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啤酒,我愿稱之為最可怕的酒
原創(chuàng) 丁香醫(yī)生
噸噸噸~嗝——
又是一年啤酒季。
手指摳住拉環(huán),刺啦一下,泡沫翻涌,麥香四溢。咕咚灌下幾口,暑氣頓消,配上燒烤小龍蝦,身心都爽朗得冒泡。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夏天的快樂,仿佛就藏在這層層氣泡中。夜宵攤上,三斤起步;露營野餐,一箱打底。連回收啤酒瓶的都跟著發(fā)了橫財。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很多人提起啤酒,總覺得它酒精度數(shù)低,完全不當回事:
「害,啤酒算什么酒,解渴用的」
「小麥果汁兒罷了」
「最近戒酒了,只喝啤酒調理一下」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的確,啤酒就這樣披著溫柔無害的外衣,騙過了無數(shù)人的防備。
于是很多人喝了一罐又一罐,干了一杯又一杯,最后身體垮了,嫌疑人盤算了一圈都盤算不到啤酒頭上。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而你可能想不到,啤酒是最最「背刺身體」的酒——
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高過烈酒
升糖能力是可樂的 2 倍
高尿酸和痛風風險在所有酒中遙遙領先!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好一個酒中「健康刺客」!
啤酒不烈,卻最傷身
你可能一直以為:啤酒酒精度低,頂多長點肚子,哪有烈酒傷身?
可一項對近 50 萬人、追蹤 7 年的大型健康研究,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臉。[1]
研究控制了飲酒量、飲酒頻率、經濟水平、生活習慣等混雜因素,發(fā)現(xiàn)在所有酒精飲品中,帶來健康風險最多、最重的,不是烈酒,而是啤酒——
全因死亡風險 ↑ 56%
心血管事件 ↑ 25%
缺血性心臟病 ↑ 12%
腦血管病 ↑ 63%
癌癥 ↑ 14%
而酒精度數(shù)最高的烈酒,雖然也不安全,全因死亡風險上升 47%,但幾項風險都被啤酒「超車」。

圖源:文獻[1]
這還不是拼酒拼出來的風險。研究明確指出:即使少量飲用,上述風險也會增加。
換句話說,哪怕只是日常小酌,風險都在累積。
啤酒,液體面包,升糖超高
啤酒,喝起來不甜,也沒添加糖,但升糖反應卻高的讓人想都想不到。
一項實驗曾讓健康成年人分別喝下四種飲品[2]:
● 含酒精啤酒(4.5%)
● 無醇啤酒
● 葡萄糖水
● 葡萄糖水+酒精
然后監(jiān)測他們的血糖和胰島素反應,結果發(fā)現(xiàn):
啤酒升糖指數(shù)(GI)竟然到了 119,比葡萄糖水(GI = 100)還要高出一截!胰島素反應也格外強烈,高達 130!
飲品
升糖指數(shù)(GI)
胰島素指數(shù)(II)
啤酒
119
130
無醇啤酒
80
88
葡萄糖水(基準)
100
100
葡萄糖水 + 酒精
119
121
不只是實驗室里啤酒升糖猛,在真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
一項 2106 名成年人的飲食調查發(fā)現(xiàn):那些平時偏愛喝啤酒的人群,整體飲食的升糖指數(shù)(GI)和血糖負荷(GL),都明顯高于其他酒精飲品偏好者。[3]
啤酒在江湖上有個稱號——
液體面包
但你真別當笑話聽:原料是麥芽、淀粉,吸收又快;酒精加成,代謝負擔大。
比起我們熟悉的高 GI 食物,比如白米飯(GI 78)、西瓜(GI 76)、可樂(GI 63),啤酒幾乎成了它們的「升糖倍速版」。
尤其當本身有血糖問題,或屬于代謝異常高風險人群(如肥胖),一瓶啤酒下肚帶來的升糖反應,可能就會成為壓倒身體代謝的那根稻草。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升高尿酸、誘發(fā)痛風,啤酒最猛
在所有酒類中,哪種最容易升高尿酸、誘發(fā)痛風?
對,還是啤酒。

