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歷史上首次,上海一天實現(xiàn)5例造血干細胞捐獻
4月1日,上海共有5位紅十字志愿者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也是上海市紅十字會下屬中華骨髓庫上海市分庫歷史上首次實現(xiàn)單日5例捐獻。當日,在親友陪同下,5位捐獻者分別在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完成了整個捐獻過程。
當日8時30分左右,在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澎湃新聞(www.dbgt.com.cn)記者看到了其中3名捐獻者。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姚支銅。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陳斯斯 圖
“曾有一名血液病患兒讓我印象深刻”
作為其中1名捐獻者,來自上海市嘉定區(qū)南翔醫(yī)院的檢驗科醫(yī)生姚支銅今年31歲,他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早在2016年5月,他就和多名同事一起報名參加了醫(yī)院團總支部組織開展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招募活動,在2024年春節(jié)前接到了區(qū)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隨后配型初篩成功。
“一開始,我還以為自己接到了詐騙電話,因為來電顯示是個陌生號碼。但隨后跟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比對了個人信息和登記捐獻時填報的信息,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實現(xiàn)捐獻的可能性。等了近8年,終于可以實現(xiàn)捐獻了,當時我的心情還是很激動的。”姚支銅坦言,作為檢驗科的一名檢驗師,他經(jīng)常要和血液“打交道”,對血液病患者有著難以言表的情感。
姚支銅談及,曾經(jīng)有一名5歲多的血液病患兒讓他印象深刻,這是他在剛參加工作時候遇到的?!坝幸欢螘r間,每次我值夜班的清晨,這名小朋友都會來我這里驗血常規(guī),每次他都不哭不鬧,還很有禮貌,積極配合檢查。但過了一段時間后,我就再也沒見過他了,那時我的心情很復雜。我常常想著,或許他配型成功完成移植,就可以健康生活了?!?/p>
即使過去了很多年,想起這一段經(jīng)歷都讓姚支銅心緒翻涌,盡管已經(jīng)不在臨床一線工作,但如今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給予別人幫助,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斑@是跨越8年的一場約定,我的妻子也是一名醫(yī)務人員,很支持我的捐獻工作?!币χс~表示,自己的捐獻行為也得到了所在醫(yī)院領導和科室的支持,“我從4月28日就來醫(yī)院打動員劑了,捐獻結(jié)束后,醫(yī)院也希望我能好好休息,幫助我協(xié)調(diào)了工作排班時間?!?/p>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沈強。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陳斯斯 圖
“每天鍛煉2小時,捐獻前各項體檢指標達標”
另一名捐獻者沈強今年34歲。早在2008年讀大一時,他就已經(jīng)在學校的一次無償獻血活動中完成了登記捐獻工作。今年2月,沈強因有事忙碌,一段時間里未攜帶手機。當他終于得空打開手機時,才看到一個陌生電話的多次未接來電,并立即回撥過去。聽到自己與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需要征求捐獻意愿時,他的心情既激動又緊張。
沈強坦言,自己在大學畢業(yè)時就曾接到過一次初配成功的電話,然而當時由于種種原因并未實現(xiàn)捐獻,多年來一直有所遺憾,“沒想到十幾年后,還能有這樣的一個機緣,對我來說將會是一段很不同的經(jīng)歷和緣分。我是一名黨員,有事要能上、敢上,而且這是一件既光榮又有意義的事情,我能用自己的一份愛心,真真切切地幫助到一個患者和他的家庭,為生命接力。希望一切都越來越好?!?/p>
為了能夠捐獻,沈強也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一開始我還擔憂自己的體重,在接到電話后的一個多月里,我基本每天鍛煉2個小時,直接瘦了15斤左右,捐獻前的各項體檢指標都達標。”由于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采取的是“雙盲原則”,即捐獻者與受捐者對彼此信息互不知曉,沈強告訴記者:“我只知道對方是一名白血病患兒,也希望我的這次捐獻行為能給這名患兒帶來‘新生’的希望?!?/p>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許熠昕。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陳斯斯 圖
“通過捐贈行為,自己愛上了運動”
而今年29歲的許熠昕是一家網(wǎng)絡信息公司的程序員,他的老家在江蘇徐州,因工作調(diào)動從2023年從江蘇來到上海外高橋工作,他也是該公司第一名造血干細胞捐贈者。“我的媽媽就是一名醫(yī)務工作者,我自己也曾在疫情期間擔任社區(qū)志愿者。當時是我媽媽陪著我去參與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招募活動,完成獻血后,留存了血樣,我也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登記志愿者。沒想到去年10月就接到了電話,整個配型初篩、捐獻過程很順利,在捐獻前我也一直堅持去世紀公園附近跑步,來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痹S熠昕笑著說,通過這次的捐贈行為,自己愛上了運動,可以說,“這既幫助了他人,也幫助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p>
造血干細胞采集前,捐獻者合影。上海市紅十字會 供圖
上海市紅十字會透露,截至目前,中華骨髓庫已累計為12.15萬位血液病患者提供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檢索服務,實現(xiàn)了1.7萬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在上海,約有18萬名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志愿者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上海市分庫。
上海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捐獻者和患者之間的HLA配型相合概率非常小,小至幾百萬分之一,且患者在經(jīng)歷清髓化療過程時病情多變。此次4月1日原定有6名志愿者捐獻,但其中一位志愿者因與他配對成功的患者在清髓過程中出現(xiàn)病情突變,不得不終止了捐獻者的采集。
“每一名捐獻志愿者都可能是救助患者的唯一希望。迄今為止,全球100多萬造血干細胞采集移植成功案例證明,捐獻造血干細胞安全、科學、無損健康,我們也呼吁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到這一捐獻志愿者隊伍?!鄙虾J屑t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