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減鹽戰(zhàn)爭,會敗于外賣嗎?

2024-12-18 0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chuàng) 黎小球 果殼

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鹽。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人們吃鹽太多了。

中國是世界上吃鹽最多的國家之一,成人每日人均攝入量超10克。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應不超過5克,兒童還要更少。

5克鹽,不到一啤酒瓶蓋的量。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個量都是挑戰(zhàn)。長期高鹽飲食,升高的血壓下心血管變得脆弱,腎病、胃癌等疾病的風險也增加。

中國的減鹽戰(zhàn)爭早已打響,進展艱難。外賣和預制餐食的興起,也為這場戰(zhàn)役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隱蔽的鹽

高糖飲食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二者的關系從字面上直白顯露。但鹽與血壓的關系,卻相對隱蔽。

這種隱蔽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人們往往不會將吃鹽多與高血壓直接聯(lián)系起來,知道了也容易拋之腦后、不加控制。畢竟對于絕大多數健康人來說,長期吃鹽過多導致血壓升高是一個緩慢、遞進的過程,溫水煮青蛙似的讓人感知不到風險。

另一方面,食物中的鹽可以很隱蔽,當不覺得咸時可能已經吃下了很多鹽。比如當下流行的焦糖海鹽味食品,加的鹽不少咸味卻不明顯,這是因為甜味可以削弱人對咸味的感知,咸味也可以反過來讓機體對甜味更敏感。

隱蔽帶來的結果是,人們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鹽,更懶得去精確計算——這困難又麻煩。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NaCl),每1克普通食鹽中,約含有0.4克鈉。目前推算鹽攝入量的金標準,是測量24小時內從尿液中排出的鈉含量。2019年,有研究者綜合分析了70項研究,這些研究覆蓋了中國大部分省份、時間跨度長達40年,并且均報告了受試者24小時尿鈉排泄數據。

結果顯示,根據尿鈉數據推算,我國3~6歲、6~16歲、成人平均每天鹽攝入量分別為5克/天、8.7克/天、10.9克/天,中國是世界上鹽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中國成人平均每日鹽攝入量丨原圖:參考資料2(Monique Tan provided)

2023年,一項關于中國成年人鈉攝入量的全國性調查發(fā)布。通過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qū)多階段、隨機抽樣,10114名成年參與者的24小時尿液樣本被收集。結果顯示,受試者24小時尿鈉排泄量平均為4.121克,對應的鹽在10克以上。

鈉是一種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中的元素,包括蔬菜、奶制品、肉類等,但這些食物中的鈉含量通常不高。此外,一些調味品如味精(谷氨酸鈉)也含有鈉,但相比于鹽,它們對日常鈉攝入量的貢獻較小。人體攝入的鈉主要來源于鹽,并且90%以上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因此比起單純的飲食調查,例如讓受試者回憶過去特定時間內吃了哪些食物、吃了多少等,采用24小時尿鈉數據來推算吃鹽量更為準確。而上述使用這種方法的大型研究,都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居民食鹽攝入量一直很高。

在此基礎上,中國北方吃鹽更多。從1980年到2010年,北方地區(qū)吃鹽量稍有下降,但成年人的平均鹽攝入仍然很高,為每天11.2克。南方地區(qū)鹽攝入量則在增加,從8.8克上升到10.2克。

中國南北方鹽攝入趨勢變化丨原圖:參考資料2(Monique Tan provided)

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鹽,或者更準確地說,離不開鈉。鈉離子,可以維持體內液體平衡、保證神經肌肉正常工作。對于普通人來說,5克鹽對應的鈉含量,已足以保證基本的生理需求。當長期攝入鹽過多時,風險也悄然而至。

減鹽,一條突破口

人體內大多數鈉,都存在于血液和細胞周圍的間隙液內,也就是說基本在細胞外面。鹽吃多了,體內鈉離子隨之增多,身體為了維持滲透壓、讓細胞內外的液體濃度不失衡,便會保留更多的水分,血容量因此增加——有時候大吃一頓,第二天人會顯得“腫腫的”,鹽攝入過多是原因之一。

正常情況下,機體不斷監(jiān)測著體內鈉含量和血容量的變化,發(fā)現(xiàn)兩者增高時,會通過一系列調節(jié)機制,將它們維持在適當水平。但凡事都有限度,當長期吃鹽過多,超過了人體的調節(jié)能力,增加的血容量會持續(xù)對血管壁造成壓力,高血壓的風險可能因此增加。

