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人藝《屠夫》上演:“對于戰(zhàn)爭,我們要像山貓一樣警惕”
急促的汽笛聲劃破了維也納的夜空,一列掩映著鍋爐火光、吞吐著裊裊白煙的蒸汽機車從舞臺深處緩緩駛出——“音樂之都”寧謐祥和的氣氛瞬間被打破,一場籠罩在二戰(zhàn)陰云下的悲慘故事就此拉開序幕……9月6日晚,北京人藝新排反戰(zhàn)劇目《屠夫》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首演。

首演劇照
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優(yōu)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的參演劇目,《屠夫》不只是以當代視角“打撈”出一部優(yōu)秀的歷史劇目,更是以戲劇的形式喚起當下觀眾對和平的珍視、對戰(zhàn)爭的警惕。本輪演出將持續(xù)至9月17日。

演出海報
重排上演,絕非“舊瓶裝新酒”
話劇《屠夫》由彼得·普列瑟斯(奧地利),烏爾利?!へ愊枺ǖ聡┚巹。缘诙问澜绱髴?zhàn)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為歷史背景,講述了一個普通的肉鋪老板伯克勒一家被卷入法西斯專政的政治漩渦中的故事。該劇雖未直接呈現(xiàn)戰(zhàn)爭場景,卻透過每個飽受創(chuàng)傷的普通人,在笑淚交織間更深刻地揭示出戰(zhàn)爭的殘酷性與破壞性:既碾碎生活,也扭曲人性,旗幟鮮明地表達出誰才是真正的“屠夫”。

首演劇照
雖然這是一部從國際視角反映反法西斯主題的作品,但世界各國人民尋求正義、反對戰(zhàn)爭的意愿與意志是彼此相通的?!拔覀儑乙步洑v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中國人民和很多被法西斯鐵蹄碾壓過國家的人民一起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是正義的勝利,我們在舞臺上所做的就是表達正義?!?/p>
導演何冰表示,《屠夫》今年的排演,正是以戲劇的形式與觀眾共同反思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災難,進而傳遞出正確的歷史觀與是非觀,“設身處地想一想,我們還會允許這種事情再發(fā)生嗎?我們相信正義的存在,也絕不允許這種事情再發(fā)生。”

2005版《屠夫》劇照,時年75歲的朱旭再演伯克勒,時年81歲的鄭榕由于身體不便全程坐在輪椅上詮釋蓋世太保馮·拉姆 圖片出自北京人藝官網(wǎng)
話劇《屠夫》與北京人藝老一代導演、表演藝術家之間的緣分匪淺。1982年,作為對《茶館》赴歐演出的回訪,德國曼海姆民族劇院攜被稱為“日耳曼《茶館》”的話劇《屠夫》來人藝演出。當年12月,人藝就將該?。ㄌ餂_導演)搬上了首都劇場的舞臺。2005年,朱旭、鄭榕、周正等已年屆七八旬的老藝術家們再次登臺,以教科書式的表演在《屠夫》(顧威導演)的演出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首演劇照 北京人藝2022級表演學員培訓班成員周情云(女)此番出演黨衛(wèi)隊軍官格施特納
而《屠夫》在今年的重排上演,絕非簡單的新瓶裝舊酒。何冰為此專門找來了四套劇本,其中有一套是來自德國曼海姆民族劇院的德文劇本,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劇本之間居然都存在著差異,甚至劇中黨衛(wèi)隊軍官格施特納這個角色的性別都不一樣。“盡管這是一個男性通用姓,在德奧女性中極為少見,北京人藝之前的演繹版本中,這一人物的性別也被處理成男性,但我們通過對劇情的認真分析,還是認為格施特納在劇中作為女性更為合適,能讓伯克勒在出言頂撞了黨衛(wèi)隊之后的劇情發(fā)展更為合理,同時也會讓這個角色的色彩更加豐富?!?/p>
首演劇照
新版《屠夫》并未簡單地將角色界定為“好人”或“壞人”,而是著眼于戰(zhàn)爭對人性的深刻影響,從現(xiàn)代視角重新深挖文本,從文本出發(fā),通過行為找到人物,并通過對人物行為的詮釋,展現(xiàn)出大時代對每個個體思想和生活的深刻影響。“這也是北京人藝舞臺創(chuàng)作的根本方法?!焙伪硎尽?/p>
青年演員挑梁,蒸汽機車開上舞臺
一批正值“當打之年”的中青年演員齊聚《屠夫》劇組,在繼承北京人藝現(xiàn)實主義表演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多表演上的嘗試。就說說在這部戲中接班兩位前輩角色的金漢和周帥——朱旭飾演的伯克勒是柔中帶剛,偶露崢嶸;鄭榕飾演的蓋世太保拉姆博士則是王霸顢頇。

