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特展160件文物,講述長江文脈
奔騰不息的長江水,孕育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長江文明。
歷經時光沉淀,玉器、漆器、青銅器、金銀器、陶瓷器等無數文化瑰寶璀璨奪目,既是長江文明發(fā)展歷程的生動見證,也共同勾勒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壯闊圖景。澎湃新聞獲悉,9月23日,大型特展“江流萬古——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在地處武漢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正式向公眾開放,來自長江流域37家文博單位的160件/套文物精品匯聚于此,其中一級文物達40余件套。
展覽入口處,一件良渚文化獸面紋玉三叉形器靜靜佇立,它的神秘紋飾與后世商周青銅器紋飾有著驚人相通之處。這件來自長江下游的精品文物,見證著中華文明早期的精美與文脈延續(xù)。

良渚文化獸面紋玉三叉形器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精選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湖南博物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等三十七家文博單位館藏的長江文明相關文物精品160件/套。展出文物按所屬時代早晚有序排布,以便觀眾觀照不同器形的時代特征、演變過程和工藝特色,直觀理解長江流域不同時段區(qū)域間的文化差異與交流影響,感悟長江古代文明的發(fā)展高度。

展廳內,水波瀲滟的動感效果瞬間將“江流萬古”的氛圍感拉滿。五大單元——“瓊琚凝華”、“漆韻流光”、“鐘靈彝秀”、“浮光躍金”、“土火之藝”,分別對應玉器、漆木器、青銅器、金銀器和陶瓷器五大類器物。
“透物見人,以點到面,通過不同器類表現出來的文化和藝術特征,觀照整體文明演進歷程?!辈哒谷松蛎莱浇榻B,展覽創(chuàng)新性地以文物質地為載體,深入挖掘長江流域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文化交流、宗教信仰等多元信息。
新石器時代文物體現了長江流域文明起源階段的早期文化面貌和先民的精神信仰。浙江余杭瑤山遺址出土的獸面紋玉三叉形器,正面主體淺浮雕和線刻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神獸紋。

戰(zhàn)國 人乘龍形玉佩 荊州博物館藏
湖南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陶杯,表征著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的自然與神靈崇拜。湖北荊州熊家冢出土的戰(zhàn)國人乘龍形玉佩,龍蜿蜒回繞,呈現騰空而起的姿態(tài),有專家認為其寓意著逝者靈魂隨龍導引升天。
長江流域的漆文化是一部跨越8000年的美學史詩。 “漆韻流光”單元重點展示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的漆器精品,楚式漆器的龍鳳紋與漢代漆器的云氣紋精妙入微、相映成趣。
湖北荊州天星觀楚墓出土的豬形酒具盒,造型靈動可愛,色彩典雅古樸,既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漆器的典范之作,也是兩千多年前楚人輕奢野餐神器。

戰(zhàn)國 豬形酒具盒 荊州博物館藏
展覽將宏大主題與歷史細部相結合,展品選擇有所側重和取舍。漫步展廳,古人的雅致日常隨處可見,給觀眾以美的享受。江蘇鎮(zhèn)江丁卯橋唐代銀器窖藏出土的鎏金雙鸚鵡紋銀蓋盒,圓頂蓋,子母口,直腹下折成平底,矮圈足。蓋身裝飾有銜草鸚鵡、飛雁十只及變體蓮瓣紋帶、菱形連續(xù)紋樣等,小巧精美。
江蘇南京南宋墓出土的半月形薄片玉梳,和田玉質地,梳齒制作規(guī)整,梳背上采用透雕工藝細致雕琢出三朵盛開的牡丹和兩朵待放的花苞。這展現了南宋時期江南地區(qū)卓越的治玉水平,直觀展現了辛棄疾筆下女性插梳的美好形象。

南宋 玉梳 南京市博物總館藏
在青銅器展區(qū),河南南陽淅川徐家?guī)X楚墓出土的青銅神獸,造型奇特靈動,極富神秘美感,表現了楚人浪漫的精神世界。25件承載著上游巴蜀文化、中游曾楚文化和下游吳越文化的精美文物,不僅呈現了長江全域青銅文明的輝煌歷史,更是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對話”、交融的見證。

展出現場
浙江紹興漓渚鎮(zhèn)小步村瓦窯山出土的戰(zhàn)國原始瓷獸面鼎,仿青銅鼎形制,口沿一端塑一獸首,另一端置一走獸,頭露口沿,張嘴卷尾,似欲食鼎中之物。其釉色青黃,光亮潤澤,堪稱原始瓷中之珍品。
明代藩王的成套金銀首飾,翠繞珠圍,奢華繁復,配以展墻上的《吹簫仕女圖》,十分吸睛。展廳內,多處出片打卡點,吸引不少觀眾拍照留念;其中,南京江寧將軍山出土的鑲紅寶石金冠,堪稱明代金匠炫技之作,還原了明代頂流時尚。

明 鑲紅寶石金冠 南京市江寧區(qū)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藏
“盤龍城是夏商王朝設立在長江流域的統(tǒng)治中心,為長江流域帶來了青銅文明,推進了長江流域的文明進程?!北P龍城遺址博物院原院長、研究館員萬琳說,展覽延續(xù)了該院近年來年度大展的一貫追求,在扎實學術支撐的基礎上,從國內眾多文博單位精挑細選與展覽主題最契合的文物,其中包括不少新鮮出土的文物,同時不斷提升展陳效果的美學表現。
展覽空間營造及展廳藝術設計令人耳目一新,與展品時代特征相契合,營造沉浸式和具有時代感的觀展空間。

展出現場
從新石器時代玉器、楚國漆器、商周青銅,到宋代青瓷、明清金簪……一條展線看盡長江數千年綿延不絕的高超技藝,也表現出長江流域上中下游不同時期不同區(qū)域豐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展出文物
此次展覽將持續(xù)展至2026年1月4日。
(本文部分資料圖片據主辦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