很多因素能影響血壓,遺傳、年齡、性別、生活方式……高鹽飲食只是其中之一,但它的影響不可忽視。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學者發(fā)現(xiàn)中國北方地區(qū)高血壓患病率比南方高。INTERMAP研究是在中國、日本、美國和英國4個國家展開的一項國際合作,通過深入分析中國樣本人群,該研究表明,北方受試者血壓的平均收縮壓比南方高7.4mmHg,并且這種南北差異有三分之一是鈉攝入量不同引起的。

高鹽飲食對血壓的這種“貢獻”,還源于中國龐大的鹽敏感群體。鹽攝入量對血壓的影響因人而異,一些人會特別敏感,這稱為鹽敏感性(salt sensitive)或者鈉敏感性(sodium sensitivity)。研究顯示,鹽敏感性在亞洲人中更為普遍,中國成年人中大約30%~40%屬于鹽敏感群體,而在高血壓患者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60%。

當高敏感人群又遭遇高鹽飲食習慣,高血壓成了中國人群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數據顯示,約27.5%的中國成年人患有高血壓。隨著人群預期壽命的延長、生活方式的變化,高血壓的總患病率還在增加,年輕化趨勢也更加明顯。

高血壓的最大危害并非其本身,而是它可能引發(fā)的一系列嚴重并發(fā)癥。許多高血壓患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甚至對血壓升高毫無察覺。但如果不對血壓進行有效控制,隨著時間推移,長期且嚴重的高血壓狀態(tài)會損害心臟和血管,增加卒中(中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有著高致死率、致殘率。中國因疾病而死亡的人中,至少40%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幸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以上會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嚴重者生活無法自理。在心血管疾病眾多風險因素中,高血壓是首要危險因素,約2/3的卒中和1/2的冠心病可歸因于血壓升高。

中國因疾病而死亡的人中,至少40%是死于心血管疾病丨參考資料10

因此要預防心血管疾病,一個關鍵的措施便是盡可能將全人群的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而以人群為基礎的控鹽,是這個過程中最好的突破口。

一方面,減鹽確實可以有效控制血壓。多項高質量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高血壓人群還是健康人群中,持續(xù)、適量地減少鹽攝入量都能降低血壓水平,并且減鹽的程度和血壓降低的程度還存在一定的劑量反應關系——減鹽程度越高,血壓下降幅度越多。

血壓下降后,未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降低。2016年,《柳葉刀》上發(fā)表了一項研究,研究者綜合分析了123項涉及降壓治療的研究,涵蓋了613815名參與者,發(fā)現(xiàn)收縮壓每降低10mmHg,冠心病風險降低17%、中風風險降低27%、心力衰竭風險降低28%、全因死亡率降低13%。

另一方面,減鹽可以說是性價比最高的干預措施。為了應對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的常見慢性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確定了5項優(yōu)先干預措施,分別是控煙、減鹽、改善飲食和體力活動、減少酒精攝入、普及基本藥物與技術。

而針對中國所估算的干預成本中,減鹽的成本最低,約為0.05美元/人/年,低于限酒(0.07美元/人/年)、全民控煙(0.14美元/人/年)、控制體重與加強體力活動(0.43美元/人/年)以及高危心血管疾病個體的基本藥物干預(1.02美元/人/年)。

減鹽的成本最低丨翻譯、整理自參考資料14

有效且性價比高,于是減鹽成為了重要且優(yōu)先的公共衛(wèi)生政策。世界衛(wèi)生組織設立的全球總目標是,到2025年全球人口的平均鹽消費量減少30%,并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應不超過5克,兒童根據能量需求還要更少。

中國的控鹽標準也在變化。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量不超過6克。而2022年發(fā)布的最新版膳食指南中,這一數值變?yōu)榱?克。

這一調整意味著,中國對齊了世衛(wèi)組織的標準,也標志著減鹽工作的緊迫性。

人均1克的差異,到底會帶來多大區(qū)別?根據2022年發(fā)布的一項模型研究,在中國,每天減少1克食鹽攝入可以將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降低約4%,將卒中風險降低約6%;如果這種變化能維持到2030年,可以預防近900萬起心血管事件,其中400萬事件是致命的。

