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還有一只被聯(lián)合國關注的潘多拉盒子,叫“基因驅動”
基因編輯無小事。就在全世界爭論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倫理議題時,聯(lián)合國也在考慮禁止在野外測試基因驅動——一種特殊的基因編輯技術。
11月17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開的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會議上,近17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探討了相關問題。
一種可以滅絕物種的技術
與賀建奎的人類實驗不同,基因驅動技術目前主要面向傳播疾病的昆蟲。為什么這項技術還是一直備受爭議呢?
“基因驅動也是基于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工具的技術?!敝锌圃荷钲谙冗M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俊彪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就是通過基因編輯工具,在基因上某一個特定位置造成DNA斷裂,然后利用攜帶的改造過的基因進行修復。這樣,這個生物自身的基因就會被改造過的基因完全替代,隨著生物繁殖,不僅可以穩(wěn)定遺傳下去,還可以擴散改造種群中的其他個體。
與一般的基因編輯相比,基因驅動的最大特點是能賦予特定基因遺傳優(yōu)勢。比如常規(guī)突變基因的遺傳率為50%,但是通過基因驅動技術,可以將特定基因遺傳給所有的后代。
“也就是說,一旦把帶有基因驅動的動物釋放到野外,特定基因就會轉移到這一物種的其他個體,并且在自然界迅速地、不斷地蔓延?!贝骺”胝f,“如果改造的是致命或絕育的基因,就有可能造成整個種群的完全滅絕?!?/p>
比爾蓋茨支持的研究,卻有很多人反對
基因驅動最早是在2003年,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進化遺傳學家Austin Burt提出的。這個團隊還從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獲得了數千萬英鎊的資助,他們正在研究瘧疾傳播按蚊的基因驅動,目的是減少蚊子數量以阻止疾病傳播。
但一些科研人員并不滿足于此,一項國際合作希望利用基因驅動來控制島嶼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入侵的嚙齒動物。
就在今年7月,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發(fā)育遺傳學家Kim Cooper團隊聲稱,他們首次完成了基因驅動的哺乳動物實驗,操作對象是小鼠。他們發(fā)現建立的這套方法只能作用于雌性小鼠胚胎上,此外還有一些尚未解決的技術障礙。
美國國家科學院在2016年發(fā)布了關于基因驅動技術的研究報告。在專家們發(fā)現基因驅動技術存在許多潛在風險的同時,美國國家科學院卻資助了更多基因驅動的研究,其中可能包括“高管控下的野外試驗”。
越來越多人為這項技術的發(fā)展感到憂心。
2014年,生物多樣性公約召集了一個由科學家和環(huán)保人士組成的專家小組,目的是確定合成生物學是否對公約構成了新的挑戰(zhàn)。一個名叫Thomas的小組成員指出,在過去幾年里,基因驅動已經成為他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Kevin Esvelt曾希望通過基因驅動技術阻擊外來入侵生物,他后來卻為此后悔不已:“這種具有侵略性和自我傳播的基因驅動系統(tǒng)在很多方面和外來入侵物種是相同的。”
誰有權力滅絕其他生物?
“我個人不贊成大范圍應用基因驅動技術?!敝锌圃簞游锼芯繂T王皓毅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在過去幾千甚至幾萬年間,人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滅絕地球上的物種,這還是在相對無意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岸蝌寗?,則是有意識地去滅絕其他生物?!蓖躔┮阏f,“這在倫理上有本質的不同?!?/p>
“即便它們是所謂的害蟲,誰又有權力做這樣的決定呢?即便有人聲稱自己只是消滅特定區(qū)域的特定種群,他又如何證明自己有能力控制實驗影響的范圍?”王皓毅說。
戴俊彪說:“如果某項技術被證明雖然有一定的用處,但存在非常大的潛在風險。那么不去用這個技術,我認為是對的。”
(原題為《還有一只潘多拉盒子,叫基因驅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