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在中華藝術宮看邱瑞敏吳慧明的60年“同道”與藝術研究

澎湃新聞記者 黃松
2018-11-10 17:59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11月9日,“同道——邱瑞敏、吳慧明藝術研究展”在上海中華藝術宮對外展出,這也是繼去年這對藝術家伉儷捐贈展后,中華藝術宮為他們舉行的又一次大展,此次展覽落點為“研究”,整體呈現(xiàn)邱瑞敏和吳慧明從藝六十年的藝術成就,作品按時間順序陳列,展出兩人代表性的油畫和雕塑作品以及素描、速寫、水粉、水彩等,共展出作品170余件。

邱瑞敏、吳慧明年輕時的工作照

“同道——邱瑞敏、吳慧明藝術研究展”開幕式合影

回憶60年的藝術生涯,邱瑞敏感慨:“1959年3月5日,就讀上海美專開啟了我們的藝術歷程,我們的經歷也許可以代表一代藝術家的歷程。藝術家在完成作品的時候,其實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需要通過展覽,與觀眾一起完成才有價值。60年來,我們不斷有老師的指導,吳大羽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軀體是次要的、精神才能永恒’,周碧初如同慈父,俞云階如同‘突擊隊’似的對我們的繪畫作品嚴格要求?!痹诟兄x了師友后,邱瑞敏還特地感謝了自己的女兒,對于父母都是藝術家的理解。

邱瑞敏,《苦研》,油畫,168x156cm,1984年

去年9月,邱瑞敏、吳慧明夫婦無償向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捐贈了百件各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繪畫、雕塑原作。此次展覽便包含了大部分捐贈作品,以及中國美術館、上海油雕院等機構的收藏作品。如果說去年是捐贈作品的展示,今年的這是對于邱瑞敏、吳慧明歷年創(chuàng)作作品的研究。這正如中華藝術宮黨委書記李勝在開幕式上所言:“中華藝術宮要通過研究、展覽利用好捐贈作品?!?/p>

中華藝術宮執(zhí)行館長李磊,特別向“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dbgt.com.cn)提到了以時間順序展開的展覽動線:“穿過展廳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審美和思想的變遷,邱瑞敏、吳慧明60年的從藝經歷可以看出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藝術風格與樣式的變化。通過不同時期風格的變化,也可以折射出社會的進步。”

展覽現(xiàn)場

邱瑞敏、吳慧明是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培養(yǎng)的第一代藝術家。他們夫婦二人同年同月生,畢業(yè)同一個學校,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一起同行。他們的同行也與時代進程和改革的步伐相連。

作為油畫家,邱瑞敏從寫實性的主題創(chuàng)作到中國文化的意向再造,始終堅持著油畫民族化和現(xiàn)代化的探索。在藝評人尚輝看來,邱瑞敏試圖通過瑰麗變幻的色彩和厚重粗樸的筆觸,賦予其粗獷、渾厚、詭譎、浪漫和神奇的表現(xiàn)性特質。如果說20世紀90年代是他注重強烈色彩的想象與夸張的時期,那么2000年以來,他則相對抑制了這種色彩的跳躍,而著眼在深灰的色調中進行內在結構的發(fā)掘與完型,從而達到對繪畫造型語言的自由駕馭。

邱瑞敏,《陜北老農》,油畫,63X54cm,1969年

而在油畫家之外,邱瑞敏還曾擔任上海油雕院和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院長,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中國美院院長許江發(fā)來的賀信中提到了邱瑞敏的不同身份:

“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滬上繪畫雕塑高潮迭起,既響時代勁歌,又蘊滬上新曲,你們是立潮頭的代表。那時候,上海油雕院曾是中國極具影響力的創(chuàng)作單位,后來在你的堅守和領導下,上海油雕院持續(xù)地發(fā)揮著創(chuàng)造的活力。上大美院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也都凝聚著你的心血。可以說,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你是一位橫貫上海美術創(chuàng)作與教育、影響都市創(chuàng)造與社會美育的引領者?!?/p>

在藝術家和教育家的雙重身份中,邱瑞敏的體悟卻平淡而有深意,“繪畫藝術是一種心靈升華的視覺體驗,繪畫的不斷創(chuàng)新是每個畫家為之奮斗終身的歷程。每一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意味著一次新的實驗、一次新的感悟、一次新的發(fā)現(xiàn),并非過去的簡單重復?!?/p>