因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直言:減少鹽攝入量是挽救生命的實際行動。

但針對鹽的戰(zhàn)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減鹽戰(zhàn)爭

全世界人們吃下去的鹽,幾乎都比實際需要多得多??刂汽}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威脅,是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面臨的挑戰(zhàn)。

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人們吃下去的鹽70%~80%來自于加工食品,比如面包、餅干、加工肉類和快餐食品等。因此鼓勵甚至強制食品企業(yè)改變食品配方、減少鹽添加量,是這些國家控鹽的重要策略。

比如英國從2003~2004年啟動全國減鹽計劃,7年間人群24小時尿鈉排泄減少了15%,相當于每日人均鹽攝入量從9.5克減少到8.1克。與食品行業(yè)密切合作、逐步調整食品配方,是英國減鹽取得成果的關鍵。負責減鹽的行動組,為不同類別的食品制定了漸進的減鹽目標,并為食品行業(yè)制定了達到目標的明確時間表、實施流程,5年內使超市的大多數加工食品含鹽量降低了20%~30%。

為了指導食品行業(yè)借鑒國際經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lián)合中國營養(yǎng)協(xié)會制定了《中國食品工業(yè)減鹽指南》,第一版于2018年發(fā)布,今年發(fā)布了第二版。食品工業(yè)減鹽,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到2027年爭取達到加工食品平均鈉含量水平減少約5%~10%。不過該指南是引導、鼓勵性質的,沒有強制性,食品加工企業(yè)是否遵循某種程度上是良心活兒。

近年來,市面上確實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減鹽版本的加工食品,比如減鹽榨菜、減鹽肉制品(火腿腸、午餐肉、培根等)、減鹽罐頭、減鹽醬料等,主要集中在大型食品企業(yè)。政策的推動、企業(yè)社會形象建設的需要等,促使一些大型企業(yè)愿意在減鹽產品的研發(fā)上投入資源,產品本身也常定位于“高端市場”、“精品市場”。不過從企業(yè)占比來看,我國中小型食品企業(yè)占總體企業(yè)數的85%左右,在減鹽產品的研發(fā)上,這些企業(yè)更可能面臨資金、技術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挑戰(zhàn),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們在減鹽產品領域的深耕。

實際上,在中國,要達成減鹽目標,僅靠減少加工食品中的鹽也遠遠不夠,它并不是我國居民鹽攝入的主要來源。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發(fā)展中國家,大部分鹽其實是在烹飪過程中添加的。

傳統(tǒng)飲食模式下,我國居民約70%~80%的鹽攝入來自家庭烹飪時加的食鹽,其余來自醬油、外出就餐、預包裝食品等。這意味著,家庭烹飪減鹽才是大頭。更是有研究者直稱“家庭烹飪減鹽能否取得突破性進展,直接關系著國家減鹽工作的成敗”。

中國居民膳食鈉攝入來源,家庭烹飪是大頭丨原圖:參考資料18

因此,想辦法減少家庭烹飪用鹽,一直是我國控鹽的主要方向,在這一點上的具體措施則包括推廣鹽替代品、普及限鹽工具,以及實施廣泛的公眾健康教育。

鹽替代品的代表是“低鈉鹽”。在普通食鹽中,用一定比例的氯化鉀替代氯化鈉就是低鈉鹽,它可以減少鈉的攝入,同時增加鉀的攝入。低鈉鹽在中國市場已有數十年歷史,市售產品氯化鉀含量一般不超過30%。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老年人是使用低鈉鹽獲益最高的群體,血壓正常的健康人群也可以考慮使用低鈉鹽。在一項針對中國600個村莊、20995名高危人群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進行了平均近5年的隨訪。結果顯示,與食用普通鹽的對照組相比,食用低鈉鹽的干預組中風風險降低了14%,總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了13%,過早死亡的風險降低了12%。

但現(xiàn)實中,低鈉鹽的普及率并不高,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到普通鹽的10%。我國市場上,低鈉鹽的售價比普通食鹽高,主流產品差價約為0.8元/100克,對于食品行業(yè)來說,廣泛采用低鈉鹽并不是商業(yè)上的“明智選擇”。我國關于低鈉鹽的推廣指南中,最為推薦的應用場景,也是家庭烹飪和集中養(yǎng)老機構。

