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豫園、秋霞圃、醉白池……跟著這本口袋書走進上海古園林
江南園林分布廣泛且特色鮮明,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高超的藝術審美和獨有的深邃意境,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代表。上海地區(qū)的古園林傳承江南園林精華,呈現(xiàn)出多元、生動的特點,在實踐中形成了傳承發(fā)展、開放包容、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其歷程與江南園林的發(fā)展演變相互呼應,也與上海地區(qū)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變遷緊密相關。
6月13日上午,江南絲竹的悠揚旋律在嘉定博物館和秋霞圃亭臺樓閣間回蕩,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到來之際,《文物視角中的江南:上海古園林》新書首發(fā)儀式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主題活動在此舉行。活動現(xiàn)場,市文保中心及六家古園林管理單位共同簽署“上海古園林保護傳承倡議書”,共同為古園林的保護傳承貢獻力量。
以文物視角解碼江南園林
《文物視角中的江南:上海古園林》是《文物視角中的江南》“文物視角中的江南”系列叢書中的第二本。該叢書由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策劃,從文物的視角,以建筑可閱讀的方式,對上海的江南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第一冊《文物視角中的江南:上海古鎮(zhèn)》已于2024年出版發(fā)行。

《上海古園林》
《上海古園林》為系列叢書的第二冊,介紹了上海豫園、秋霞圃、古猗園、醉白池、曲水園、課植園等6處具有代表性且對外開放的古園林,展示了202張風貌圖片,在歷史、文化、靜謐園景中,多維度地呈現(xiàn)江南文化。同時書中輔以交通指南、游覽路線和英文翻譯,希望讀者通過這本書走進上海古園林,體會上海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上海秋霞圃。視覺中國 圖
上海地區(qū)的古園林萌芽于唐代之前,宋元時期蔚起,在明代中晚期的營造浪潮中逐漸興盛,清初持續(xù)發(fā)展,清代中晚期漸趨衰落,至清末民初,隨著近代公共花園的興起,海派園林潮涌。
回顧數(shù)百年間,秋霞圃、古猗園、豫園、醉白池等園林歷經(jīng)朝代更迭、戰(zhàn)火破壞、變遷繁復,實現(xiàn)了從彰顯文人趣味的古典宅園,至多元與世俗化的城隍廟園,再至地方公園的身份轉換,成為如今多元、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這是江南園林嬗變的范式之一,也是上海傳承江 南園林且有別于其他地區(qū)的獨特之處。傳統(tǒng)園林在雅俗紛呈、兼容并蓄的面貌中,構成了 上海珍貴的城市歷史文化資源,彰顯著上海的精神與品格。



“圖書不應只是記錄,更應成為連接文化與旅游的橋梁?!?同濟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為民介紹,出版社將推出“建筑可閱讀”數(shù)字導覽,“掃描書中二維碼,能看到豫園大假山的3D模型,聽見專家講解疊石技法”。他透露,系列叢書已啟動英、日譯本策劃,“要讓世界通過上海園林,看見中國造園智慧”。
上海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副局長向義海在致辭中強調,“從楓涇、新場、朱家角等歷史文化名鎮(zhèn)到唐經(jīng)幢、真如寺大殿、茅塔等優(yōu)秀古代建筑,從豫園、秋霞圃、古猗園等古典園林的曲徑通幽,再到橋涵碼頭、傳統(tǒng)民居、煙雨底蘊的市井生活,鮮活的文化遺產(chǎn)構成了我們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景象和氣質?!彼榻B,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文物視角中的江南”系列叢書意在使公眾浸潤傳統(tǒng)文化,體會秀麗江南,貼近文化遺產(chǎn),融入傳承與保護。
從造園智慧到當代活化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保護與利用的關系,讓古園林煥發(fā)新生機?在“文旅融合下的古園林保護與利用”分享會上,古園林專家、管理單位負責人及同濟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為民,圍繞古園林保護利用、共享創(chuàng)新及文化傳播實踐,展開深入探討。

“文旅融合下的古園林保護與利用”分享會現(xiàn)場。

《上海古園林》中呈現(xiàn)了六座上海園林
“上海六大園林中,古猗園、豫園和秋霞圃都建于明代嘉萬年間,這一時期恰是中國園林藝術高峰期。從這點來看,上海園林是中國園林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鄙虾=煌ù髮W副教授玄峰表示,“古猗園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開放為林圃,或為中國首個開放為公園的私家園林,這與上海的開放性基因密切相關?!彼麖娬{,研究園林需結合“海派文化如何塑造造園理念”,“比如豫園大假山的疊石技法,既有江南傳統(tǒng),又暗含海派兼容并蓄的特質”。

2025上海古猗園元宵燈會。視覺中國 圖
“今人看園林常依賴平面圖,而古人是‘沉入細節(jié)漫游’?!比A東理工大學副教授閆愛賓以拙政園為例,解析古人的空間哲學:“‘與誰同坐軒’為何是扇面亭?兩側洞門引風穿堂,低頭可見明月映水,這是通過‘清風、明月、我’的物象組合,實現(xiàn)蘇軾詞意的意境營造?!彼岢觯瑘@林中的“以小見大”包含物理空間濃縮、空間關系對比等三層邏輯,“就像戲曲舞臺走對角線,用最短距離表現(xiàn)最廣空間?!?/p>
今天我們該怎么游賞園林?閆愛賓建議,可以嘗試“跟著古人看園林”?!跋胂蠊湃耸侨绾谓ㄔ靾@林的,從物象到物境,再到情境和意境,理解了這些,才能真正理解和進入園林?!?/p>
“嘉定泥塑非遺傳承人若退休,工藝恐失傳,這是我們面臨的真實挑戰(zhàn)?!?古猗園副園長林曉樺提到園林保護中面臨的現(xiàn)實難題,古猗園花石路工藝因老工匠退休,現(xiàn)需從蘇州聘請匠人,“但兩地工藝并不相同,我們正嘗試搶救性記錄嘉定本土技法”。
在運營方面,古典園林如何面向年輕人,吸引年輕人,也是從業(yè)者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拿了個‘長三角最受中老年歡迎園林’的稱號,這其實是警示?!绷謺詷逄寡怨赔@的困境,“年輕人覺得講解老套,小朋友看不懂?!睘榇?,園區(qū)正嘗試創(chuàng)新:“今年我們計劃做‘園林劇本殺’,在缺角亭設推理線索,讓年輕人在解謎中了解抗日歷史;還會打造‘竹影打卡點’,用AR技術讓竹子投影詩詞?!?/p>
現(xiàn)場設置非遺展示區(qū),呈現(xiàn)嘉定非遺技藝。
活動期間,同濟大學出版社設置的售書及文創(chuàng)展示區(qū),以及嘉定區(qū)非遺展示區(qū),分別呈現(xiàn)園林文化衍生品與嘉定蘇繡、盤扣、壓絲、草編、壓金絲嵌寶等非遺技藝,吸引眾多游客駐足體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