酒品飲料與血尿酸濃度的相關性
圖片來源:Strategies for Reducing Purine Accumulation in Beer: From Metabolic Mechanisms to Brew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s
曾有涉及 1.5 萬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啤酒和烈酒都能顯著升高血尿酸水平,但啤酒的升尿酸能力約為烈酒的 1.6倍[4]:
另一項研究追蹤了 40 多萬英國家庭長達 15 年[5],分析他們不同酒類飲用習慣與痛風發(fā)作的關系[4],也發(fā)現(xiàn),酒類都會增加痛風風險,但啤酒的關聯(lián)最強。
還有一項今年 5 月份剛出爐的薈萃分析,納入 24 項研究(其中 7 項在中國)[6],更加明確指出——
升高尿酸、誘發(fā)痛風
啤酒就是最猛的!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為什么偏偏是啤酒這么「猛」?
因為它壞事做盡!
啤酒本身含有較高嘌呤成分(如酵母和麥芽中的鳥苷),攝入后可直接轉化為尿酸。
酒精本身還會抑制腎臟排尿酸,讓尿酸排不出去,大量滯留在體內。
嘖嘖,教科書般的「開源節(jié)流」。
再加上啤酒喝得速度快、量往往又大,還經常搭配大魚大肉一起下肚,這么大壓力,很容易擊穿身體的尿酸代謝系統(tǒng)。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喝著喝著,肚子大了,腦子小了
「啤酒肚」可不是笑談,所有酒類中,啤酒最能增加內臟脂肪。[7]
內臟脂肪可不只頂個肚子不好看的問題,那是潛伏在臟器間,推高血壓、血糖、血脂,是多種慢病的「幕后黑手」。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除了肚子,還有腦子。
很多人以為長期酗酒才會傷腦,其實每天只要一罐啤酒,大腦體積就已經在悄悄縮水了[8]。
一項對 3.6 萬名成年人腦部成像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 1~2 單位酒精攝入(約等于一罐啤酒),就能看到大腦灰質(管記憶、思維)和白質(管信息傳輸)的體積下降,而且攝入量越大,萎縮越明顯。

每天喝酒量越多,大腦灰質和白質體積越縮水
左:女性/右:男性
圖源:文獻[8]
所以別再說「一天一罐沒事」,腦子已經在默默付出代價。
你以為是放松,其實在搞崩身體
很多人說,喝啤酒圖的就是個輕松。 不辣、不沖、不上頭——但問題也出在這三個「不」上。
白酒人們會克制,洋酒人們會警惕,但啤酒呢?
飯后一罐,夜宵三罐,夏天當水喝,一天四五罐都不覺多,甚至直接「踩箱子」整箱喝。
每一口都輕松,疊起來就是莫大的風險。
尤其是這些年,很多人追求更香的酒花、更豐富的麥芽、更綿密的泡沫,開始講究「精釀文化」。

但許多未經過濾的原漿啤酒、渾濁啤酒和高酒精度的精釀類型,為了風味疊加,往往帶來更多麥芽殘留、酵母蛋白與酒精負擔。
嘌呤可能更高、升糖反應更強、代謝壓力也更重。風味升級的背后,是身體在負重前行。
總而言之,
啤酒這家伙,不簡單
平時裝得跟飲料似的,但誰能想到它玩偷襲?。∫贿M身體里,就搞各種小動作,全身上下豁豁個遍。
我提議,將這種壞家伙逐出「夏日標配」,贊成請點贊!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Drink types unmask the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alcohol intake – Prospective evidence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Schutte, Rudolph et al.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39, Issue 10, 3168 - 3174
[2]H?t?nen KA, Virtamo J, Eriksson JG, Per?l? MM, Sinkko HK, Leivisk? J, Valsta LM. Modifying effects of alcohol on the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insulin responses in healthy subjects. Am J Clin Nutr. 2012 Jul;96(1):44-9.
[3]Sluik D, Atkinson FS, Brand-Miller JC, Fogelholm M, Raben A, Feskens EJM. Contributors to dietary glycaemic index and glycaemic load in the Netherlands: the role of beer.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6;115(7):1218-1225.
[4]Choi HK, Curhan G. Beer, liquor, and wine consumption and serum uric acid level: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rthritis Rheum. 2004 Dec 15;51(6):1023-9.
[5]Lyu JQ, Miao MY, Wang JM, Qian YW, Han WW, Peng XZ, Tao HW, Yang J, Chen JS, Qin LQ, Chen W, Chen GC. Consumption of Total and Specific 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ong-Term Risk of Gout Among Men and Women. JAMA Netw Open. 2024 Aug 1;7(8):e2430700.
[6]Ma W, Ye G, Liu Y, Sun W, Huang X, Hu L, Chen L, Huang B, Li H. Impact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hyperuricemia and gou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Nutr. 2025 May 20;12:1588980.
[7]Larsen BA, Klinedinst BS, Le ST, Pappas C, Wolf T, Meier NF, Lim YL, Willette AA. Beer, wine, and spirits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 body composition in older white adults-a United Kingdom Biobank study. Obes Sci Pract. 2022 Feb 16;8(5):641-656.
[8]aviet R, Aydogan G, Jagannathan K, Spilka N, Koellinger PD, Kranzler HR, Nave G, Wetherill RR. Associations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ray and white matter volumes in the UK Biobank. Nat Commun. 2022 Mar 4;13(1):1175.
策劃制作
策劃:Solenne | 監(jiān)制:Feidi
插圖:見圖注 |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