低鈉鹽應用場景推薦丨《中國低鈉鹽推廣應用指南(實踐版)》

而家庭在選擇鹽時,是否會優(yōu)先考慮低鈉鹽,是多種因素決定的。除了經濟因素,對低鈉鹽是否了解、認同,購買是否便捷等,都會影響選擇。比如上述涉及600個村莊的研究中,基線調查時農村地區(qū)只有5.9%的人表示了解低鈉鹽,1.4%的人使用過低鈉鹽。市場需求也會反過來影響鹽業(yè)開發(fā)、生產和銷售低鈉鹽的意愿。

實際上低鈉鹽也并不適合所有人群,對于腎功能不全或高鉀血癥患者來說,它可能并不適宜。一些對味道較為敏感的人,會在低鈉鹽中察覺到金屬味或苦澀味,這也影響了低鈉鹽的普及。

除了低鈉鹽,使用限鹽勺、限鹽罐等工具,也是重要的家庭減鹽措施。對于中國人來說,5克這種精確的重量描述反而是模糊的,市場上主流的限鹽勺,一平勺等于固定的鹽量,比如2克鹽、1克鹽,有助于人們判斷做飯時具體加了多少鹽。全國不少省市都曾向居民免費發(fā)放大量限鹽勺,比如2007年北京發(fā)放了650萬把,2008年上海發(fā)放了600萬把,2011年~2016年山東發(fā)放了1300多萬把。

但2021年一項針對中國10個城市(4個一線城市和6個新一線城市)的調查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即使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也只有不到四成家庭使用限鹽勺。正確使用率則更低,比如針對北京順義的一項調查中,只有不到14%的人會正確使用鹽勺——根本不管刻度和量、把限鹽勺當作普通勺子多加幾次鹽的現(xiàn)象,很普遍。

無論是推廣低鈉鹽還是限鹽工具,其核心都是希望改變人們的日常行為。要行為改變,知識的普及是基礎,因此通過各種渠道傳播減鹽知識、開展公眾健康教育,貫穿在整個控鹽工作中。這些努力是有效的。盡管不同調查的數據存在差異,但總體趨勢表明,近些年來公眾對高鹽飲食危害的認識在加深,很多人也有減鹽意愿,比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駐華代表處2018~2019年進行的調查顯示,近90%的受訪者都表示自己愿意減少鹽攝入量。

然而認知與實際行為之間,依然有著鴻溝。在改變行為的過程中,個體往往要遭遇兩類障礙——內在的主觀障礙,以及外在的客觀障礙。

從主觀上來說,鹽雖然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成癮物質,但人們對咸味食物的偏好根深蒂固,對減鹽可能信心不足甚至有抵觸情緒。尤其是對于血壓正常的人,減鹽飲食可能不會帶來立即可見的益處,但飲食習慣的改變卻會讓他們感到不適應??菩攀称放c健康信息交流中心(CFIC)進行的調查顯示,超過50%的受訪者表示難以舍棄口味是減鹽的最大障礙。

從客觀上來說,很多時候人們的飲食并非深思熟慮的自主選擇,而是一種被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選擇??焖贁底只谋尘跋?,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變化,飲食模式也隨之轉變。外賣和外出就餐的增加,使得維持低鹽飲食在實際操作上變得更加困難,也讓中國的減鹽戰(zhàn)爭迎來了新挑戰(zhàn)。

被外賣拖累的進展

過去幾年,中國在線送餐服務蓬勃發(fā)展,也是預制餐食的主要集中地之一。數據顯示,2020~2022年,我國外賣用戶增加1.02億,達到5.21億。

生活在當下的人們,高度依賴外賣和在外就餐。在10個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在受訪者接受調查的過去3天,超過七成的人曾在外就餐或點外賣(不含早餐),其中17.59%的人平均每天都有1~2頓飯在外就餐或點外賣,還有4.04%的人幾乎頓頓都在外就餐或點外賣,“重口味”菜品更是常見選項。針對北京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一線城市,近40%的鹽攝入開始來自于家庭烹飪之外。

外賣的飯菜通常含有較多的鹽。有研究者在成都從外賣平臺上隨機收集了105份餐食,通過檢測發(fā)現(xiàn)外賣餐食的營養(yǎng)成分存在較大差異,但含鹽量均較高,一份外賣平均含鹽量4.161克。105份外賣中,只有4份餐食的鈉不超過767毫克(每餐建議的鈉攝入量)。

