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拔四百公里的救贖
在戰(zhàn)火紛飛、大國博弈、小國被盤剝殆盡的當下地球,唯一一塊凈土可能就是懸浮在近地線四百多公里海拔高度的那一個小小的國際空間站。
起碼布克獎的評委會認同這一點,這本去年獲獎的書寫極窄空間(空間站容積915.6 立方米)里有限角色(六個)在極短時間(地球時間24小時)所變幻事態(tài)的小說——薩曼莎·哈維(Samantha Harvey)的《軌道》(Orbital,中譯本譯者為林慶新)短短十萬字,卻就像國際空間站那樣,承載了這個世界的沉重寄望:關(guān)于人類是否能超越與生俱來的罪孽和桎梏。

《軌道》,[英] 薩曼莎·哈維 著,林慶新 譯,中譯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
人上升到一定高度,必然會有更高度的思考世界的能力、感受人性的能力。薩曼莎·哈維相信這一點,也在小說里展現(xiàn)這一點。比如相對于在地球上那些半推半就地支持普京的侵略的俄羅斯人,空間站上的俄羅斯宇航員更接近俄羅斯傳統(tǒng)的圣愚、或者托爾斯泰。小說中有兩個俄羅斯人:羅曼和安東,其中安東極其善感,被薩曼莎·哈維譽為空間站的心臟。這一段描寫出自安東聞?wù)f日本宇航員千惠思念亡母之后:
“安東哭了,他的四滴眼淚從眼睛里飄出,他和千惠用手掌將淚珠接住。她們不能讓液體在這里亂飛,他們很小心。”
地球上的人可以奢侈地哭,但他們狹隘的心浪費了悲憫的能力。空間站的六個人無疑是飽經(jīng)考驗的精英(無論身心狀態(tài)還是知識儲備),他們吝于一哭,但心懷的是下方旋轉(zhuǎn)不已、災難不已但日出日落帶來的輝煌也不已的老地球。意大利人彼得羅一直牽掛他潛水時認識的菲律賓漁民一家在肆虐的超級臺風里的安危;羅曼安慰一個通過亡夫的無線電和他短暫通話的加拿大孀婦;美國人肖恩對《宮娥》的思索最后被畫中的狗的自由所啟迪;千惠則通過對亡母的憶念連結(jié)整個人類的微妙命運,其母的信仰和希望也給予整個人類一種通向未來的脆弱的通行證??
而他們本身,又獲得了薩曼莎·哈維悲憫的關(guān)注。她描寫六個人的心思細膩的洞察力比得上她以同樣篇幅描寫地球的十六圈轉(zhuǎn)動的宏偉壯觀時的萬鈞筆力。
英國宇航員內(nèi)爾“她說,在挑戰(zhàn)者號上犧牲的那七個宇航員,我了解他們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那年我只有七歲,我把他們的照片貼在墻上,全體機組成員的照片。我從那時起,大概三年的時間里,在他們誕辰日為他們點蠟燭?!边@句話可以理解為薩曼莎·哈維關(guān)注她所虛構(gòu)的空間站六人的樸素動機,她深深明了他們也是文明路上的獻祭,而她不甘心他們僅僅是獻祭,于是呈現(xiàn)他們二十四小時的愛與夢,就像她寫及旅行者一號和二號上面的“黃金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s)上一個女性腦電波的意義:
“這張唱片及其錄制的聲音將永遠徘徊在銀河系中。五十億年后,地球會消亡,而它將是一首比消逝的太陽更久遠的情歌。這段聲音屬于一個充滿愛意的大腦,它將穿過奧爾特云,穿過太陽系,躲過飛馳而來的流星,進入某個尚未誕生的恒星的引力場?!?/span>
可以說,《軌道》在文學上做到了同樣的效果。因此“他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們的渴望、思考與信仰,他們的到來與離去,這些已遠遠超越了個人范疇,而是緊密關(guān)聯(lián)著那四位勇敢奔月的宇航員,以及未來數(shù)十年間將在月球基地生活、工作,乃至向宇宙更深處探索的每一位男女?!边@一論斷在我苛刻的目光下也不顯得像《編號17》里殖民者那些自欺欺人的豪言壯語,薩曼莎·哈維的筆下他們有血有肉又有超越性,更像古希臘神話里的半神。
事實上,《軌道》的故事發(fā)生在超近的未來:從被同時提及的另外四名宇航員的再度登月計劃的實施得知,這是現(xiàn)實中將發(fā)生在2027年年中的阿提米絲3號計劃。距今兩年而已,空間站和空間站上六人的故事,都是偉大征程前的一個微小斷片,而地球一如既往:
“你們將會看到它的豐滿,沒有邊界,除了陸地和海洋之間的分界線。你們看不到國境線,只看到一個不可分割的旋轉(zhuǎn)球體,不存在國家界線,更別提戰(zhàn)爭了。你們會同時感到來自兩個不同方向的牽引力:興奮和焦慮、狂喜和抑郁、柔情和憤怒、希望和絕望。因為你們當然知道,戰(zhàn)爭無處不在,而國境線即是生死搏斗的場所?!?/span>
當薩曼莎·哈維寫到此處,她毫不掩飾自己的觀念和立場,對人類在地球的虛妄破壞大表譴責?;蛘哒沁@種激動,更讓我們感受其后她書寫那個在宇航員入睡后兀自變遷的地球時,所得到的強大的靜力是如此充滿感召,充滿救贖。一如弗吉尼亞·伍爾夫《到燈塔去》第二部“歲月流逝”里所做。

薩曼莎·哈維
小說接近結(jié)束的時候,亦有這么一段獨白酷似布洛赫的《維吉爾之死》,另一本關(guān)于救贖的偉大小說?!氨说昧_沒做夢……外面的地球正在墜落,在不斷地創(chuàng)造之中,而他卻無能為力,什么也做不了。他仿佛就要醒來,然后說:我們這里的生活,既渺小,又承載著無盡的意義;既是日復一日的重復,又是前所未有的體驗。我們既重要,又微不足道;站在人類成就的巔峰,卻發(fā)覺這種成就轉(zhuǎn)瞬成空。正是這份領(lǐng)悟,才是生命中最偉大的成就。生命本身,看似空無一物,實則超越萬物之上。是某種獨特的生命力,將我們與虛無的分隔;死亡雖然近在咫尺,但生命卻無處不在,熠熠生輝?!?/p>
可以說,每一頁我都在意識到我就在等待這一刻。這就是我要的書——竭力對無比廣大的虛空、無來由的善惡,說一聲:“我在,你來吧”這樣的人類創(chuàng)造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