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Young青年 |95后的他,參與建造首艘國產大型郵輪

愛達·魔都號建造管理團隊集體合影。
“愛達·魔都號”是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今年1月正式開啟商業(yè)首航。
在“愛達·魔都號”順利開啟首航的背后,有一群青年,1996年出生的張偉便是其中之一。來自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郵輪項目部大型郵輪建造管理團隊的他,參與了“愛達·魔都號”的建造過程。
張偉在郵輪項目部先行工程室,擔任建造管理一職,主要負責先行生產計劃的編排、郵輪先行分總段的建造、后行結構風道、舾裝圍阱的建造、郵輪振動噪音的測試等建造管理。他和團隊先后成立先行建造青年突擊隊、后行舾裝建造青年突擊隊、調試管理青年突擊隊、煙囪LOGO管理青年突擊隊等,為了在第一時間協調解決郵輪項目的困難和問題,青年團隊有了 “每天獻工一小時”、四個“奮戰(zhàn)120天”等趕工計劃,團隊還綜合平衡建造、設計、工藝、廠內資源等,制定專項趕工計劃,確保了郵輪的各項建造節(jié)點。近日,他和團隊其他骨干榮獲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以下是張偉的自述】
我的職位是建造管理,主要負責“愛達·魔都號”結構風道和舾裝圍阱的整體建造工作,其中需要大量的協調,每個結構風道和舾裝圍阱都要把控好質量、進度和安全。同時,我和團隊也負責了“愛達·魔都號”煙囪LOGO項目,這個項目時間緊、任務重、組織復雜、安全風險大,我們通過組織采購、設計、生產部門以及廠家等方面來解決問題。
“愛達·魔都號”的建造就像拼“樂高”一樣,要一塊塊很細致地組裝拼接。我們是一步步看著它完成搭建。由于是第一次“搭建”,我們一邊建造一邊掃除障礙。很多工作是有施工順序的,有的要先燒各種支架,待背景火工基本結束后,再裝絕緣,最后安裝管子,進行調試觀察管系是否通暢和最后封板。船東會在建造過程中提出一些要求,我會聯系設計進行更改,流程要銜接得很好,如果存在問題,必須馬上解決,才能移交到下一個部門。
建造完成后,返工很難。如果遇到需要更改的分段建造模塊,且在露天環(huán)境下,可以直接派人在上面施工。但如果建造完成后,有些部位在“愛達·魔都號”郵輪內部,就會多出許多管道類的結構,手伸不進去,工具也伸不進去,人很難進入再去施工。要開一些工藝孔,反而把簡單的事復雜化。所以我們會在前期,一些隱蔽工程,肉眼看不到的工程上,帶領設計和各生產部門去現場,保證準確。
每個分段搭建時間各不相同,有的利用白天工作,有的深夜凌晨一兩點也會在現場。我們青年團隊深夜伴隨著總段,直到看著它落位到船塢底下燒焊、拼接完成才會放心下班。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煙囪LOGO鋁板的涂裝工作,由于廠家的涂裝環(huán)境達不到要求,計劃開始的時間已經迫在眉睫了,我們只能聯系船廠的涂裝部承擔了鋁板的涂裝施工,同時又遇到了接連不斷的雨天,涂裝工作無法展開,我們就聯系涂裝部一同搭設了簡易的風雨棚,并且放置了加熱的設備,準備工作到位后,我們僅用了12小時就完成鋁板的兩度油漆。
振動噪聲測試關乎乘客舒適度
振動噪聲是大型郵輪設計建造方面主要存在的挑戰(zhàn)之一。在開展大型郵輪實船振動噪音驗證測試,掌握首制國產大型郵輪振動噪音特性,要驗證測試結果與標準參照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確保大型郵輪振動與噪聲舒適性符合規(guī)范要求。
在“愛達·魔都號”試航前,振動噪音測試前的準備工作很重要。噪聲的測試需要我們提前把每個房間從頭到尾檢查一遍,因為建造過程是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所以要先查看房間背景工程和內裝的工作是否做完,其中包括地板、天花板或者窗戶是否錯裝、漏裝,確保試航前一定要不出錯。檢測的項目比較多,我們要提前把這些艙室狀態(tài)記錄在小本子上,便于后期直觀查看哪里出問題。
在第一次試航進行振動噪音測試時,基本上要把全船所有的艙室都要檢測一遍,在“愛達·魔都號”全速航速下,去測量每個房間的噪聲值。我和團隊從A甲板開始,一直檢測到15甲板,900多個檢測點位,每一個點位我們都會請國內一些研究所和專業(yè)測試振動噪音的從業(yè)者去這些房間和公區(qū)點位測量,比如:就餐、免稅店等區(qū)域附近,乘客會在這些區(qū)域停留,所以要有一定的舒適性,吃飯區(qū)域不能有很大的噪音和振動,住的房間也一樣。