在這樣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甚至有研究者較為悲觀地認為,迄今為止在減鹽方面取得的緩慢進展,可能會被城市化帶來的加工食品和外賣食品消費的迅速增加所抵消。

外賣平臺基本不會提供相關營養(yǎng)信息,指導消費者做出更健康的選擇。為此,世衛(wèi)組織駐華代表處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清華大學合作,進行了一項嘗試。

2020年~2022年,在北京、臺州、沈陽、成都四個地區(qū),該團隊與“餓了么”平臺合作,測試了健康信息以及點餐時選擇架構的變化,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具體干預措施有3種以及它們的組合:

①將“健康成年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克”這個健康信息,放置在訂購頁面的頂部;

②為一些菜肴提供低鹽選項,打開子菜單,里面會有“正常鹽”和“減鹽”兩種選擇,默認是前者;

③在上一步的基礎上,將“減鹽”設置為子菜單里的默認選項。

131家餐廳被分配到5個干預組,此外還有772家餐廳作為對照組。

研究示意圖丨原圖:參考資料29

數據顯示,干預組(包含以上各種干預方式)訂單中包含減鹽菜品的比例為1.4%,而對照組中這一比例為0.6%(對照組中的消費者只能在下單前通過備注減鹽),兩者相差0.8%??紤]到中國每日在線訂餐量巨大,如2021年時為平均5570萬/天,如果以上干預措施能廣泛實施,0.8%這個看似不高的比例,所代表的訂單量也是巨大的,相當于每日額外有近45萬份訂單中包含減鹽菜。

同時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僅有健康信息并不能有效促使消費者選擇低鹽菜肴。選擇架構的變化,即向消費者提供包含“正常鹽”和“減鹽”選項的子菜單,更能促使他們健康飲食,默認選項為“減鹽”時積極效果大于默認為“正常鹽”時。

餐飲業(yè)“重鹽”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有研究曾對6個省192家餐館(其中83家提供外賣服務)進行過調查,發(fā)現(xiàn)不論地區(qū)、餐廳規(guī)模,鹽都是用量最多的含鈉調味品;而醬汁/醬料,味精、雞精的用量存在地區(qū)差異,可能跟價格、當地流行的菜系類型等有關。

對于靠口味提升競爭力的餐飲業(yè)來說,鹽是最便宜的調味品,多放鹽在行業(yè)內形成了一種“同行都這樣,我不做便可能落后”的共識。同時,對于一些不良商家來說,鹽的作用不僅限于調味,還可以掩蓋食材的新鮮度問題。

我們都知道減少外賣是更健康的做法,但現(xiàn)實中這并不容易。外賣種類多樣、方便快捷,對于生活節(jié)奏快的現(xiàn)代人來說,它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上述在“餓了么”平臺進行的研究,可能是一種減少外賣鹽攝入量的可行措施,對消費者來說操作也相對容易、可及,它通過簡單改變環(huán)境發(fā)揮引導作用,可以讓需要點外賣的人以最小的“額外努力”做出選擇,減鹽障礙減少。

但研究結果要變成公共政策是艱難的。這項研究只在4個城市、1個外賣平臺、很有限的餐廳和菜品中做了初步試驗,長期結果也未知。初步的研究結果都需要在更廣泛的人群中、更長久的追蹤中驗證有效性,而這涉及到復雜的研究設計、操作過程和數據分析,需要時間、物力、成本等。

同時一項公共政策的實施,也需要同步建立起一套長期的管理、評價、監(jiān)督機制,這意味著學術界、食品行業(yè)從業(yè)者、外賣平臺、政府機構等不同團體的溝通合作、利益協(xié)調。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激勵外賣平臺和餐廳實施類似措施、平臺算法如何更有效地支持減鹽行動、如何監(jiān)測餐食是否真正做到低鹽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從各方面來說,至少這都是一個短期內難以建立起的社會機制。

改變鹽的“極樂點”

在電冰箱和現(xiàn)代保鮮防腐技術發(fā)展起來之前,鹽起著減緩食物腐敗變質的作用。鹽腌制品中,鹽創(chuàng)造的高滲環(huán)境能讓細胞失水,一些微生物無法生存;同時,鹽可以“束縛”水,當鈉離子與水分子結合后,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減少,生長繁殖受到抑制,食物便不容易腐壞。如今鹽的防腐作用變小,但人們對鹽腌食品的喜愛卻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