首演劇照 周帥(以手杖戳人者)飾演蓋世太保拉姆博士,他也是該劇的副導演;金漢(坐者)飾演伯克勒
何冰出人意表地安排了兩位和之前對應角色風格全然不同的演員接手——金漢演繹的伯克勒是至剛至陽,偶露脆弱;周帥詮釋的拉姆博士則陰鷙乖張——經此對位調整,既是對前輩所塑經典形象的尊重,更應視作是一種“新”的宣言,展現(xiàn)出新的自信與新的愿景。

首演劇照 金漢飾演“屠夫”伯克勒
不同于朱旭所演繹的松弛幽默、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伯克勒,金漢緊緊抓住角色的職業(yè)身份和性格特點,塑造出一個重義氣、會直白表達對法西斯不滿與憤怒的屠夫形象。他就此表示,“朱旭老師的表演是標桿,他激勵著我更好地去詮釋這個角色?!?/p>
首演劇照 王卓達(行納粹舉手禮者)飾演的漢斯
作為一部反戰(zhàn)作品,《屠夫》不僅展現(xiàn)了沖鋒隊、黨衛(wèi)隊、蓋世太保們的囂張跋扈,更警醒地展示出納粹思想對普通百姓蠱惑煽動所釀成的惡果:王卓達飾演的漢斯,本是伯克勒、比內爾(黃薇飾演)夫婦乖巧聽話的兒子,一心上進的他,在一輪又一輪宣誓效忠的集體狂熱中逐漸喪失自我,待得看清自己不過是“偉大元首”棄之如敝屣的炮灰之際則悔之晚矣,最終命喪蘇德戰(zhàn)場。

首演劇照 黃麒源(左一)飾演阿羅依斯
黃麒源飾演的阿羅依斯是個在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畏罪自戕后從精神病院脫逃的“瘋子”,渾渾噩噩的癔癥讓他以為自己就是“小胡子”本尊,四處游蕩。黃麒源顯然從卓別林電影《大獨裁者》中汲取了表演經驗,舞臺之上,他把希特勒吹胡子瞪眼,雙手緊握并置胸前等習慣性動作演繹得惟妙惟肖,在令全場觀眾捧腹大笑之后,更加認同伯克勒在終場前給世人的提喻式告誡:“對于戰(zhàn)爭,我們要像山貓一樣警惕?!?/p>
首演劇照 “火車進站”
與之前寫實性內景不同,這版《屠夫》的舞臺設計以外景為主且全面升級,充分利用舞臺空間,將每個角落都轉化為表演區(qū)域,通過豐富的舞臺語匯,巧妙地將伯克勒家中、肉鋪與其他場景融為一體。舞臺上最亮眼的裝置,當為一列車頭后連接著兩節(jié)車廂的老式蒸汽機車。

首演劇照
舞美設計結合曹禺劇場獨特的“品”字形舞臺結構,充分利用縱向空間,讓火車隨著劇情推進在臺上行進、旋轉。龐大而森冷的火車無論從舞臺一側還是后方緩緩駛來,都會帶來強烈的壓迫感,恰如那個年代戰(zhàn)爭所帶來的動蕩不安在人們心中投下的深深恐懼。
據(jù)何冰介紹,火車這一意象承載著多重寓意:它在帶來視覺與心理沖擊的同時,也蘊含著溫暖的希望——“它也可以帶我們去遠方”;此外,火車也暗喻時光的流逝,與劇情的時間跨度遙相呼應。

首演當日下午,“蟄伏”在曹禺劇場舞臺正中的蒸汽機車。該圖為北京人藝效果組組長鄭晨提供
澎湃新聞記者現(xiàn)場觀摩,在汽笛轟鳴,火車進站來到臺口的一剎那,第三層含義隨即呼之欲出——今年是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人藝此番把火車頭搬上舞臺,絕非大衛(wèi)·科波菲爾式的魔術炫技,實乃一場戲劇人向電影誕生的隆重致意。
本文劇照攝影:李春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