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是我第一任老板,更是“藤野先生”
原創(chuàng) 葉子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

- 職 業(yè) 故 事 -
雖然我沒從第一任老板那里學到他的專業(yè)技能,但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嚴謹?shù)穆殬I(yè)精神讓我很早就超越了世俗對成功的定義,不以金錢、名利為奮斗目標。這幾年來,我致力于發(fā)展最熱愛的事業(yè),并視其為人生必經(jīng)之旅。
感謝老發(fā),他是我心目中的“藤野先生”。
-1-
“你都快四十了,還沒發(fā)表過一篇文章,怎么可能成功呢?”
“誰的工作不是無聊的?你一個快四十的人也別瞎折騰了,早點認清現(xiàn)實吧?!?/p>
“我總覺得你是個簡單的理想主義者,不考慮你要養(yǎng)家糊口這個現(xiàn)狀?!?/p>
當同事們得知我今年和領導協(xié)商辭去項目主管一職,將工作量和工資都減半,只為騰出更多時間專心寫作時,他們都覺得我瘋了,在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我微微一笑,沒有多做解釋。從我第一次為“早日成為自由寫作者”這個目標開始練筆至今已過去了整整四年。雖然我大都寫的是公司內(nèi)部的故事,只在同事間傳閱,鮮能投稿,但我已從遣詞造句和運思謀篇中深深體會到了文學的樂趣。
在這四年里,我曾為語言貧乏、描寫干癟而抓狂,為刻畫不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焦心,為寫的文章得不到同事認可而難過,但不管我受到多少挫折打擊,總有一只無形的手將我義無反顧地推向寫作這條路。
即使我還不能靠文字賺錢,我依然愿意為了這份熱愛和追求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nèi)沂怯腥粘i_銷,但費用不大,將工作量和工資都減半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佳方法,同事們的言論不會對我造成任何影響。不過話雖如此,我的內(nèi)心還是泛起一絲波瀾。
難道我真的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嗎?我捫心自問。當然不是。寫作于我從不是什么理想,而是人生路上必須要走的路??蔀槭裁次液屯略谙敕ㄉ嫌羞@么大的差距?
我坐在座位上沉思,思緒越飄越遠,將我?guī)У搅颂と肷鐣牡谝环莨ぷ?。猛然間,我意識到那份工作對我的影響多么深遠:原來,我的做事方式、思維習慣乃至生活態(tài)度都打上了老板的烙印,我所收獲的絕不僅僅是工作技能那么簡單。

-2-
我的第一任老板是意大利人,比我年長二十多歲,彼時已近五十,同事們私下都叫他“老發(fā)”。老發(fā)年輕時是意大利某五星級酒店的主廚,三十多歲被集團派駐到中國擔任上海分公司的經(jīng)理。我初見他時,他已是巨鹿路上一家頗負盛名的意大利餐廳的老板,后又成立餐飲咨詢公司,而我作為他的助理,協(xié)助其為客戶提供一切和餐飲相關的服務。
歐洲人大都五官立體,老發(fā)亦然。他有著一雙如海洋般深邃的藍眼睛,大而有神,微笑的時候,眼睛里散發(fā)出和藹可親的光茫。但在我為他工作的第一年,那雙本應是迷人的藍眼睛卻經(jīng)常對我怒目而視,動輒從我的工作中挑出一大堆這樣那樣在我眼里都不算問題的問題,將我罵哭更是家常便飯:他因為我翻譯出錯而罵我,因為我遞交的文件格式不對而罵我,因為我不檢查供應商的資料在漏洞百出的前提下就發(fā)給他而罵我。我懷孕七個月的時候,沒搞清楚廚具供應商的一項報價內(nèi)容,價格算錯了,他知道后將我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我一個孕婦挺著大肚子站在他辦公桌前低頭受訓、滿腹委屈,不知道他為什么不能原諒我工作中不經(jīng)意的失誤,眼淚水一個勁簌簌落下。
還有一回,我參與幫客戶籌建餐廳的項目,需要讓家具供應商提供定制沙發(fā)的圖紙,我在電話里對供應商說:“我們老板人很挑剔,做事嚴格,請你畫圖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要讓他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p>
這句話不知怎的傳到了老發(fā)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將我叫到辦公室狠狠批評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標準,你怎么可以拿我當作讓他們認真工作的借口?!”
