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觀展指南|讀“摩登巴黎”的蓬勃與清華學人的手札
大暑之際,新展不斷。上海西岸美術館近日推出“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呈現(xiàn)畢加索、賈科梅蒂等藝術家的“肖像”;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摩登巴黎”聚焦巴黎上世紀黃金年代的萌生與蓬勃;復星藝術中心的隈研吾個展呈現(xiàn)其建筑的五感;中華藝術宮推出的素人策展等則邀請普通人結合人生經(jīng)歷與感悟在專業(yè)美術館進行策展,頗有創(chuàng)意。
在北京,除了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的馬蒂斯大展外,清華藝術博物館再次呈現(xiàn)了清華學人的手札;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國寶聚焦”“筆歌墨舞”“筆墨見真章”等常設展皆已更新展件。蘇州博物館西館新展出了“蘇繡藝術文獻展(1949—2019)”,首次系統(tǒng)梳理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蘇繡發(fā)展歷程;
在海外,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則聚焦了建筑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筑思考,曼徹斯特惠特沃斯美術館則聚焦于丟勒的藝術;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則呈現(xiàn)年輕的畢加索;而日本則有“喜愛昆蟲”展。
澎湃藝術為您呈現(xiàn)這一周值得觀看的展覽。
上海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21日起

展出現(xiàn)場

該常設展將以“肖像”為線索,探索現(xiàn)當代藝術發(fā)展史,畢加索、培根、考爾德、基里科、賈科梅蒂、瑪格里特等藝術家的作品將齊齊亮相。這也是繼“時間的形態(tài)”“萬物的聲音”之后,西岸美術館“現(xiàn)當代藝術史三部曲”的終章。
摩登巴黎1914-1945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22日-10月20日

1914到1945年的巴黎經(jīng)歷了劇烈的變革——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到“瘋狂年代”,再到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另一方面,藝術與文化在這三十年間繁榮發(fā)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設計師、建筑師、作家和音樂家齊聚巴黎,推動著現(xiàn)代性的萌生與蓬勃。
此次展覽呈現(xiàn)建筑模型、繪畫、珠寶、攝影、電影、時裝等300余件作品,結合建筑原作與街景還原,幫助參觀者全方位體驗1914-1945年的巴黎的城市基建與物質(zhì)文化風貌,感受海明威筆下的“流動的盛宴”。
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3年6月20日—10月8日

展覽將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為代表的第一個文明發(fā)展高峰中最偉大的成就。展覽匯聚全國19家博物館、考古機構珍藏的出土文物超320件組,從古國、稻作、手工業(yè)和玉器四大 板塊講述“文明”的故事,帶領觀眾穿梭時光,走進東山村、凌家灘、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遺址,領略長江下游史前文化藝術的魅力。
與時偕行——金石傳拓技藝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7日——10月8日

展覽共展出37件/組文物,以上海博物館藏品為主,亦向上海圖書館借展文物6件(分3件/組)。展覽分為“文化傳承的實用技藝”、“拓墨入畫的藝術表現(xiàn)”“金石傳拓技藝的傳承保護”三個部分呈現(xiàn)金石傳拓技藝的歷史發(fā)展和在當下的保護應用。
隈研吾:五感的建筑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
展期:2023年7月21日-10月6日

展覽以日本建筑師隈研吾提出的“五感的建筑”觀念為脈絡,打造由設計手稿、建筑模型、空間裝置、數(shù)字多媒體、實驗音樂、文獻、香氛等構成的沉浸式空間,力求觀者能夠在多重感官體驗中領略到隈研吾建筑的魅力,并開啟對建筑和自身所處環(huán)境的思考。
江海擷珍——長江口二號科學考古進行時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8日—10月6日

展覽展出137件/組展品,包括古船的船體構件、出水瓷器、技術與裝備模型等,其中95件/組出水自長江口二號古船,船體構件及一系列古船出水瓷器均為首次與公眾見面。
現(xiàn)代主義漫步: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館藏展
地點: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群上??臻g
展期:2023年6月21日—10月8日

展覽匯聚了畢加索、保羅·克利、馬蒂斯、賈科梅蒂、塞尚、布拉克等6位20世紀現(xiàn)代藝術巨匠的近百件作品。此次展覽以時間為序,通過編年結構對立體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及多種抽象表現(xiàn)形式的呈現(xiàn),追溯20世紀歐洲現(xiàn)代藝術的發(fā)展歷程。通過時間線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藝術家在同一時期的面貌。
六百年之巨匠:來自提森-博內(nèi)米薩國立博物館的杰作
地點:上海浦東美術館
展期:2023年6月21日—11月12日