邱瑞敏的夫人,新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女性雕塑家之一的吳慧明,她的作品表達了特定時代下女性藝術家的視野,視角追尋著中國雕塑的現(xiàn)代性發(fā)展。從傳統(tǒng)具象雕塑到變異重構的具象雕塑,這之間自有內在的邏輯關系。

吳慧明,《珂珂》,石膏,32x18x17cm,1978年 

吳慧明,《1+1=3》,玻璃鋼,2003年,80X70X55cm

面對藝評人的評價,吳慧明卻顯示出中國女性的謙虛,“我們都無不慶幸,比起我們的前輩來我們真算是趕上了好時代?!?吳慧明說。

吳慧明,《山水》,玻璃鋼,100x85x48cm,1991年

作為“同道”的邱瑞敏和吳慧明,有著怎樣創(chuàng)作內外的故事?!芭炫刃侣劇に囆g評論”(www.dbgt.com.cn)在展覽前專訪了邱瑞敏,聽他講述“同道中人”。

邱瑞敏和吳慧明在周碧初老師家中

專訪邱瑞敏:真正好的藝術作品要有高超的技藝和思想的表達

澎湃新聞:您和夫人在藝術道路上已經走了六十余年,與時代同行。您覺得作為藝術家,與時代會有怎樣的互動?時代對您是否有影響?

邱瑞敏:我們學校畢業(yè)后(1961年中專畢業(yè),升入本科油畫系學習,1965年畢業(yè))進入油畫雕塑院,進行創(chuàng)作,我畫油畫,她做雕塑。在那個階段,可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是用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描繪歷史題材。所以我們早期的作品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在國外看來,我們的風格很類似的,像一個人畫的。

邱瑞敏,《戰(zhàn)士》,炭筆, 41X46cm,1977年

改革開放,我們走出國門,到美國的學習。西方人就覺得我們的基本功很扎實,因為我們都是科班出身。所以在我們當時所就讀紐約浦拉特學院,他們的院長退休了,就邀請我畫一幅油畫,邀請我太太做一件雕塑頭像放在院長辦公室里。因為他們覺得中國藝術家可以畫得很準很像很真實,這就是當時中國藝術家給西方人的印象。

邱瑞敏,《文工團演員》,油畫,69x90cm,1979年

相對而言,藝術家的個性比較缺乏,在美國以及以后的階段我們在藝術上不斷在做的就是自己在摸索,發(fā)展自己的風格。到了當下,我們也看到中國如今的藝術狀態(tài)是百花齊放,各種風格形式都有。

邱瑞敏,《巴比松一角》,41X53cm,布上油畫,2007年

對我來說,我們以前老師是有俄羅斯學派的,也有1920年代從法國留學回來的老師,所以我基因里面應該是兩邊都有,早年的俄羅斯學派合適表現(xiàn)歷史題材。后來自己發(fā)揮開始走比較意象繪畫的道路,重視對對象的感受,或者是自己的情感的流露,表現(xiàn)上更加奔放。吳慧明以前也一樣,她的《哈薩克斯坦民兵》,很寫實的,有做了好多很寫實的雕塑。后來她通過學習西方繪畫,又看了大同云岡石窟等中國古代雕塑,從而造型更加簡練,強調雕塑的體積感,強調外形的張力與力度,而不完全做寫實雕塑和具體塑造??梢哉f時代在開始變,我們每個人都在變,或者說時代在發(fā)展,我們也都在發(fā)展。

正在做雕塑的吳慧明

澎湃新聞: 這個過程中哪些東西是一以貫之的?一直保持的?

邱瑞敏:作為藝術家來說,作品要流露自己的情感,我們對事物感受的表達是不變的。每個人如何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的理解,但是表現(xiàn)手法可能不同,精神還是統(tǒng)一的,總是追求真善美。藝術家可以很寫實,表達現(xiàn)實的美;可以很抽象,形式感很強,也是美的。但無論如何表達真善美的情感是不會變的。

吳慧明,《歡樂大地》玻璃鋼 1985年 120x90x70cm 全國第六屆美展(榮獲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獎)

澎湃新聞:你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蘇聯(lián)、法國的影響,再到美國學習西方的理念,回頭到中國,從古代雕塑中發(fā)現(xiàn)元素。中西藝術觀念是如何在你們作品中流露和表達的?