我當時壓根沒料到這么普通的一句話竟然也會刺激他的神經(jīng),大動他的肝火,腦子一片空白,立在原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頓了頓,繼續(xù)說道:“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做的事負責。要記住,你在這工作不是為了我,是為了你自己?!?/p>
最后這句話是他自己的個人寫照。有時客戶只需要他提供某個計劃的大致方案,但他依然傾盡全力將方案做得美觀大方、嚴謹周密,我好意提醒他:“那個客戶不講究的,不需要做這么好看。”
他微微一聳肩,漫不經(jīng)心地說:“我才不在乎他們怎么想,這是我自己的標準?!?/p>
就這樣,在近似嚴苛的訓練和耳濡目染的影響下,我逐漸形成了不以他人評價為準則,而只對事件本身高度負責的思維模式:凡是經(jīng)我手的工作,我一定會深思熟慮、反復檢查,并且將所有相關細節(jié)和前因后果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思維模式逐漸從工作擴散到了生活中,直至成為如影隨形的習慣。過了好多年,我才明白,當一個人對自己做的每件事都負責的時候,終會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個問題:該如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3-
我是在離開老發(fā)去別的地方打工時,才知道很多人上班只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們對工作沒有任何感情,也無意做出什么成績,只要能過得去就行,這和我做老發(fā)助理時的認知大相徑庭。
替老發(fā)干活的那幾年,我看到的總是一個活力四射、獨具匠心的人。都說歐洲人顯老,老發(fā)也不例外。一過五十,他額頭的皺紋和頭頂?shù)陌装l(fā)就多了起來,寬深的眼眶下凸起的眼袋也愈發(fā)明顯,不過這些絲毫不影響他身上洋溢的青春氣息,和他一起共事,我常有重返大學校園的錯覺。我猜,這可能得益于老發(fā)旺盛的求知欲、強烈的好奇心以及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老發(fā)在我端正工作態(tài)度后對我寬容了很多,我們的關系也逐漸融洽起來,但即便在他罵我罵得最狠的那段日子里,他也從未放松過對我的培養(yǎng)。
和一般上司直接下發(fā)命令給員工的方式不同,老發(fā)在布置任務前,一定會將來龍去脈描述清楚,并闡明他的想法和思路,讓我著手前先對整個事件有著全面充分的背景了解:如果他讓我找某一特定食品包裝材料的供應商,他會先介紹不同食品包裝材料的優(yōu)缺點以及他最終選擇那種材料的原因;如果他讓我找合適的網(wǎng)站設計公司,他會先教我如何欣賞國際頂級的餐廳網(wǎng)站設計,大到排版布局,小至字體大小,他都會進行鞭辟入里的分析,讓我具備初步的審美。
每次聽他布置任務,都好像在聽博學多才的老師傳授知識;可他講話時眼里的熱情和語氣的熱切又讓人覺得他像個天真爛漫的孩子。他似乎什么都懂,對什么都有興趣。盡管他一直說他最愛餐飲,但地理、歷史、文化、設計全部都是他的菜。有時聽他和客戶聊天聊到國內(nèi)某座城市,那地方我聽都沒聽過,他卻對那里的風土人情、飲食習慣了如指掌;有時我們?nèi)ゲ煌蛷d考察,他會教我觀察餐廳的燈飾及其亮度對用餐環(huán)境的影響;當然,他聊的最多的還是食品。每次我們?nèi)ピ嚥停紩v出一大堆和食材相關的故事,以及該食材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不同做法。
因為老發(fā)是出現(xiàn)在各種媒體渠道上的名廚,總有人問我:“你老板經(jīng)常教你做菜嗎?”
我一臉錯愕。
說句老實話,在認識老發(fā)之前,我對吃一點興趣都沒有,更別提學做菜;而老發(fā)在我眼里,是個“于百家之道無不貫通”的大師,遠非一名廚師。我甚至常常忘了他還是一名廚師,因為我從未見過他掌勺——每次他運營客戶的廚房,都會讓自己餐廳的廚師幫忙,而不是從小到大連鍋都不碰的我。
我不止一次問他:“為什么你懂這么多?”
而他每次都自然而然地回答:“因為感興趣啊?!?/p>
他的答案非但沒解決我的問題,反而讓我更焦慮了,因為我好像沒什么特別感興趣的東西,缺乏主動獵取新知識的驅動力,這讓為他工作的我屢屢覺得自己像個沒出息的傻子。
有一次,我問他:“我怎樣才能讓自己更出色?”