從文藝復興的拉斐爾、巴洛克的魯本斯、洛可可的華托、現(xiàn)實主義的庫爾貝到印象派的馬奈、梵高,直至現(xiàn)代藝術布拉克、馬蒂斯、康定斯基、夏加爾、歐姬芙、懷斯……70幅來自近70位藝術大家的繪畫杰作云集黃浦江畔,展覽以八個空間梳理自文藝復興至戰(zhàn)后的“西方美術史”。
時間的輪廓: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大洋洲藝術與傳承
地點:浦東美術館
展期:2023年5月31日—8月20日

展覽展示了橫跨四個世紀,包括大型雕塑、儀式面具、特色服飾和當代大洋洲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等110余件/組來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大洋洲藝術品。展品詮釋著大洋洲藝術令人著迷之處,不只是它本身,更是它所代表的一種生活方式。
波提切利與文藝復興
地點:東一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8日—8月27日

展覽是中國大陸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波提切利主題展,將展出十件波提切利以及其他文藝復興藝術大師的共48件稀世真跡,包括波提切利的著名杰作《三博士朝圣》和《女神帕拉斯·雅典娜與半人馬》。這兩件經(jīng)典杰作分別取材于圣經(jīng)和古希臘羅馬神話,《三博士朝圣》畫面宏大布局的右側(cè)前景中,波提切利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自畫像,這種獨具創(chuàng)意的繪畫風格至今仍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輝。
畢加索,面具之像
地點:塞萬提斯圖書館
展期:展至10月8日

今年正逢畢加索逝世50周年,展覽從五位攝影師的視角進入畢加索的個人世界。展覽期間將定期放映《朵拉·瑪爾,畢加索之外》、《特別的畢加索》、《畢加索樂隊》和《畢加索之謎》等影片。
孟光時代——師生藝術文獻特展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15日—8月20日

展覽展出美術教育家孟光及其學生等共90件藝術作品與文獻。孟光的學生們已白發(fā)蒼蒼,他們來到現(xiàn)場,用這個展覽向恩師致意與表達紀念——他們把與先生在一起的歲月稱作“孟光時代”。
“何止海派”近現(xiàn)代海派書畫主題藝術展
地點:海派藝術館
展期:2023年6月20日—2024年5月30日

展覽分為“近現(xiàn)代海派書畫發(fā)展史陳列展”和“近現(xiàn)代海派名家優(yōu)秀作品展”兩部分,梳理了海派藝術跨越了兩個世紀的發(fā)展脈絡,回眸了海派藝術百年的變化。
十年居上?!斞钢粘?/strong>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
展期:2023年6月6日—7月30日

展覽從魯迅的衣食住行出發(fā),分為“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且持卮酒吃河豚”“破帽遮顏過鬧市”“俯首甘為孺子?!彼膫€板塊,呈現(xiàn)了魯迅在上海時期居所的遷移和房屋狀況、家庭飲食和飯局往來、日常穿著及交通出行、工作情況及創(chuàng)作成果,展出魯迅相關實物展品122件(組),其中特別精選館藏珍貴文物80多件(組),涵蓋了魯迅的生活用品、工作用具等。
本源之畫——超現(xiàn)實主義與東方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9日—9月24日

展覽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討論過的超現(xiàn)實主義與東方文化的關系,藉由胡安·米羅、安德烈·馬松、趙無極等諸多超現(xiàn)實主義和抽象主義畫家的作品,著重展現(xiàn)這一藝術流派的抽象特性,另辟維度審視超現(xiàn)實主義,引領觀眾步入一趟追尋20世紀人類思想文明軌跡的精神之旅。展覽為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
游目騁懷——北宋書家的人文之旅
地點:上海圖書館東館美術文獻館
展期:2023年5月19日起

展覽以館藏宋四家的碑帖為基礎,開啟跨越時空的北宋山水行旅世界。展出的30余件碑帖作品中(其中有部分為復制件),與蘇軾有關的碑帖作品就占14件,跟隨碑帖上的行動軌跡,可勾勒出較為完整的蘇軾生平游蹤。
丹甲青文——中國漢字文物精華展
地點:奉賢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26日—10月8日

展出的文物類型包括青銅器、陶器、石器、骨器、瓷器、書畫、竹木等各時期承載漢字的實物,集中表現(xiàn)漢字的肇始源流、發(fā)展演變、內(nèi)在力量與悠長意蘊。
費里尼天地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館
展期:2023年6月15日-8月25日

展出費里尼執(zhí)導的經(jīng)典電影中的片場照片及部分親筆手稿的藝術展陳,展覽期間還將在藝術館內(nèi)放映費里尼經(jīng)典電影,以此向這位筑夢大師,電影導演、編劇、制作人逝世30周年致敬。
因心造境——上海中國畫院院藏明清人物畫研究展
地點:程十發(fā)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13日—10月18日

展覽聚焦明清名家,精選畫院藏珍品40余件/組,展出有陳洪綬、華喦、黃慎、高其佩、羅聘、任伯年等名家作品,涉及寫真、高士、仕女、道釋等不同題材的人物畫。
江海共潮生——長江與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
地點:中國航海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10日——10月8日