邱瑞敏:其實不管西方中方,大原理是一樣的。俄羅斯也是學法國傳統(tǒng)留下來的,中國的藝術規(guī)律也有相似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中國的文化強調意境,是宏觀的、內在的表達。西方繪畫比較客觀的,重視表現(xiàn)個體的,這是一些差異。

中國的“意境”兩字很難翻譯,其中包含的內涵很大。東方和西方的語言有所不同。中國的繪畫的留白是給人想象,西方不留白,全部表現(xiàn)到位。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差異。中國用線、西方用面來表達,也這是不同。但又都相互影響,西方可以說是吸收東方的東西,比如馬蒂斯。我看現(xiàn)在很多國畫都像西洋畫,構圖是方的,畫得很滿的,也是一個過程,互相影響。

邱瑞敏,《山村小路》,油畫 2001年 28x36cm

但是真正好的藝術作品要有高超的技藝和思想的表達,而不完全是形式上的追求。比如,我們中國人像石濤說的,從有法到無法。開始用法則來束縛你,最后要無法無天,但“法”在其中的。西方說“進盧浮、出盧浮”也是相似的意思進入盧浮宮就是要學習經典傳統(tǒng)的東西,走出盧浮宮就是變成自己的東西。藝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我在美國的時候,他們的教授也說,美國太強調個性,基礎弱了。而中國強調基礎,個性弱了,怎么掌握有個“度”,但是最根本的還是掌握藝術規(guī)律,規(guī)律是一樣的。

邱瑞敏,《江南民居》,油畫,2010年

澎湃新聞:兩個特別重要的時期,一個是油雕院的時期,后來到了上大美院。一個是創(chuàng)作者和藝術家為主,一個加上了教育這的身份。包括你自己的創(chuàng)作,你在美國學習的那些感悟,你是如何傳遞給學生的?

邱瑞敏:油雕院和上大美院,我是兼顧的,同時創(chuàng)作不斷進行。到上大美院,我感到我和學生說,你們在學校里一定要打好基礎。我們是過來人,你基礎不打好,你將來的發(fā)展就會受到制約。

在上大美院指導學生

澎湃新聞:您與夫人同年同月生,又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單位,一同到底,但二位的藝術領域又是不同的。你們在藝術追求方面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會有怎樣的互動?

邱瑞敏:相同之處,我們接受的教育大致是一樣的。但我們個性不同,她做雕塑比較粗獷一點,強烈一點。她畫的素描比我的力度大一些。有時我們會合作一件作品。在合作過程中也是相互的一個探討。有時候會有不同意見,會爭吵,這是很自然的,因為藝術家的個性都很強烈的。她的作品出來我是第一個觀眾,我的作品出來她也是第一個觀眾。會提很多不同意見,共同提高。藝術家的心理是相通的。

家人合影

澎湃新聞:此次展覽強調“研究”。展覽中怎么體現(xiàn)“研究”?

邱瑞敏:去年的捐贈展是零碎的,這次是比較系統(tǒng)的,我們把各個歷史時期的作品都貫穿起來,有的作品是借來的,如油雕院的歷史畫創(chuàng)作,同時有一些復制品的作品,可以系統(tǒng)地看到我們藝術發(fā)展的軌跡,也可以說是研究我們這一代人的藝術發(fā)展的軌跡。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和現(xiàn)在、過去的人都不一樣,因為歷史環(huán)境、文化氛圍不同,產生的作品也不一樣??梢酝ㄟ^我們研究解放以后培養(yǎng)的這一代人怎么走過來的,藝術怎么發(fā)展、傳承。我們覺得我們傳承了上一代藝術家豐富的養(yǎng)料,下一代又該怎么延續(xù),可以說很有研究價值。

邱瑞敏和俞云階

注:“同道——邱瑞敏、吳慧明藝術研究展”將展出至2019年2月28日,本文圖片均為中華藝術宮提供

感謝楊佳怡對本文的貢獻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