鹽一直被稱為“百味之首”,酸、甜、苦、辣、咸、鮮,可以隨意組合,但一道菜肴里若沒有咸味,美食的享用感受容易大打折扣。但現(xiàn)在,百味之首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殺手”。除了前面提到的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高鹽飲食還與其他疾病存在關聯(lián)。

比如慢性腎病。過量的鹽增加高血壓風險,而后者是慢性腎病的常見風險因素之一。據統(tǒng)計,2019年中國有558萬人受到與高血壓相關的慢性腎病影響,導致至少7萬人死亡。另一方面,慢性腎病患者因腎功能受損,調節(jié)水、電解質平衡的能力變差,對高鹽飲食會更敏感。根據《中國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guī)劃(2017-2025年)》,減少鹽消耗量是中國慢性腎病防治的重要一環(huán)。

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也與鹽攝入過多相關。過量的鹽會刺激胃壁,增加胃癌風險,同時可能促進幽門螺桿菌(H. pylori)在胃中的定植——這種細菌是明確的胃癌風險因素。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指出,胃癌的一級預防包括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改變生活方式,后者則主要包括減少鹽攝入量、控制體重、減少煙酒攝入等。

高鹽飲食還會增加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吃的鈉越多,腎臟需要排出的鈉就越多,這可能增加鈣從尿中的流失,而較高的鈣排泄與較低的骨礦物質密度相關。

減鹽困難,但從更長遠的健康來看,個人依舊值得為之努力。理論上來說,存在一個極樂點(bliss point)——當食物中鹽含量達到某一個水平時,食物的味道最好。但這個極樂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可塑性。研究表明,人的口味可以慢慢改變,炒菜時少放5%~10%的鹽并不影響菜肴的口味。

良好的飲食習慣越早養(yǎng)成越好。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口味偏好形成的時期,如果孩子吃鹽多,他們對鹽的味道會更依賴,并且在成年后更有可能多吃鹽。增加體力活動、多吃高鉀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全谷物、豆類、堅果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高鹽飲食的危害。此外,學會閱讀營養(yǎng)成分表也能幫助識別高鹽食物,但目前只有約13%的消費者在購買預包裝食品時,會參考成分表上的鈉含量。

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GB28050-2011),食品生產企業(yè)必須在預包裝食品上標明能量、核心營養(yǎng)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含量、營養(yǎng)素參考值(NRV%)。

營養(yǎng)成分表中間一列的營養(yǎng)素含量,通常是每100克、100毫升或是每份食品可食用部分所含的對應營養(yǎng)素含量。而要理解最右列的營養(yǎng)素參考值(NRV%),可以來看下面這張圖。

營養(yǎng)成分表丨cn-healthcare.com

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入鈉應不超過2000毫克。上圖中,每100克食物中含有618毫克的鈉,剛好占建議量2000毫克的30.90%(約等于成分表上的31%),這就是NRV%的含義。如果整袋食品有250克,當你吃完它時,你就達到了今日鈉建議攝入量的31%*2.5=77.5%。

一項國際研究曾對中國、德國、奧地利、美國、匈牙利、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受試者進行了調查。在關于減鹽責任的問題中,參與者被要求使用從 1(完全不負責)到 7(極其負責)的等級,來評價他們認為特定個人或組織對減鹽的責任程度。

結果顯示,參與者認為自己對減少鹽攝入負有最大的責任,平均得分是5.9分,其次分別是食品制造商(5.0分)、餐館/快餐連鎖店/餐飲供應商(4.7分)、超市/當地商店/市場(4.2分)、家人和朋友(4.1分)、國家政府(3.5分)、國際組織(3.3分)。

以上國家自我報告的減少鹽攝入量的平均責任丨原圖:參考資料39

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即使人們知道減鹽困難,也抱怨社會環(huán)境讓減鹽難上加難,這都是事實,但理智上仍然清楚——如果真的想減鹽,最核心的仍然是靠自己。

減鹽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任重道遠。根據《健康中國行動計劃(2019-2030年)》,中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人均鹽攝入量降低到每天5克以下。顯然,這場戰(zhàn)爭需要一張強有力的網,罩住與鹽相關的每一環(huán),而任何環(huán)節(jié)的“疏漏”,都會讓這場戰(zhàn)爭更為艱難。

能否取勝,目前依然未知。

參考文獻

[1]Tan M, He FJ, Wang C, MacGregor GA. Twenty-Four-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Heart Assoc. 2019 Jul 16;8(14):e012923. doi: 10.1161/JAHA.119.012923. Epub 2019 Jul 11. PMID: 31295409; PMCID: PMC6662145.

