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科學家們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以孩子的視角描述時代變遷

2024-08-27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2013年,“我們小時候”叢書橫空出世,先后推出了王安憶、蘇童、遲子建、畢飛宇、周國平、郁雨君、張煒、葉兆言、宗璞、張梅溪等文學名家回憶童年的散文作品。十余年過去,“我們小時候”這一品牌越發(fā)響亮,如今,出版方(人民文學出版社·九久讀書人)又開辟了科學家系列。

我們小時候·科學家系列(3冊)

新增的這套書,是我國有成就的科學家們,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率先推出的是古生物學家周忠和,理論物理學家李淼,數學家、詩人蔡天新的作品)——都是親歷的人和事,他們又善于講,無不娓娓動聽。從中看到的,是一株株水靈靈成長的秧苗,是一顆顆豐富充沛的心靈,是一個個陽光雨露下活潑自由的生命。

他們中的好幾位,我在工作中就認識,感到有個特點,就是都有小孩子的天性,率真可愛而童趣盎然。他們寫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仿佛也是寫現(xiàn)在的自己。

我不禁想到英國星際協(xié)會會長、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給自己撰寫的墓志銘:“他從未長大,但他從未停止成長。”或許有成就的人,都會保持小孩子的童真。

▲《童年的小宇宙》內頁

我以為,孩子階段所養(yǎng)成的基本素質,將決定整個人生。中國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有道理的。有研究表明,小孩從出生到三歲,大腦發(fā)育已達到成人腦重的70%,而在三歲至八歲會完成剩余的30%。

因此,有成就的科學家是如何走過這一階段的,頗有啟示。

從這套書中看到,作者們還是孩子時,普遍具有很強的覺察力和好奇心,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熱愛和興趣,急切地擁抱天地萬物,對動物、植物,對一滴水、一株草的來歷和變化,都想追問一串為什么。他們對星星為什么會待在天空上,也要探尋個究竟。

▲《一個人的萬物起源》內頁

另外,他們還充滿想象力:看到一支舵,想到大海;看到一片雪花,想到天宇。然后,他們會去辨析這些事物之間的不同。想象力,是覺察力和好奇心的進一步發(fā)揮,要窮極八荒,給未知找一個答案,破解大自然藏起來的秘密。

他們還都有一種自我驅動的力量,表現(xiàn)在很小就自覺地有了人生目標,并認真地為達到這個目標而不懈努力,心無旁騖,不浪費時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好幾位講到,他們小時候,經常主動嘗試去做一個或生物的或物理的或數學的實驗,雖然還很粗淺,但對于那時的孩子來說,已經是很厲害了。他們還在這個過程中,養(yǎng)成了判斷和選擇的能力。

他們都十分熱愛學習,而不是坐在那里空想,或者把好奇心等同于無節(jié)制的玩耍。他們注重打好知識基礎,把課堂里學到的,與生活中觀察到的,結合在一起。很奇異的是,到了考大學時,這些人幾乎沒有疑義地都成了學霸,成了狀元。

他們從小就擁有一顆善良和正直的心。待人處事時,謙虛有禮,講情重義,仁愛守信,留下了許多與長輩、鄰里、老師、小伙伴相處的美妙故事。做一個成功的人,首先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讓我感到欽佩的是,他們是科學家,卻都十分重視人文,有很高超的文學藝術水平,有的還是詩人和藝術家?;蛟S,科學的后面,更需要人文為支撐??萍甲罱K是為人的,一顆溫暖而敏銳的、富有詩意的心靈,是發(fā)現(xiàn)宇宙奧秘的根本。

他們也詳細描述了自己的成長環(huán)境。他們對家鄉(xiāng)的山川形勝、歷史文化,滿懷摯愛。他們善于引經據典,也熟悉白描的技能,講起故土的風物、史實、掌故、傳說、逸聞、風俗、文學、藝術、音樂、美食,如數家珍——淵博知識外,更有無限深情。他們中的不少人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縣城,那里本來就出過名人,有悠久燦爛的文化。他們從小也因此受到熏陶。不得不說,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人的影響,有多么重要;而優(yōu)秀的心靈,就像蜜蜂一樣,能夠從中采擷到豐富的養(yǎng)分。

▲《海邊的男孩》內頁

他們寫的是小時候的故事,卻以孩子的視角,描述了一個大時代的變遷:他們及其周圍的人們,在亙古未有的劇變中沉浮,沖波逆流。偶然性和必然性,織構成了命運。抓住時代的機遇,不被暫時的困難嚇退,始終保持對未來的樂觀和達觀,便是成功的訣竅。而這套書的價值又遠遠超出了成功學的傳授。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從中一窺中華文明的變遷、大自然的奇妙壯闊、時代的風云變幻、科學與文化的交融,從而傳播真知,啟迪人生。相信無論大人孩子,都會從這套書的閱讀中受益無窮。

如今,我們來到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正值新一輪科技革命發(fā)生,我們又一次感到,優(yōu)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對于國家的現(xiàn)代化進步,是多么的重要。了解科學家的成長經歷,在今天看來,有了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相對于他們,如今有的孩子被死死綁在單調的課程上,接受機械的教育,被要求對豐富的世界只能給出一個答案,他們本來開放的心扉被封閉了起來??萍家殉蓻Q定國家前途的要害,而如何出人才,又是核心,這里的關鍵在于教育。我們需要突破無形的枷鎖和有形的制約,培養(yǎng)出充滿熱愛、興趣、豐沛的想象和滿滿的求知精神的一代新人。在這個越來越像是“由機器說了算”的時代,更需要激發(fā)人類的自由活潑的生命力。所以這套書的出版,是一場及時雨。

(作者為著名科幻作家韓松。本文原載于《光明日報》,發(fā)表時略有改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