在這些振動噪音的檢測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減搖鰭的間隙噪音檢測。郵輪為了減少搖晃要安裝減搖鰭,在大海中航行遇到很大的風浪,通過展開會減少搖晃,保證乘客的舒適性。“愛達·魔都號”減搖鰭的振動噪音檢測非常復雜,我和團隊其他成員要準確的檢測出減搖鰭分別在減搖鰭收起、伸出、正常運行和處于大角度時4個狀態(tài)下,其周圍8個房間的不同噪音大小。
我們在“愛達·魔都號”甲板集合,先是檢查房間內的完整狀態(tài),待船東確認完成之后,我們就會跟調試人員和駕駛室的人員溝通,減搖鰭達到一定角度,他們就會用對講機告知我們,我們要馬上傳達給測量人員,他們就帶著測量噪聲的儀器去各個房間測具體分貝數。減搖鰭展開角度的調整,我們要時時刻刻與調試部門和測試人員溝通準確。由于檢測設備數量有限,減搖鰭調整深度較慢,我們從下午7點檢測到凌晨2點左右,每一個檢測人員都非常勞累。
這個過程中,要保證周圍環(huán)境的安靜,避免周圍環(huán)境影響檢測結果。如果船東提意見,我們會記錄下來,回去再思考如何減少噪音。
在調試檢測階段,會再次檢測船艙內房間天花板是否沒封或者窗戶沒關緊,因為聲音具有傳導性,它會通過天花板傳到整個房間內,會影響到房間內的噪音。窗戶沒關緊、沒貼緊,也會影響振動噪音的測試。
在房間測量時,樓上樓下有廣播也在調試,由于試航規(guī)定期限只有9天,所以每個調試作業(yè)銜接得都很緊密,我們只能等廣播停后趕緊檢測,廣播一響我們就不能測。因為廣播遍布“愛達·魔都號”全船艙室的每個房間,都會影響振動噪音的測量。不僅如此,在里面的工作人員手機要保持絕對靜音,才能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
機艙噪音檢測環(huán)境惡劣
除了檢測房間,還要檢測機艙,設備的振動也很重要。振動會伴隨著設備緩慢移動。單獨的設備移動會導致設備出現散落的問題,里面的齒輪也會出現偏移。所以振動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數值之內,不能超過這個振動值。
到真正作業(yè)的時候,雖然“愛達·魔都號”郵輪的機艙還是很干凈整潔,但是機艙的多種設備一齊開設時,整個環(huán)境還是很熱、很吵的。人在里面聽到的是震耳欲聾的聲響,如果不帶耳塞長時間在機艙工作就會對耳朵造成一定的損傷。
我和團隊就在機艙對178臺各類設備,一臺一臺測其具體的振動數值。有的設備檢測要花的力氣大一些,如各類泵需要通過排氣將管路里面的空氣抽出,這個過程要將近半小時,我們就在旁邊等,等到它把氣排完,然后里面的管道水路在正常流速之后,我們才能進行測量。特別是主機,他是全船的動力來源,功率很大,我們也要頂著這個噪音去測量主機在運行時的振動,過程非常艱苦。
在“愛達·魔都號”第一次試航的9天中,我們振動噪音測試就花了將近7天時間。上船第一天小憩了一下,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檢測,直到最后一天我們才有時間休息。
參與這項工作時,難免會與生活存在一些沖突,郵輪的建造工程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會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充分利用時間,同時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自己在緊張的工作中保持平靜和愉悅。
每天檢測工作結束后,在船上休息期間也會伴隨著乏味和枯燥。海上沒有網絡,雖然郵輪上有5G網絡,但是現場施工過程中沒有。我們住的房間也是內艙房,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早晨可以去甲板上看看日出,拍點照片作為試航過程中,生活上的一些小樂趣。
參與“愛達·魔都號”的建造我最多的是激動、自豪和成就感,這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的任務。中國已具備制造大型郵輪的能力,這對每一位參與者都是難忘的經歷,我們見證了中國船舶制造業(yè)的一次重大突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