[2]https://theconversation.com/salt-chinas-deadly-food-habit-120201

[3]Liu Z, Man Q, Li Y, Yang X, Ding G, Zhang J, Zhao W. Estimation of 24-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among Chinese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Survey. Am J Clin Nutr. 2024 Jan;119(1):164-173. doi: 10.1016/j.ajcnut.2023.09.005. Epub 2023 Nov 23. PMID: 38176776.

[4]https://www.msdmanuals.cn/home/hormonal-and-metabolic-disorders/electrolyte-balance/overview-of-sodium-s-role-in-the-body

[5]Zhao L, Stamler J, Yan LL, et al; INTERMAP Research Group.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ese: role of dietary factors: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n Macronutrients and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2004 Jun;43(6):1332-7. doi: 10.1161/01.HYP.0000128243.06502.bc. Epub 2004 Apr 26. PMID: 15117915; PMCID: PMC6688605.

[6]Loo G, Puar T, Foo R, Ong TK, Wang TD, Nguyen QN, Chin CT, Chin CWL.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Asians with hypertension: what is known and what can be done? J Hypertens. 2024 Sep 1;42(9):1482-1489. doi: 10.1097/HJH.0000000000003706. Epub 2024 Mar 12. PMID: 38509747; PMCID: PMC11296281.

[7]Liu Y, Shi M, Dolan J, He J. Sodium sensitivity of blood pressure in Chinese populations. J Hum Hypertens. 2020 Feb;34(2):94-107. doi: 10.1038/s41371-018-0152-0. Epub 2019 Jan 10. PMID: 30631129; PMCID: PMC6698227.

[8]https://www.who.int/china/activities/reducing-sodium-in-food-and-excessive-salt-intake

[9]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概要 [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24, 39 (07): 625-660.

[10]劉明波,王增武,樊靜,等.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要點解讀 [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24, 22 (07): 577-593.

[11]褚紅玲, 顏力, 李妍等. 全民減鹽的科學證據與政策建議[J]. 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 2013, 6(11): 23-30.

[12]Ettehad D, Emdin CA, Kiran A, Anderson SG, Callender T, Emberson J, Chalmers J, Rodgers A, Rahimi K.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for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2016 Mar 5;387(10022):957-967. doi: 10.1016/S0140-6736(15)01225-8. Epub 2015 Dec 24. PMID: 26724178.

[13]Beaglehole R, Bonita R, Horton R, et al. Priority actions for the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risis. Lancet. 2011 Apr 23;377(9775):1438-47. doi: 10.1016/S0140-6736(11)60393-0. Epub 2011 Apr 5. PMID: 21474174.

[14]Cecchini M, Sassi F, Lauer JA, Lee YY, Guajardo-Barron V, Chisholm D. Tackling of unhealthy diets, physical inactivity, and obesity: health effects and cost-effectiveness. Lancet. 2010 Nov 20;376(9754):1775-84. doi: 10.1016/S0140-6736(10)61514-0. Epub 2010 Nov 10. PMID: 21074255.

[15]http://dg.cnsoc.org/article/04/J4-AsD_DR3OLQMnHG0-jZA.html

[16]Tan M, He F, Morris JK, MacGregor G. Reducing daily salt intake in China by 1 g could prevent almost 9 milli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by 2030: a modelling study. BMJ Nutr Prev Health. 2022 Aug 16;5(2):164-170. doi: 10.1136/bmjnph-2021-000408. PMID: 36619331; PMCID: PMC9813635.

[17]He FJ, Brinsden HC, MacGregor GA. Salt reduc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 successful experiment in public health. J Hum Hypertens. 2014 Jun;28(6):345-52. doi: 10.1038/jhh.2013.105. Epub 2013 Oct 31. PMID: 2417229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172290/

[18]Shao S, Hua Y, Yang Y, Liu X, Fan J, Zhang A, Xiang J, Li M, Yan LL. Salt reduction in China: a state-of-the-art review. Risk Manag Healthc Policy. 2017 Feb 22;10:17-28. doi: 10.2147/RMHP.S75918. PMID: 28260957; PMCID: PMC5328139.

