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完成從0到1的突破后,國產汽車芯片如何提高競爭力

前幾年全球汽車產業(yè)陷入嚴重缺芯危機,直至去年,仍有不少車企有芯片供應不足的情況。但在今年,缺芯話題熱度大幅下降,部分汽車芯片甚至庫存積壓。業(yè)內人士認為,國產替代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芯片行業(yè)當下的焦點。
在11月1日舉辦的2024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發(fā)展(上海)論壇期間,中國芯片企業(yè)納芯微電子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CEO王升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芯片的國產化是大勢所趨,中國整個汽車產業(yè)鏈都在努力推動這一進程。
從市場規(guī)模來看,他介紹,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導致單車芯片使用量大幅增加,2023年整個汽車芯片市場規(guī)模為690億美元,到2030年這一規(guī)?;蜻_到1300億美元,其中30%左右的市場在中國。
從車企的角度來說,王升楊指出,一方面,芯片大規(guī)模國產化之后可以大幅降低車企芯片采購成本。另一方面,車企想要構建產品差異化方面的競爭力,也需要推進芯片國產化。因為車企為了實現差異化,有許多非常創(chuàng)新的想法需要芯片公司配合完成。但找海外芯片公司來做是非常復雜甚至無法完成的,這對于國產芯片公司來講是很好的機會。
目前芯片的國產化已經完成了0到1的突破,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品類現在已經有國產化芯片的提供能力。但整體來看,國產芯片仍面臨市占率不高,以及產品競爭力不強的問題。
尤其是在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上,他提到,無論是功能、性能,還是質量表現、成本,國產芯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繼續(xù)去提升產品競爭力,可能是下一個階段的重中之重?!彼a充說。
他介紹,過去幾年,汽車芯片的國產化率從過去的不到5%上升到了現在的10%左右,但目前整個市場份額還是不高。分類來看,如納芯微主攻的汽車“三電”隔離產品的國產率已經比較高了,可能超過一半,車燈照明、通用電源、信號鏈、電流傳感器等領域里國產化比例也可達到20%-40%,但在更多的應用領域里,目前芯片的國產化率還比較低。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國際汽車芯片巨頭英飛凌科技大中華區(qū)高級總監(jiān)、汽車業(yè)務動力與新能源系統(tǒng)業(yè)務單元負責人仲小龍直言,汽車芯片的國產替代,已經是行業(yè)中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
他提到,目前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國產汽車芯片低價競爭的壓力,“尤其以功率半導體為代表的國產化的步伐特別快,不僅僅在產品、產能方面,還包括價格方面,都是非常激進的,我們也在實際的項目中面臨到了這樣的競爭問題?!?/p>
不過仲小龍認為,在技術和產品路線圖上,作為傳統(tǒng)巨頭的英飛凌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優(yōu)勢,“好在從整個技術的積累程度來講,英飛凌有這么長時間的技術積累、不斷做產品迭代,因此在產品路線圖上布局非常完整。不僅僅是用一代產品、用極低的價格,贏得某一個項目,而是我們有這種長遠的布局?!?/p>
在國產芯片正努力崛起的同時,還遭遇了嚴峻的車市價格戰(zhàn)。作為汽車供應鏈上游的芯片企業(yè)也都受到了車企降本增效的波及。
仲小龍表示,一方面,身處中國,尤其能夠感受到目前價格壓力較大。但這也說明市場比較活躍。另一方面,從整體來看,價格競爭只是一方面,產品質量、產品解決方案的先進性、電控產品的效率、供應鏈的穩(wěn)定等方面也都是車企的重要考慮因素。他強調,價格最低并不一定具有核心競爭力。
從芯片產品的成本競爭力方面來看,王升楊認為,目前國產芯片的挑戰(zhàn)也非常大。近年來整個汽車行業(yè)非常卷,帶動汽車芯片行業(yè)也非常卷,整個市場上,價格的競爭非常激烈。
“其實我們去跟國外很多同類產品相比的時候,我們看到,國內芯片成本的競爭力其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成本競爭力的提升,需要從底層的工藝、平臺等能力上進行全面的提升?!蓖跎龡畋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