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又愛又恨,激素是如何影響女性一生的?
原創(chuàng) 六分泌

圖片: 黃仔 | 撰稿: 六分泌 | 責編: 鈴蘭
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大家早上好,這里是鈴蘭,最近刷社交APP看到這樣一條推送,大意是說大多數女性都特別感性、敏感、脆弱,是很容易被激素操控的生物。
比如月經前期會變得愛吃甜食、脾氣暴躁;排卵期會渴望接吻擁抱、戀愛腦上頭;卵泡期又變得幸福平和、無欲無求;一進入黃體期又開始發(fā)瘋,想哭想死。
評論區(qū)很多女性開始自發(fā)認領:「沒錯,就是我」「本月經期女孩DNA動了」「該死的激素離我遠一點,別再纏著我」。
女孩們唯恐避之不及的激素,真的有這么可怕嗎?它會給姑娘們的身體和生活造成哪些影響?女性真的是很容易被激素操控的生物嗎?
我們特意邀請了六分泌醫(yī)生來為姑娘們答疑解惑,接下來就請進入今天的科普吧~

激素對女性一生不同階段有哪些影響?
激素是體內的化學信使,負責調節(jié)多種生理功能,它們由內分泌腺分泌,通過血液傳遞到全身,對特定的器官或組織產生影響。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激素有顯著差異:男性以睪酮為主,它負責促進男性性征的發(fā)展,而女性主要以雌激素和孕激素為主,它們會影響生殖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月經周期的維持。

▲圖片來源:giphy
女性一生中的荷爾蒙變化對她們的身體健康和情緒狀態(tài)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青春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顯著變化不僅促進性器官的成熟和初潮的發(fā)生,也對青少年的心理和情緒產生影響,伴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和身體形象的關注。
進入生育年齡,每個月經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波動影響情緒和身體健康,如經前綜合征(PMS)的情緒和身體癥狀。懷孕期間荷爾蒙水平的顯著變化可能導致情緒波動和產后抑郁,同時,避孕藥物中的激素也會對情緒和身體健康產生不同影響。
到了中年,絕經前期荷爾蒙水平波動加劇,可能引起不規(guī)則月經、熱潮紅和情緒波動,而絕經期則伴有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松癥風險增加等生理變化。
老年時期,荷爾蒙水平的進一步下降影響長期健康,如骨質疏松和肌肉質量減少。
可見在女性生命的每個階段,激素在其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圖片來源:giphy

女性月經周期是如何被激素影響的?
平時生活中經常能聽到女孩們吐槽說,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時而暴跳如雷,時而靜如脫兔,時而幸福感爆棚,這些表現是否和激素有一定關系呢?
女性的月經周期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大約持續(xù)28天,具體日期在21~35天不等。
周期開始的標志是月經出血(月經期),這時子宮內膜脫落,持續(xù)約3至7天;
隨后,卵巢開始發(fā)育卵泡(卵泡期),伴隨著雌激素水平的上升,促進子宮內膜再生;
大約在周期的中間,一個成熟的卵子會從卵巢釋放(排卵期);
之后子宮內膜繼續(xù)增厚,準備可能的受精卵著床(黃體期);
如果沒有受精發(fā)生,子宮內膜會脫落,開始下一個月經周期。
整個月經周期不僅涉及到身體的變化,也可能影響情緒和行為。女性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情緒波動:
月經期(第1~5天):在月經期間,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較低,女性可能會經歷情緒低落和身體不適,如疲勞和腹部不適。這些荷爾蒙水平的下降與經期的物理癥狀和情緒變化密切相關。
卵泡期(第6~14天):隨著卵泡的成熟,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通常與改善的情緒狀態(tài)和增強的身體能量相關。這個時期的荷爾蒙上升可能對情緒產生積極影響。
排卵期(第14天左右):排卵期間,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快速變化,這可能導致短暫的情緒波動。排卵的確切時間根據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但通常與月經周期的中間階段相對應。
黃體期(第15~28天):黃體期的孕激素水平上升可能導致情緒波動、焦慮或躁狂。對于經歷經前綜合征(PMS)的女性,這些癥狀可能更加明顯。尤其是患有經前期情緒障礙(PMDD)的女性,在月經周期的后半期可能會經歷更顯著的情緒干擾,包括臨床級別的抑郁或焦慮。

▲圖片來源:giphy

女性受激素影響,但不受激素控制
由于女性在生理周期中有著這些顯而易見的變化,曾經有言論以此為理由,質疑女性的表達、決策和判斷力。
如在歷史上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因月經而干擾理智與智力,因此不能居于要職」的觀點在醫(yī)學界頗有市場,而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卻穩(wěn)坐王位,并在統(tǒng)治期間讓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甚至到了20世紀初的美國,還有反對者將女性的生理和情感作為攻擊武器,阻止女性獲取投票權。
但我們需要認識到的一點是,女性的生理周期對理智的影響是一個復雜的話題,涉及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月經周期是女性生殖的自然過程,其中確實伴隨著激素水平的變化,尤其是雌激素和孕酮。
這些激素的波動可能會對女性的情緒、認知和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但非要說月經周期會干擾女性的理智,并將她們排除在影響世界發(fā)展進程的大小事之外是不合理的,她們會受激素影響,卻不會為激素所控制。

▲圖片來源:giphy
而且這些荷爾蒙變化對情緒的影響也因人而異,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會在月經周期中經歷顯著的情緒變化,對于那些會經歷的女性來說,這種影響的程度也不同。
事實上,即使是在經期,大多數女性也都能夠正常地進行日?;顒?,包括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片面地將月經周期的影響擴大化、污名化,可能會加劇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別歧視。
與這個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女性更年期、產后「一孕傻三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等對女性特殊生理時期的污蔑和貼標簽行為,這些本該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現在卻已經成了攻擊、抹黑、打壓女性的工具。
希望大家看完今天的科普,從自身做起,停止對女性生理和心理的污名化,接納自己的獨特性,用更加坦誠、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身體變化。更重要的是,不要被某些不懷好意之人編織的牢籠束縛,持續(xù)前進,打破偏見,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好啦,今天的科普內容就到這里,大家別忘了點個贊或在看,爭取讓更多人知道真相~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Zacur H A. Hormonal changes throughout life in women[J]. Headache: The Journal of Head and Face Pain, 2006, 46: S50-S55.
[2] Soares A G, Kilpi F, Fraser A, et al.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reproductive hormones through the menopause transition in the 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ALSPAC)[J].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10(1): 21258.
[3] Sundstr?m-Poromaa I. The menstrual cycle influences emotion but has limited effect on cognitive function[J]. Vitamins and hormones, 2018, 107: 349-376.
[4] Emilia O.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and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 in Indonesian women[J].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 2008, 40(3).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