用?!?/p>
那時兒子坐在我后面,我轉過頭跟他說:“將來等我走以后,你也不用來拜我。要是真的孝順,現在就孝順我,不要等人走了以后再去拜?!?/p>
再后來,爸爸就進入半昏迷狀態(tài)了,醫(yī)生跟我說,現在就是拖著了,不知道哪天就會走。
我那時候也是有一部戲在拍,劇組停下來了等我,聽了醫(yī)生的話,我到了爸爸的枕邊,跟他說,爸爸,現場還有工作在等著我,我就先回去了,如果你要走了,一路好走......
就這樣跟爸爸告了別,我把他托付給嬌姐和兒子,回到了劇組。
在爸爸最后的日子里,小房子每天去病房里照顧,還拿一個小飲筒,給爺爺滴一兩滴威士忌到嘴里,神奇的是,每當他滴威士忌的時候,爺爺的心電圖就會出現明顯的波動......
2008年2月26日,父親也離開了我們。
爸爸過世后,我去澳大利亞安排后事,下葬之后,回到爸爸的家里去收拾東西,等我到他的酒庫打開一看,我那么多年買給他的所有好酒都放在那里,他一瓶都沒有舍得喝。
我當時非常傷心,就拿出了兩瓶,跟所有陪我來送爸爸的人坐在一起,一邊哭一邊喝。
大家說,這么貴的酒,你確定要打開嗎?我說,開啊,再留著還有什么意義呢......
爸爸媽媽辭世的時候,我都沒能陪在身邊,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是不是應該在最后的日子里,每天陪在他們身邊,看著他們,直到最后一分鐘把他們送走,把所有事情處理完,就叫孝順呢?

成龍與父母親老年合照
其實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是個非常孝順的兒子,爸爸媽媽在世的時候,我對他們很好,讓他們在有生之年享受所有可以享受的。
很多人會講那句古話,“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沒錯,就是要趁著長輩在的時候對他們好,不要等失去他們的時候,再去弄那套形式主義的東西。
爸爸媽媽年輕時的故事平凡又不平凡,我能想象在那個年代會有多少類似的故事發(fā)生,我很幸運成為他們的兒子,也知道他們一直以我為榮。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成龍父母的故事,以及他與父母之間難忘的時刻。
因為工作的原因,成龍沒能陪父母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成龍父母在世時,他不僅孝順,而且努力給了他們最好的,因此,他也不曾覺得遺憾。
人生短短數十年,不留遺憾,便是最大的心安。
成龍與妻子林鳳嬌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原標題:《《我是成龍》⑦ | 父母去世,我沒有一次陪在身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