他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嘴角兩邊劃過流暢的弧度,一字一句地說:“做你自己?!?/p>
-4-
最初在老發(fā)手下干活時,我因為受不了他的暴躁脾氣而總想辭職,只是苦于找不到下家;發(fā)現(xiàn)他身上諸多優(yōu)秀品質后,我踏踏實實干了好幾年,工作能力的確有所長進;再后來,我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又開始打算跳槽。
老發(fā)是我眼中不可多得的大師級人物,這固然是因為他非凡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但更因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我知道,離開他將很難再遇到如精神導師般的老板??墒?,我不得不走,因為自責心理。
和一個優(yōu)秀人物長時間相處,我難免會期盼自己也成為像他那樣備受尊敬和信賴的人,但做他的助理,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整理新餐廳籌備和運營的文件處理上并不能給我?guī)砣魏渭夹g上的成就感。
老發(fā)因為熱愛美食,所以年輕時做了廚師,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食譜和食材;當他憑借廚藝在上海站穩(wěn)腳跟后,萌發(fā)了開餐廳的念頭;而正是因為他的餐廳生意火爆,所以才有很多人慕名找他合作,尋求他的指點……老發(fā)嘗試過很多事,做過進出口貿(mào)易等領域,但就像他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他最愛美食,那些看似廣泛的興趣愛好究其源頭都和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餐飲才是他的根。
那我的根是什么?我又愿意為了什么事業(yè)傾盡所有都在所不辭?這些問題如震耳的鐘聲日夜敲打著我的心。我為自己找不到生命中的熱愛而大為苦惱,并為自己在他面前就像個只會執(zhí)行任務的機器人而傷心——我多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開拓的視野和淵博的學識。
有段時間,公司效益不是很好,我便借機離職了。離開老發(fā)后,我換了四家單位,除了現(xiàn)在待的這一家,其余幾家都只干了幾個月。我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被“我要成為老發(fā)那樣的人”這種執(zhí)念所驅使,不停探索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直到有一天我清晰無誤地聽到了來自心底的回應——寫作。
讀書時期,我并沒有顯示出任何寫作天賦,高考畢業(yè)到三十五歲這十幾年間都沒正兒八經(jīng)寫過一篇作文,現(xiàn)在只憑直覺就要換新賽道,放棄項目主管的位置,代價實在太大。然而,當我練筆時,我會沉浸在時光飛逝的忘我境界中,文章寫成后的欣喜若狂也是我做其它任何事未曾體會到的。最重要的是,我寫得越多內(nèi)心就越踏實、越自信,這些沒有給我?guī)砣魏谓?jīng)濟收益的文字成了我最寶貴的精神食糧,我找到了自己的根。
這些年,我和老發(fā)也時有聯(lián)系,他現(xiàn)在是中國“意大利烹飪教育項目”的成員,在全國各地教授學生如何烹飪意大利美食。有時,他會將我介紹給他的朋友、合作方,說我是他的朋友。
以前他這么說,我都心虛得恨不得在地上挖個洞鉆進去,但從事熱愛的寫作事業(yè)給了我些許信心:縱然我還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遠不如聲名鵲起的他,但我們都遵循內(nèi)心的指引堅持不懈地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或許我值得被其稱之為“朋友”。
-5-
這篇文章是我在工作量減半后寫成的??沼鄷r間多了,精心打磨文字的時間就多了,能對熱愛的事情負責,這種感覺真好。
雖然我沒從第一任老板那里學到他的專業(yè)技能,但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嚴謹?shù)穆殬I(yè)精神讓我很早就超越了世俗對成功的定義,不以金錢、名利為奮斗目標。這幾年來,我致力于發(fā)展最熱愛的事業(yè),并視其為人生必經(jīng)之旅。
感謝老發(fā),他是我心目中的“藤野先生”。
如果說我是理想主義者,那我唯一的理想就是有一天,可以更有底氣地面對老發(fā),無愧自己擔任他助理時的那段青蔥歲月。
因此,我要更加堅定地寫下去,筆耕不輟、心無旁騖,直至羽化成蝶的那一天。
原標題:《他是我第一任老板,更是“藤野先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