展覽以“長江與海洋文明”為主題,以長江流域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為依托,以長江相關文物珍品為視角,集中呈現(xiàn)34項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及其出土文物,包括13項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15項年度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空間跨度從長江上游、中游到下游,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
探秘深藍:中國海洋科考與深潛展
地點:中國航?博物館
展期:2023年6月13日-10月8日

展覽力圖從科技、裝備、自然等角度,展示當代中國海洋科考與深潛事業(yè)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時闡釋人與海洋的和諧共生,強化海洋意識教育,助力推動海洋文化繁榮發(fā)展。
“重返自然”國際藝術群展
地點:明珠美術館
展期:2023年6月30日—10月7日

26位中外藝術家?guī)砹?00多件自然主題創(chuàng)作,囊括繪畫、裝置、雕塑、影像、攝影、行為藝術等多元媒介。
草堂傳燈——馮超然繪畫藝術及余脈傳承特展
地點:陸儼少藝術院
展期:2023年7月15日—10月8日

展出馮超然及其弟子陸儼少、鄭慕康等的作品。馮超然生前從未辦過個展,這也是其首次大型展覽,主辦方同時舉辦了相關研討會。
“紙月亮”特展
地點:上海市武康路376號武康庭205,松蔭裏
展期:2023年7月15日—8月12日

裝幀,是專屬于書籍的藝術,而手工裝幀又是所有裝幀中難度最高,最考驗設計師和裝幀師能力的一項。在獨一無二的設計基礎上,其制作涉及壓花、燙金、貼皮、染色、插圖、鑲嵌等復雜工藝,一本書能不能改頭換面,就真要看裝幀師的本事了。松蔭藝術推出“紙月亮”特展,呈現(xiàn)目前國內(nèi)最先進和最有藝術感的書籍裝幀工藝。
北京
馬蒂斯的馬蒂斯
地點: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展期:2023年7月15日-10月15日

此次展覽與位于勒卡托-康布雷齊(Le Cateau-Cambrésis)的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合作,從館藏中精選280余件涵蓋油畫、雕塑、素描、紙上墨水、版畫、剪紙、書籍插畫、織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與藏品,完整呈現(xiàn)包括馬蒂斯自學生時代開始,到成為野獸派的代表人物、直至后期的剪紙藝術,再到晚年旺斯禮拜堂設計在內(nèi)的全部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
尺素情懷:清華學人手札展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13日-2024年5月

“尺素情懷”是清華藝博2016年開館首展之一,本次經(jīng)過調(diào)整后重新展出,匯集超過100位清華學人的親筆信札、手稿和講義,參觀者既能從中了解清華學人們?yōu)?0世紀中國學術與社會發(fā)展做出的貢獻,亦能窺見他們個人性格與日常生活的點滴。
交融匯聚——新疆精品歷史文物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3年6月17日起

呈現(xiàn)新疆精品歷史文物209件(組),一級品達52件(組),包括彩陶、青銅器、玉器、金器、木器、錦繡服飾、簡牘文書、繪畫雕塑、碑銘刻石等新疆文物主要品類,其中60多件展品為近期在新疆考古發(fā)掘出來的重要歷史文物。
心影傳神——烏菲齊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27日—9月10日

展覽從烏菲齊美術館館藏中精選了文藝復興至當代的50幅畫作,包括拉斐爾、提香、貝尼尼、魯本斯、委拉斯凱茲、倫勃朗、安格爾、莫蘭迪、夏加爾、草間彌生、蔡國強等50位藝術大師的自畫像,揭示有關“自我”與“現(xiàn)實”的永恒主題。
邂逅·多彩大明1573——萬歷文物主題特展
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28日—8月29日

展覽以明代萬歷皇帝在位的四十八年為時限,涵蓋了明代宮廷禮儀、日常起居生活、外交貿(mào)易等內(nèi)容,展現(xiàn)了明萬歷年間文化藝術與工藝水平的發(fā)展以及皇家生活與社會風貌特征。
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lián)展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4月28日—7月30日

展覽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來自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下屬各單位及薩迦寺管委會的文物13件(套),故宮博物院文物95件(套)。除了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元代趙孟頫《帝師膽巴碑卷》等書畫展品之外,還有大批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文物藏品,如故宮博物院藏《滿文大藏經(jīng)》、布達拉宮藏永樂帝像、薩迦寺藏八思巴初見忽必烈唐卡等,充分展示了西藏題材文物的風格多樣性及其藝術魅力。
寫生新疆:20世紀以來新疆主題創(chuàng)作研究展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12日-8月20日

展覽聚焦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史上一個獨有的現(xiàn)象,即大批藝術家遠赴新疆寫生這一群體性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著重審視和探究“新疆”作為視覺素材給近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帶來的影響,以及藝術家在“寫生”這個繪畫語言上的拓展和突破,展現(xiàn)中國藝術家們在這一問題上的探索、成就和貢獻。
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
地點: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
展期:2023年6月9日起

