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大學如何錨定目標、錘煉核心本領?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與新生分享看法
9月19日晚,上海大學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及2025年迎新晚會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qū)主體育場舉行。1.2萬余名本碩博新生以青春之名,開啟人生新征程。

本文圖均為 上海大學 圖
上海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勝發(fā)表《莫負韶華 立擎未來》講話,與2025級新生分享了想法。劉昌勝寄語新生,在完成高考進入大學后,首先要思考“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走什么樣的路?”,對標未來的人生目標來規(guī)劃大學的學習,這樣大學生活才有方向,才會更加主動。
劉昌勝以宇樹科技創(chuàng)始人舉例:“你們的學長王興興在校讀研期間,就立志要探索高性能四足機器人的研制,他甘坐‘冷板凳’,用‘十年磨一劍’的篤行,在世界機器人賽道上留下了令人矚目的印記?!?/p>
“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眲⒉齽俑嬖V同學們,你們經(jīng)歷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驗,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歇一歇”,相反,大學才是真正“加速跑”的開始。在這里,你們既要錨定理想方向,更要以掌握學習方法為治學之要,在求知路上錘煉可支撐未來的核心本領。
劉昌勝說,希望你們實現(xiàn)從“被動接受”向“自主學習”的轉變,夯實知識根基。你們要學會自主規(guī)劃時間,摒棄“老師不教不學,導師不找不做”的心理,主動制定目標、安排計劃、跟蹤進度。要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擺脫對“標準答案”的依賴,好問問題、問好問題,在發(fā)問和探索中挖掘事物本質。真正的卓越不在于記住多少知識,而在于使用知識解決多少問題,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不盲從權威、不迷信定論。
劉昌勝還表示:“我校杰出校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林國強院士在學習時常?!杂懣喑浴?,不滿足于‘尋找標準答案’,主動拓展自己的學習領域,并養(yǎng)成多思考的好習慣。”
最后,劉昌勝勉勵新生,大學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涵養(yǎng)品格的沃土。進入新的求學階段,深耕專業(yè)能造就“硬本領”,而優(yōu)良品德則是人生的“壓艙石”。希望同學們既要精進學業(yè)本領,還要修身立德,涵養(yǎng)格局胸懷,把“道濟天下”的精神融入人生征途,彰顯使命擔當。
當天,上海大學推出了一款“全明星陣容”的2025 年迎新主題視頻《出發(fā)吧!青年》,101 歲高齡的指揮家曹鵬,宇樹科技創(chuàng)始人、上海大學校友王興興,上海大學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著名導演賈樟柯,上海電影學院教師、著名歌手張杰等紛紛出鏡作新生寄語,用“熱愛”“思辨”“打破壁壘”“保持好奇”等關鍵詞激勵上大新生勇敢出發(fā)、奔赴夢想。
附:劉昌勝演講全文
莫負韶華 立擎未來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金風拂檻處,秋韻啟新章。今天,我們隆重舉行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共同見證來自全國各地的5158名本科生、6986名研究生,以及來自全球82個國家的728名國際學生,共1.2萬余名新生,在上海大學開啟人生新的篇章!在此,我代表上海大學、代表校黨委吳堅勇書記,向全體新同學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辛勤培育你們的家人和老師致以誠摯感謝!
百川赴海,菁英云集。你們憑智慧跨越書山題海,用汗水點亮理想星火,從五湖四海匯聚于上大。今年,學校在積極落實優(yōu)質本科擴容政策背景下,生源質量繼續(xù)提升,上海本科生平均分排位同比增長7個百分點,其中四成來自頂尖中學;外省生源七成位列特控線前10%,較去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河北省張子傲、顧成禹同學位列特控線前3.8%。碩士生總體報錄比達3.7:1。你們中有滿懷民生關切熱忱,從北大到上大讀研的李奧鑫宇同學;有熱愛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在全國“挑戰(zhàn)杯”大賽斬獲金獎的崔亞順同學;還有父母均為上大校友,接力夢想、續(xù)寫榮光的“上二代”蔣文瀚同學。今天還是陳玉玲、方俊逸等28名同學的生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祝你們生日快樂!
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成為光榮的“上大人”,與學校開啟一場雙向奔赴的成長之約,而上大的責任與榮光也等待你們用青春奮斗去融入、去承接、去發(fā)揚!