[19]中國低鈉鹽推廣應用指南 [J]. 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 2024, 25 (08): 957-973. DOI:10.16506/j.1009-6639.2024.08.001.

[20]Neal B, Wu Y, Feng X, et al. Effect of Salt Substitution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N Engl J Med. 2021 Sep 16;385(12):1067-1077. doi: 10.1056/NEJMoa2105675. Epub 2021 Aug 29. PMID: 34459569.

[21]https://www.georgeinstitute.org/projects/china-salt-substitute-and-stroke-study-ssass

[22]羅晨,褚怡冰. 十大城市家庭廚房調查:“三減”,知與行有差距[N]. 中國食品報, 2021-11-29 (003). DOI:10.28137/n.cnki.ncspb.2021.001987.

[23]楊帥帥,張旭熙,何朝,等. 北京市順義區(qū)限鹽干預效果分析 [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5, 23 (12): 918-921.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5.12.011.

[24]https://mp.weixin.qq.com/s/-mVqCj-AOcrDD4rsrT97PA

[25]Ren J, Luo X, Zhao X, Yang W, Yang M, Wang Y, Wang W, Zou X, Yuan P. Takeaway food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China: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Asia Pac J Clin Nutr. 2020;29(4):883-898. doi: 10.6133/apjcn.202012_29(4).0025. PMID: 33377384.

[26]Zhao F, Zhang P, Zhang L, Niu W, Gao J, Lu L, Liu C, Gao X. Consumption and sources of dietary salt in family members in Beijing. Nutrients. 2015 Apr 10;7(4):2719-30. doi: 10.3390/nu7042719. PMID: 25867952; PMCID: PMC4425169.

[27]https://www.who.int/westernpacific/news-room/feature-stories/item/reducing-salt-intake-in-china--cooking-healthier-meals-at-home

[28]https://www.who.int/westernpacific/news-room/feature-stories/item/reducing-salt-intake-in-china--nudging-consumers-towards-ordering-healthier--low-sodium-menu-options

[29]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90620242

[30]李麗,杜文雯,張繼國,等. 中國6省餐館減鹽環(huán)境及含鈉調味品使用情況調查 [J]. 實用預防醫(yī)學, 2020, 27 (06): 663-666.

[31]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0952/

[32]Youyuan Bu, Yueru Liu, Maigeng Zhou, Peng Yin, Kejun Liu, Yamin Bai, Xuancheng Lu. The Burden of Hypertension-Relat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 China, 2010–2019[J]. China CDC Weekly, 2024, 6(14): 282-288. doi: 10.46234/ccdcw2024.055

[33]Wu X, Chen L, Cheng J, Qian J, Fang Z, Wu J. Effect of Dietary Salt Intake on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 Nutrients. 2022 Oct 12;14(20):4260. doi: 10.3390/nu14204260. PMID: 36296944; PMCID: PMC9609108.

[34]https://www.iarc.who.int/news-events/the-current-and-future-incidence-and-mortality-of-gastric-cancer-in-185-countries-2020-40-a-population-based-modelling-study/

[35]https://www.worldactiononsalt.com/salthealth/factsheets/osteoporosis/

[36]Farquhar WB, Edwards DG, Jurkovitz CT, Weintraub WS. Dietary sodium and health: more than just blood pressure. J Am Coll Cardiol. 2015 Mar 17;65(10):1042-50. doi: 10.1016/j.jacc.2014.12.039. PMID: 25766952; PMCID: PMC5098396.

[37]actionsaltchina.com/asc-media/99/52e851949b42f859ff3141a096ac25bc.pdf

[38]http://www.nhc.gov.cn/wjw/aqbz/201306/b78833fceab04bf8a79676940ef8e408.shtml

[39]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5666313003322

[40]王隴德, 張普洪, 李園, 等. 關于深化中國減鹽行動策略和實施方案的建議 [J] .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23, 57(7) : 1105-1114. DOI: 10.3760/cma.j.cn112150-20221205-01176.

作者:黎小球

原標題:《中國減鹽戰(zhàn)爭,會敗于外賣嗎?》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