該展覽是國內(nèi)首次大規(guī)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的展覽,從典籍的視角出發(fā),以時間為線索,全面展示中國茶文化,觀眾可以看到,茶在古代典籍中是怎樣被記述的。
借山吟——齊白石的畫意詩心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展期:2023年5月24日—11月30日

展覽精選了齊白石、王闿運、陳師曾、樊增祥、老舍等近十位名家學者100余件作品,涵蓋書畫、印章、詩詞手稿、信札文獻等,全面立體地呈現(xiàn)齊白石的畫意詩心。
墨韻文脈:八大山人、石濤與20世紀以來中國寫意藝術展
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期:2023年5月23日-8月6日

展覽分為古代和現(xiàn)代兩部分。其中古代部分以八大山人、石濤的作品為主,展示兩位藝術家的書畫藝術與時代、社會、個性之間的互動關系?,F(xiàn)代部分梳理了20世紀以來在理念和技法層面深受八大山人、石濤影響的中國寫意藝術的文脈流變,旨在從更寬廣的歷史、文化、藝術的視野,呈現(xiàn)中國藝術家對傳統(tǒng)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所達到的高度、廣度與深度。
文明的傳承:以啟山林—百年巨匠藝術大展
地點: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8日-10月16日

展覽緣起于《百年巨匠》大型紀錄片。策展人將展覽分為兩大版塊:文物版塊、數(shù)字版塊,文物版塊包含民生在勤(歸田園居、益者三友、厚今愛古、俯仰之間) 、篳路藍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白魚赤烏、任重道遠)兩個部分。展覽共展出包括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林風眠、李可染、劉海粟、李苦禪、吳作人、蔣兆和、吳冠中等40余位20世紀中國藝術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
伊夫·克萊因——超越時空
地點:嘉德藝術中心
展期:2023年7月6日—10月3日

此次回顧展匯集了克萊因短暫的藝術生涯(1954年至1962年)中探索出的所有藝術表現(xiàn)形式,60多件代表作以及大量的文獻資料,其中包括了繪畫、雕塑、裝置、攝影和電影等多種類型的藝術作品。
未來之境——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設計展
地點:嘉德藝術中心
展期:2023年7月6日-10月3日

展覽的靈感來自于對“New World”(新世界)的全新詮釋——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之上,世界人口的變化、地區(qū)差異化發(fā)展、技術、社會、經(jīng)濟與文化日新月異的遷變正在從各個層面影響著人類社會,并且不斷提出新的挑戰(zhàn)。展覽中,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展示了團隊在未來十年與全球文化的多維碰撞以及對“元空間”的無限創(chuàng)想,并期冀與觀者在多尺度的作品中交流互動,激發(fā)新的靈感。
浙江
禮記·中原夏商周禮樂文明展
地點:良渚博物院
展期:2023年7月7日—10月15日

展覽以中原出土夏、商、周三代的青銅禮器為核心,匯集全國8家文博單位的逾100件文物,清晰再現(xiàn)中國古代禮樂文明從初現(xiàn)到成熟,從輝煌到衰弱的全過程。
“鑿刻與記憶—大理石技藝對雅典衛(wèi)城古跡修復的貢獻”攝影展
地點:良渚博物院
展期:2023年7月5日—10月14日

本次展覽為“良渚古城·雅典衛(wèi)城”中希文明對話系列活動之一,展出雅典衛(wèi)城遺產(chǎn)保護委員會和雅典衛(wèi)城修復委員會收藏的102張檔案照片,展示希臘大理石技師對衛(wèi)城修復工程的貢獻。
文明大觀:絲綢之路上的敦煌
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12日—8月22日

展覽以敦煌相關歷史文物為載體,展示敦煌作為絲綢之路咽喉要塞的重要作用,展現(xiàn)絲綢之路上的東西文明交流和互鑒。展覽共匯集10個文博單位的逾100件(套)文物,一級文物近40件(套),多數(shù)文物為首次在杭州展出。
版印江南——中國版畫版刻版本大展
地點:杭州國家版本館
展期:2023年4月25日—10月31日

此次展覽展出中國古代版畫書籍、民俗版畫、古籍畫譜等展品。展出如明天啟七年(1627)刊印的《十竹齋書畫譜》、“花鳥魚蟲年畫”、清前期姑蘇版畫、海派名家錢慧安創(chuàng)作的系列年畫、《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文瀾閣《四庫全書》以及《牡丹亭》《琵琶記》等善本珍籍。
湖山勝處——16至20世紀杭州書畫特展
地點:杭州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17日—11月19日

展覽聚焦館藏明清至現(xiàn)代的杭州書畫、金石文物,以“山水長情”“清音永雋”“無問何年”三個單元構建起杭州城的山水與人文情懷,透過文人墨客之“眼”、之“筆”、之“情”看百年來杭州城的風姿、風韻、風骨。
回望“蘭亭論辯”——高二適與新中國江蘇書學文脈研究展
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11日—7月23日