上海大學是一所賡續(xù)紅色血脈、培育時代英才的大學。成立于1922年的上海大學,是中國共產黨主導創(chuàng)辦并實際領導的第一所正規(guī)大學,彼時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黃埔”“北有五四時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時期的上大”的盛譽,在中國革命史和教育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從建校之初“養(yǎng)成建國人才,促進文化事業(yè)”的辦學宗旨到當下“養(yǎng)成強國濟世人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使命,學校始終厚植人才興國、人才強國的責任擔當,造就了一批擔負時代重任的先鋒人才:王稼祥、秦邦憲、李碩勛、關向應、張治中、丁玲、譚其驤、林國強、楊雄里、干勇、許杰等都從這里走出,為革命斗爭、民族獨立、國家發(fā)展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貢獻,在全球重要領域做出突出成績,為學校贏得了廣泛贊譽。
上海大學是一所以城市命名、與上海同頻共振的大學。學校深入服務上海發(fā)展,積極實施“五五戰(zhàn)略”,瞄準微電子、人工智能、生物醫(yī)藥、新能源、量子等科技領域開展持續(xù)科技攻關,為上??苿?chuàng)中心建設注入“上大力量”;聚焦城市社會治理、考古與文保、新海派文化、藝術技術、數(shù)字經(jīng)濟與管理等領域開展文化自信實踐,以思想引領與文化傳播,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設貢獻“上大作為”。在服務上海城市建設發(fā)展過程中,學校綜合實力持續(xù)提升,先后躋身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連續(xù)四年位列全球前30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國內高校第30,上海高校分類評價位列第5,被譽為國內發(fā)展最快的高校之一,實現(xiàn)了從深厚歷史底蘊向新時代卓越發(fā)展的跨越。
上海大學是一所踐行創(chuàng)新使命、勇立時代潮頭的大學。學校秉持“自強不息,道濟天下”的校訓精神,擔當“強國濟世”使命。聚焦前沿科技和“卡脖子”難題,服務國家高水平自立自強,錢偉長、徐匡迪、黃宏嘉、周邦新、孫晉良、張統(tǒng)一等“大國巨匠”在各自領域披荊斬棘,取得一系列永載科技史冊的成果。近年來,學校聚力打造戰(zhàn)略科技力量,獲批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重大成果持續(xù)涌現(xiàn):主持研發(fā)的碳碳復合材料,助力神舟飛天;攻克燃氣輪機單晶葉片制造難題,支撐重型燃氣輪機實現(xiàn)自主制造;自主研發(fā)的人形機器人突破動態(tài)平衡與智能控制核心技術,實現(xiàn)多場景靈活作業(yè),等等;在權威期刊Science、Nature、Cell發(fā)表論文16篇;獲國家級科技獎11項;新海派文化作品服務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獨領風騷,讓“上大智慧”在國家和上海城市發(fā)展中綻放光芒!

同學們,進入上大也意味著你們進入了從“考場答題”向“人生破題”的關鍵成長期,站在人生新起點,規(guī)劃好即將開啟的大學新生活,增長學識才干應對未來挑戰(zhàn)非常重要。當前,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節(jié)奏發(fā)生深刻變革:傳統(tǒng)產業(yè)轉型、新興產業(yè)領跑、未來產業(yè)生根……時代的變革已不是“十年一轉”的循序漸變,而是“一年千浪”的奔涌向前!你們在大學中的學習與選擇,應為明日應對時代之變、擔當強國大任夯實根基,應與飛速前進的時代同頻共振。在你們新程將啟之際,我和大家分享三點想法:
一、弘毅立志,錨定人生航向
“志者,學之師也?!绷⒅臼浅砷L之基,亦是成才之本?!昂胍恪辟F在抱負遠大、意志堅定;“立志”重在明確方向、矢志不渝,弘毅立志就是要以遠大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以堅強意志夯實成長之路。在完成高考進入大學后,首先要思考“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走什么樣的路?”,對標未來的人生目標來規(guī)劃大學的學習,這樣大學生活才有方向,才會更加主動。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蓖瑢W們,希望你們胸懷青云之志,厚植成長根基。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立志是成功的起點,你們要胸懷“國之大者”,把個人理想系于民族振興的經(jīng)緯,樹立心懷家國、利國利民的“大志向”,以拔尖之才學服務社會、貢獻國家,努力淬煉成經(jīng)世致用、德才兼?zhèn)涞臈澚褐?。希望你們力行跬步之功,澆灌夢想之花。遠大志向的實現(xiàn)是循序漸進、不懈攀登的過程,要落地于日常點滴積累和長期堅持,從小處做起,從難處下手,以攻堅意志突破瓶頸、以務實態(tài)度踐行目標,匯聚點點滴滴的進步,照亮夢想綻放的絢爛圖景。
