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加速包搶車票”在制造春運恐慌

春節(jié)臨近,火車票又緊俏起來,但是今年有的商家借春運的機會玩起新花樣。攜程、途牛、美團、智行等應(yīng)用均推出“加速包搶火車票”的服務(wù)。按商家的說法,搶票服務(wù)器有慢速、快速、極速,乃至比“光速”還要快的VIP服務(wù)之分,使用的“加速包”越多,就可以使用級別更高的服務(wù)器來搶票。如果消費者不愿意花太多錢買“加速包”的話,就得通過分享鏈接到微信群等方式獲取“加速包”。
更嚴重的問題是,一些原本票源充足的車次也會被收取了“加速包”,而且很多的“加速包”是默認勾選的,且位置非常隱蔽,消費者很難不踩雷。
“城里套路多”, “加速包”的玩法比之前攜程們玩的搭售“高明”了不少。相對于之前被媒體炮轟的賣票時直接“搭售”消費者幾乎用不著的各種消費券,以售賣“加速包”的名義加價搭售更加隱蔽、“痛感”更低,不知不覺中消費者就被薅了羊毛。
首先,商家是故意制造“市場恐慌”,甭管余票有多少,一律祭出“搶票”的借口,讓消費者花冤枉錢去買“加速包”,這是故意在敏感的春運市場上興風(fēng)作浪,對正常的網(wǎng)絡(luò)訂單搞“裝神弄鬼”,并且進行默認消費。這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剝奪了消費者公平消費權(quán),搞霸王硬上弓的搭售。
其次,很多購票APP還逼著用戶去分享社交鏈接,才能獲得有限的“加速包”,玩的是社交營銷的套路,對種子用戶進行社交裂變。這不僅賺了本就不該收的“加速包”的錢,還要讓消費者去充當(dāng)義務(wù)的廣告員,把消費者的朋友圈弄成商家的廣告板,算盤打得真精。原本買票回家是很私人的事,由于出現(xiàn)了“加速包”,生生讓買票變成了一場朋友圈里“賣慘秀”。
雖然說社交化營銷是大勢所趨,但是不能夠把消費者當(dāng)傻子騙,甭管票子緊不緊張,先讓你買了VIP再說,不買VIP就忽悠著消費者在朋友圈里求爹爹告奶奶,傳播商家的營銷鏈接,“伸頭一刀,縮頭一刀”,消費者可是付了錢的,就不能站直了消費嗎?
買的沒有賣的精,所以法律更得管起賣方商家。去年,各家媒體對于去哪兒、攜程等惡意搭售消費券的行為輪番曝光;重壓之下,商家有所收斂了,但是如今又玩出“加速包搶火車票”的套路,這比之前更惡劣,既憑空加價,又逼著消費者給商家發(fā)廣告,最嚴重的問題是在春運的敏感期間,制造市場恐慌。
對于這種明目張膽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市場監(jiān)管部門該亮劍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