展覽除了呈現(xiàn)高二適書法精品和“蘭亭論辯”相關文獻等近70件,還精選了章士釗、馬一浮、胡小石、林散之、蘇淵雷、陸儼少、賴少其等老一輩藝術家與高二適的唱和作品等。
江蘇
經(jīng)典與范式——平城實力和云岡時代
地點:吳文化博物館第一特展廳
展期:2023年7月1日—10月8日

吳文化博物館聯(lián)合云岡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館、定州市博物館、沁縣南涅水石刻博物館,共同呈現(xiàn)展覽。展覽分為三個單元,以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講述平城時代、創(chuàng)造經(jīng)典,再到成為范式的云岡故事。
大都:元代北京城
地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18日—8月31日

關于元大都的歷史記憶,除了卷帙浩繁的傳世文獻,還有零星的考古發(fā)現(xiàn),可惜的是,元大都的實物遺存并不多。作為“運河城市”系列特展,此次展覽匯集了近70件元大都遺址出土文物,再現(xiàn)了最真實的大都風華。
“大都:元代北京城”瓷器專題
地點:大運河博物館
展期:持續(xù)至8月31日

展覽中既有山東菏澤元代沉船出土的瓷器文物,也有元大都遺址發(fā)現(xiàn)的精美陶瓷。透過展覽,觀眾會發(fā)現(xiàn)元代遺址、窖藏出土瓷器與菏澤沉船所出瓷器窯口大多重合,可以想見元代商旅船貨通過大運河供給大都的繁盛之景。
不止于藝:威廉·莫里斯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3年5月18日—9月1日

展覽選取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的150件精品,探索現(xiàn)代設計之父威廉·莫里斯(1834-1896年)帶領下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藝術思潮及其對當時人們生活及后世的深遠影響。
關山戎馬到江東:甘肅馬家塬遺址出土文物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3年6月20日-10月11日

馬家塬遺址是一處戰(zhàn)國晚期西戎貴族墓地,地處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桃園村,臨近溝通甘肅與關中的汧隴古道。此次展覽呈現(xiàn)102件(套)珍貴文物,講述以馬家塬為代表的西戎族群對西北土著文化的繼承,以及他們與秦人、胡人的交往。
微笑千年: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西館
展期:2023年7月1日—10月8日

1996年,在青州龍興寺遺址(青州博物館南鄰)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時期600余尊佛教造像,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即被列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此次展覽遴選四十余件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精品與殘塊,其中既有背屏式造像,又有圓雕佛像與菩薩像。
“蘇繡藝術文獻展(1949—2019)”
地點:蘇州博物館本館
展期:持續(xù)至9月24日

展覽首次系統(tǒng)梳理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蘇繡發(fā)展歷程;首次全面征集了蘇州刺繡研究所、蘇州博物館、鎮(zhèn)湖和海內(nèi)外私人藏家藏品,絕大部分都是首次向社會公眾展示;首次整理了蘇繡相關的文獻檔案,包括了各時期繡譜、針法總結、繡稿、圖片影像資料及其他文獻;首次以文獻的視角展示的蘇繡藝術,突破了以往工藝美術類展覽以作品為主的常規(guī)。
四川
成都雙年展—時間引力
地點:成都市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16日-11月30日

此次雙年展以“永恒瞬間”、“瞻星成夢”、“存在遙望”、“空間感知”、”凝視之思”、“未來考古”、“大地回聲”、“心之所向”、“星鏈計劃”九大單元,為大家呈現(xiàn)多元、前沿、豐富的當代藝術作品。
成都雙年展平行展—永恒的自然
地點: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成都
展期:2023年7月17日-12月31日

約5000平方米的空間內(nèi),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展示了包括天府之國自然文化風光的11組數(shù)字藝術作品。
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
地點:成都博物館
展期:2023年6月10日—8月27日

作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主會場的重要活動,此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全國40家文博機構支持,共匯聚220件文物精品,其中一級文物70件,珍貴文物90%以上,包括距今8000余年前的“賈湖刻符龜甲”、殷墟甲骨等國寶重器,是成都博物館建館以來規(guī)格最高、珍貴文物占比最高的重磅大展。
盛世蓮開—中國文化中的蓮荷意象特展
地點:四川博物院
展期:2023年6月9日-10月8日

自古以來,蓮荷題材不僅廣泛出現(xiàn)在歷朝歷代的詩詞歌賦中,還以不同形式留存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豐富的蓮荷文化遺產(chǎn)。此次展覽集合了全國44家文博單位的218件蓮荷精品文物,將古代文人墨客對蓮荷的喜愛表達得淋漓盡致。
吉金萬里——中國西南地區(qū)青銅文明展
地點: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27日—8月27日