你們的學長王興興在校讀研期間,就立志要探索高性能四足機器人的研制,他甘坐“冷板凳”,以日復一日地深耕和精益求精地鉆研,突破仿生機器人的技術難題。他用“十年磨一劍”的篤行,在世界機器人賽道上留下了令人矚目的印記,讓夢想的種子在日積月累的耕耘中,成長為支撐國家科技發(fā)展的參天大樹。

二、躬身立學,厚積成才動能
“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绷W是踐志之要,亦是成事之基。你們經(jīng)歷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驗,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歇一歇”,相反,大學才是真正“加速跑”的開始。在這里,你們既要錨定理想方向,更要以掌握學習方法為治學之要,在求知路上錘煉可支撐未來的核心本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蓖瑢W們,希望你們實現(xiàn)從“被動接受”向“自主學習”的轉變,夯實知識根基。你們要學會自主規(guī)劃時間,摒棄“老師不教不學,導師不找不做”的心理,主動制定目標、安排計劃、跟蹤進度。要善用學習資源,敏銳捕捉前沿領域研究進展,完成從“吸收知識”到“篩選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轉變。要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擺脫對“標準答案”的依賴,好問問題、問好問題,在發(fā)問和探索中挖掘事物本質。希望你們實現(xiàn)從“學知識”向“學能力”的轉變,提升創(chuàng)新本領。真正的卓越不在于記住多少知識,而在于使用知識解決多少問題,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科研訓練、項目攻關等,實現(xiàn)從單純地掌握知識點到構建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躍升。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不盲從權威、不迷信定論;善于在“交叉融合”中發(fā)現(xiàn)機遇,注重創(chuàng)新突破,努力探索未知、創(chuàng)造新知,不斷拓展人類認知的邊界,做本領域的先行者和引領者。
我校杰出校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林國強院士在學習時常?!白杂懣喑浴保粷M足于“尋找標準答案”,主動拓展自己的學習領域,并養(yǎng)成多思考的好習慣。他長期專注手性分子基礎科學前沿,在天然產物全合成、藥物分子研發(fā)等方面取得了眾多原創(chuàng)性成果,牽頭研制的廉價新型抗癌藥、抗組胺藥惠及無數(shù)患者。
三、修身立德,涵養(yǎng)品格風范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是修身之要,亦是做人之本。大學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涵養(yǎng)品格的沃土。進入新的求學階段,深耕專業(yè)能造就“硬本領”,而優(yōu)良品德則是人生的“壓艙石”。你們既要精進學業(yè)本領,還要修身立德,涵養(yǎng)格局胸懷,把“道濟天下”的精神融入人生征途,彰顯使命擔當。
“山不讓塵,乃成其高;海不辭盈,方成其廣?!蓖瑢W們,希望你們常懷包容之心,凝聚協(xié)作之力。你們來自天南海北,成長背景、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不盡相同,要走出地域局限,拓展認知視野,多換位思考,欣賞接納不同觀點,學會求同存異。要積極參加跨學科項目,主動培養(yǎng)系統(tǒng)思維與協(xié)作意識,在彼此協(xié)作中互利共贏,收獲成長。希望你們勇?lián)鷷r代之責,力行實干之為。大學學習不但要增長知識才干,更要磨礪品格,培育擔當。要以“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懷,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信念,勇挑重擔、攻堅克難,在挺膺擔當中錘煉本領;要以“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理念,淬煉自己的品性,指引自己的行為,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踏石留印”的干勁抓好學習和工作,用雙手托舉夢想,以實干成就未來。要反對精致的利己主義,不為短時的功利所誘惑,以長遠眼光代替短期算計,以集體價值超越個人得失,在躬身實踐中成就非凡業(yè)績。
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熬!睙o人艇團隊,錨定海洋強國戰(zhàn)略需求,面對跨學科協(xié)作的壁壘、海上試航的艱難險阻,他們以“為國鑄器”的實干擔當,以“集智攻關”的團結協(xié)作,通過群策群力打造無人艇中國方案,獲得多項競技比賽全國第一,成為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
同學們,新程已啟,莫負韶華!希望你們在上海大學這片深植紅色基因、厚育突破創(chuàng)新的沃土上,立志鑄魂、立學增智、立德修身,積蓄奔赴未來的力量,書寫無愧于自我、無愧于家國、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青春華章!
謝謝大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