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向烏龜學習“慢”
每天早晨,咖啡還未涼,手機里的訊息已如暴雨般傾瀉,每一則通知都像一枚倒數(shù)的炸彈,逼著我在鍵盤上飛奔,手指敲擊的速度經(jīng)常追不上思維的潰散。夜晚,城市燈火通明,我卻經(jīng)常疲憊不堪,躺在床上,各種工作、家庭和人際交往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難以入眠。
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我們每天在城市的地鐵車廂里穿梭,連靈魂都習慣了被傳送、被實時處理。我們跑得越來越快,卻始終追不上那個名叫“效率”的幻影。呼吸變得淺薄,夢境變得零碎,連寂寞都來不及完整。生活像被一條無形的鞭子抽打著向前狂奔。早晨無需鬧鐘提醒就自己醒來的人,不在少數(shù)。
這是一個連“慢”都需要勇氣的時代。
為了放慢腳步,保持身心健康,我晚上除了有特別的教學安排,一般都不工作。夜晚的美好都用于陪伴孩子,一起散步,一起講故事。
家門口有個五金店,破舊的店面和零碎的布置很不起眼,但是因為門口的玻璃缸里養(yǎng)著一只活躍可愛的烏龜,我孩子天天吃過飯就要跑過去看。幾次之后,店主怕烏龜咬了孩子,給自己帶來麻煩,將烏龜藏起來了。孩子非常失望,天天吵著要看小烏龜,于是我們決定自己養(yǎng)一只。
我對飼養(yǎng)寵物一直比較反感,既怕麻煩,也是擔心小生命因我照顧不周而離開這世界,對我造成精神上的遺憾和愧疚。但是這只烏龜養(yǎng)了以后,我真不后悔,不僅因為它可愛和解壓,更因為它給了我很多啟發(fā),特別是教我學會慢節(jié)奏生活。
我們很多人對烏龜?shù)恼J知,來源于小時候聽的“龜兔賽跑”故事。烏龜?shù)奶刭|就是慢,不僅僅是行動緩慢,更是縮頭縮腦,半天不動,看得人容易失去耐心。養(yǎng)了烏龜后我才發(fā)現(xiàn),烏龜“慢”的背后,是一種高度的自我保護精神和懂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品質,這正是我們很多人缺乏的。
有一次,我看到它非常努力地想爬出水缸,索性把它放出來,讓它自由活動。結果過了半天,它一直蜷縮在那里,一動不動。因為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它地腦袋和四肢都緊緊藏在龜殼里,顯得很緊張和戒備的樣子。我逐漸失去耐心,想著它也爬不到哪里去,干脆不管,躺在床上看書去了。
大約過了10分鐘,烏龜慢慢探出腦袋,但還是擔心有危險,幾次三番不斷試探,才把整個腦袋伸出來。繼而開始嘗試走動,但依然不斷觀察周圍環(huán)境,一有聲響又飛速將腦袋和四肢縮回龜殼。等到完全排除危險,才開始爬動。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它爬行的速度驚人的快,有幾次我一出神,就找不到它的蹤影。
這樣的細微觀察才讓我感受到,烏龜?shù)穆怯星疤岬?,那就是?yōu)先保障自己的安全、健康和快樂,它不受外界影響,穩(wěn)步求進,不慌不忙,以柔克剛。它并非喜歡懶惰,而是在用耐心一步步去實現(xiàn)目標,它不急功近利。它外表看似遲鈍,實則擁有驚人的耐力,能熬到別人不耐煩、坐立不安,也始終堅持自己的節(jié)奏。
這種特質不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嗎?做事踏實,不沖動、不投機,高度注重細節(jié),特別在意自我的安全保護。如今,很多工作、很多事情都讓人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在盡職盡責做好分內之事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在心態(tài)上少點焦慮,多點篤定,信奉長期主義,相信努力會在時間的加持下,回饋我們想要的答案。
現(xiàn)在,每當我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我就看看我家的這只烏龜,向它學習,嘗試更關注自己內心的寧靜平和,而非外界的成敗評價。然而,要改變長期形成的認知和思考方式,總是知易行難,所以更要以烏龜似慢實快的智慧和能力,不斷去領悟和內化。
出于崇敬,我為它寫了一首小詩:
它把一生走成慢板,
在沙粒與時間之間——
背負堅硬的孤獨,
卻比風更早抵達終點。
陽光曬過千次甲冑,
暴雨沖刷萬里苔痕。
它用沉默對抗速度,
教會世界:
快,是另一種沉淪。
當快捷方式在腳下裂開,
它選擇圓的軌跡——
像一顆固執(zhí)的星球,
用殼的重量,
測量大地的誠懇。而我們急著老去,
它正緩緩,
活成一座碑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