展覽集結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5省市32家文博單位的精品文物294件/套,以先秦至秦漢時期的青銅器為代表,涉及考古遺址近百處,講述中國西南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故事,實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fā)展演變格局,為我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展品數(shù)量最多、文物等級最高的西南地區(qū)青銅文明專題展。
遼寧
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18日—8月20日

展覽共展出古琴及相關文物、古籍121件組,其中一級文物6件組,生動展現(xiàn)中國古琴的發(fā)展歷史,深度解讀源遠流長的古琴文化。
山西
尋邑——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
地點:大同古城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qū)
展期:2023年6月21日—8月30日

80位中外當代藝術家攜百余件作品尋邑云中,發(fā)現(xiàn)和探尋地理意義上的另一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連接的關系,用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成果,展現(xiàn)更新視角下不同媒介及不同空間維度的視覺探索和關系網(wǎng)絡。
河南
“丹青奇韻”津豫博物館藏揚州畫派作品展
地點:河南博物院
展期:2023年6月29日-9月28日

展覽呈現(xiàn)13位揚州畫派畫家的76幅作品,系統(tǒng)展現(xiàn)揚州畫派的藝術成就。重點展品包括鄭燮《蘭石圖》、華喦《采蓮圖冊頁》、邊壽民《瓶菊圖軸》、李鱓《花卉蔬果圖冊》、高鳳翰《半亭對菊圖軸》等。
曌——武則天和她的時代
地點:洛陽博物館
展期:2023年4月4日—8月20日

展覽集結了陜西和河南地區(qū)9家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共153件(組),以“無字碑”為引,采用第一人稱視角,由武則天自述自己的一生,回首她成為一代女皇的點滴,帶領觀眾感受一位女性政治家的跌宕人生,以及她的滔天智慧和治國之學。
山東
安東尼·葛姆雷個展:有生之時
地點:青島西海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8日-12月10日

展覽圍繞安東尼·葛姆雷“將身體作為轉(zhuǎn)化與交流之所”的藝術理念展開探索,作品涵蓋他近4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
安徽
共飲一江水——三星堆·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
展期:2023年4月20日—8月13日

展出文物珍品140余件(套),年代自商代至戰(zhàn)國。展出的珍貴文物包括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金沙遺址博物館藏魚紋金帶,安徽博物院藏吳王光劍,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秦公镈等。
湖南
美洲豹的傳人——墨西哥古代文明展
地點:湖南博物院
展期:2023年7月1日-9月17日

展覽匯集了9家墨西哥文化機構收藏的154件(套)精品文物,以美洲豹為主線,以文化人類學為視角,對古代墨西哥人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生產(chǎn)生活方式、精神信仰進行闡釋,回溯墨西哥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古代文化,向中國觀眾集中展示璀璨悠久、異彩紛呈的墨西哥古代文明。
帝國南疆——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
地點:長沙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18日—11月12日

此次特展匯集廣州地區(qū)出土的秦漢珍貴文物250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4件套,最重磅的明星展品——絲縷玉衣長1.73米,共使用2291塊玉片,當年專家們共花費3年時間才修復完畢。
廣東
從廣州出發(fā):“南海I號”與海上絲綢之路
地點:南越王博物院
展期:2023年7月3日—10月8日

展覽在最新考古發(fā)掘資料及文獻研究基礎上還原“南海I號”的航行軌跡,再現(xiàn)南宋時期海洋活動的繁榮景象,闡釋唐宋以來廣東陶瓷器在海上絲綢之路貿(mào)易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展覽匯集超過400件(套)文物,超過3/2為首次公開展出。
東方微笑——麥積山石窟展
地點:深圳市南山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7日-10月29日

匯集了來自麥積山石窟的各類珍貴文物及臨摹品131件/組,囊括造像、壁畫、文書等多種形式,并復原了44窟、62窟、123窟三座麥積山石窟的特窟。
昆明
張曉剛個展“隱語之書”
地點:昆明當代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22日-10月22日

展覽旨在呈現(xiàn)張曉剛的繪畫作品和藝術家生涯與文學世界產(chǎn)生的互文與關聯(lián)。他的繪畫中的寓言與預言性,是和文學的相逢、確認,是和遙遠時空的人——持另外一種“語言”的他人,在文化中的不期而遇,并且緊密相連。
香港
巴勃羅·畢加索:玻璃畫像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18日—8月27日

目前存世的畢加索玻璃畫作不超過50幅,本次展覽匯集其中的19幅作品,是近20年來畢加索玻璃畫的首次大規(guī)模展出。展品涵蓋畢加索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并且多以他的親友為主角,比如《母親和孩子》采用新古典風格描繪第一任妻子 Olga 與長子,《Marie-Therese Walter 的肖像》以立體主義手法表現(xiàn)當時的靈感繆斯、情人 Walter,觀者得以通過作品感受畢加索的一生。
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3年2月22日—9月25日

展覽展出220件精美古代中國金器,呈現(xiàn)黃金制品在中國過去三千多年歷史中的藝術和技術成就,探討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動、文化生活以及跨區(qū)域互動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展出珍品包括匈奴貴族所使用的金冠,吐蕃貴族所使用、帶中原紋飾的幡飾,以及唐代公主所佩戴、工藝上借鑒中西亞飾物的嵌寶冠飾等。
臺北
國寶聚焦:《三官出巡圖》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6月30日—10月1日

本次展覽將聚焦道教題材繪畫《三官出巡圖》?!叭佟敝傅澜讨械奶旃?、地官和水官,他們分別掌握天界、地界、水界的行政事項,定期出巡,考察善惡、判定禍福。本作是少有的描繪“三官”一同出巡的畫作,具有重要的藝術與宗教價值。
筆墨見真章——書法導賞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持續(xù)至10月4日

展出唐拓《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宋米芾《書尺牘》、宋蔡京《書尺牘》、明祝允明《詩翰》、沈粲《書應制詩》等總計十九件(組)作品。其中宋代米芾《書尺牘》后兩行狂草,用筆縱橫如意,墨色淋漓,結字穩(wěn)健成熟,書藝表現(xiàn)卓越超群;明祝允明《詩翰》雜有蘇軾、米芾、黃庭堅、趙孟頫等人風格,顯示出祝允明對于古代書家的廣博涉獵,每件書跡皆呈現(xiàn)出不同樣貌。
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6月30日—10月1日

本期山水畫部分以秋景為主題,展出元唐棣《仿郭熙秋山行旅》、清王鑒《仿王蒙秋山圖》等,探索畫家們?nèi)绾螤I造秋的意象;花鳥篇聚焦秋景中常見的水鳥,展示畫家們?nèi)绾窝堇[水鳥及秋景,同時輔以不同的技法及材質(zhì)的作品,展現(xiàn)花鳥作品的多樣性;人物畫部分以神鬼為主題,帶領觀者走進畫中奇幻的世界。
人氣“國寶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3年5月9日—8月6日

人氣國寶展展出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備受喜愛的人氣文物,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書畫、工藝品。同時每期設立一個主題,以增添觀展的趣味。本次展覽以“文人”為主題,展出10件文物,引領觀眾一同進入古代文人的情懷與藝術世界。
海外
英國
丟勒的物質(zhì)世界
地點:曼徹斯特惠特沃斯美術館
展期:持續(xù)至2024年3月10日

展覽將作品與丟勒所在的時代和地點鏈接,邀請觀眾從“物質(zhì)世界”的角度解讀500年前的德國日常生活。策展人認為,邂逅這些版畫,讓我們感到雖然與丟勒有著無法彌合的時間距離,但又可以如此接近。
第12屆利物浦雙年展
地點:利物浦博物館
展期:持續(xù)至9月17日

展覽聚焦了利物浦罪惡的歷史——關于奴隸制和殖民主義,并希望以藝術來反思那些罪惡的歷史,也希望用藝術來愈合過去的傷口。
捕捉瞬間:百年繪畫與攝影
地點: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
展期:2023年6月14日—2024年1月28日

展覽匯集培根、弗洛伊德、杉本博司、安迪·沃霍爾、里希特等39位藝術家的作品,回顧過去100年來繪畫與攝影之間復雜的動態(tài)關系,邀請參觀者共同探索最具影響力的現(xiàn)代畫家與攝影師們?nèi)绾谓柚@兩種媒介互相合作、彼此影響。
晚清百態(tài)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18日—10月8日

展覽講述中國晚清不同社會階層和領域的人物故事,包括皇后、舞伶、官兵、文人、富商、外交官等,展出書畫、服飾、報紙、家具、食物等各種物品。重要展品包括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贈予英國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后的景泰藍花瓶、慈禧太后委托定制的緙絲長袍等。
奢侈品與權力:從波斯到希臘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4日-8月13日

展覽通過阿富汗到希臘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文物,探索了公元前 550 年至公元前30年中東和東南歐將奢侈品作為政治工具的故事,以及亞歷山大大帝橫掃波斯帝國,開創(chuàng)了新的希臘化時代后,東方和西方的奢華風格的融合。
圣方濟各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3年5月6日—7月30日

展覽展示了圣方濟各(1182-1226)從13世紀至今的藝術和形象,探討了為什么這位圣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人物,因為他對窮人的關心,對自然的熱愛,對和平的呼吁,以及與其他宗教對話的開放態(tài)度。
希爾瑪·阿芙·克林特與皮特·蒙德里安
地點: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
展期:2023年4月20日-9月3日

展覽將以“抽象藝術與自然世界的聯(lián)系”為主題,展出瑞典畫家希爾瑪·阿芙·克林特與荷蘭畫家皮特·蒙德里安的作品,包括早期風景畫、花卉畫和晚期抽象畫,講述大自然中的生命形式如何為他們的藝術探索帶來靈感。
羅塞蒂一家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
時間:2023年4月6日—9月24日

展覽聚焦19世紀英國著名的羅塞蒂一家,包括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及妻子伊麗莎白·西達爾,以及加布里埃爾的妹妹克里斯蒂娜,探索他們對英國文化與藝術的影響。
貝爾特·莫里索:塑造印象派
地點:英國杜爾維治美術館
展期:2023年3月31日—9月10日

這是英國自1950年以后首次為法國畫家貝爾特·莫里索舉辦大型特展,通過借自全球各個收藏機構的40幅莫里索畫作以及約20幅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展現(xiàn)印象派先驅(qū)莫里索的藝術影響力及靈感來源,探討其作品與18世紀歐洲藝術文化風潮的密切聯(lián)系。
印象派之后:創(chuàng)造現(xiàn)代藝術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3年3月25日—8月13日

展覽呈現(xiàn)1886年至1914年歐洲知名藝術家的逾100件繪畫和雕塑,從塞尚、梵高和高更的藝術風格與成就出發(fā),前往巴黎、柏林、布魯塞爾、維也納、巴塞羅那等歐洲各大城市,探索三位印象派畫家對同時代及年輕一代藝術家產(chǎn)生的影響。
豐塔納:開拓者,規(guī)則破壞者
地點:愛爾蘭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3年5月6日-8月27日

拉維尼婭·豐塔納 (1552-1614) 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chuàng)性藝術家,她是第一個經(jīng)營自己工作室的女性,也是第一個畫公共祭壇和女性裸體畫的女性。展覽將通過豐塔納作品探索她非凡的生活,讓人們深入了解使之成為一名女性藝術家的文化氛圍。
法國
女性超現(xiàn)實主義
地點:蒙馬特博物館·雷諾阿花園
展期:2023年3月31日—9月10日

展覽聚焦超現(xiàn)實主義運動中的女性創(chuàng)作,展出來自50位女性藝術家的約150件作品。從1930年代至1970年代,女藝術家在超現(xiàn)實主義運動中嶄露頭角。世界各地的女藝術家跨越行業(yè)、性別和地理的邊界,在繪畫、攝影、雕塑、影視和文學等領域發(fā)揮創(chuàng)意。本次展覽將跳脫既有時間脈絡,試圖勾勒全球女性超現(xiàn)實主義運動圖景,展現(xiàn)比利時、墨西哥、英國、美國、捷克和法國超現(xiàn)實主義運動的重心和發(fā)展,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貢獻。
畢加索慶典:新視角下的收藏
地點: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展期:2023年3月7日-8月27日

展覽由英國時裝設計師保羅·史密斯擔任藝術總監(jiān),將畢加索的作品和收藏與包括米卡琳·托馬斯和謝里·桑巴等當代藝術家對話,讓觀眾不僅反思畢加索的全球遺產(chǎn),還涉及他對女性的描繪和對非洲藝術傳統(tǒng)的借鑒。
貓
地點:奧賽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23日—9月10日

貓是藝術史上重要的主題形象,自藝術誕生之日便占據(jù)一席之地。17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畫家、藝術批評家、作家曾以貓為主題創(chuàng)作作品。展覽呈現(xiàn)19世紀以來畫家筆下的貓,其中尤以馬奈《奧林匹亞》中的黑貓最為著名。
美國
梵高的柏樹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20日—8月27日

展覽圍繞梵高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阿爾勒和圣雷米畫下的樹木展開,從1888年至1890年在瓦茲河畔歐韋去世,這是梵高最后生活的地方。展覽僅展出了44件作品,講述了柏樹帶給梵高的慰藉。《星夜》與《麥田里的柏樹》自1901年以來的首次同臺展出。
年輕的畢加索在巴黎
地點: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展期:2023年5月12日—8月6日

展覽是紀念西班牙畫家畢加索逝世50周年的活動之一,主要講述畢加索年輕時初到巴黎的經(jīng)歷,共展出10幅繪畫和紙上作品,包括畢加索的早期重要作品《煎餅磨坊》及多幅人像練習。
日本
喜愛昆蟲的日本人
地點:三得利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22日-9月18日

日本人自古就親近、喜愛昆蟲,并對昆蟲加以歌詠、贊賞,這種獨特的愛蟲文化在江戶時代達到頂峰。展覽以江戶時代的繪畫和工藝品為核心,通過6個單元,勾勒從古迄今“喜愛昆蟲的日本人”的面貌,揭示日本人與昆蟲之間的親密關系。
古代墨西哥:瑪雅、阿茲特克、特奧蒂瓦坎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期:2023年6月16日—9月3日

展覽聚焦3個具有代表性的墨西哥古代文明,陳列約140件文物,帶領觀者探索古代美洲原住民對神靈與自然的祈禱,以及他們的獨特世界觀和藝術美感,感受墨西哥古代文明的深度和魅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