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廉政明德苑】文物話廉 | 尊老敬老,兩千年前就有法律可依
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源遠流長,核心思想源于“孝悌”文化,強調(diào)對長輩的尊重與贍養(yǎng)?!抖Y記》明確“凡養(yǎng)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要求子女晨昏定省、飲食奉養(yǎng)?!吨芏Y?秋官?伊耆氏》“共王之齒杖”下鄭玄注曰:“王之所以賜老者之杖。鄭司農(nóng)云,謂年七十當以王命受杖者。今時亦命之為王杖。”稱王杖為齒杖,意為授于齒高者之杖?!抖Y記?月令》及《呂氏春秋?仲秋紀》也都有仲秋“養(yǎng)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的記載?!墩撜Z》也有“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的記載。

王杖十簡(甘肅省博物館藏)
甘肅河西地區(qū)氣候干燥、多沙礫,埋入地下的古代竹木制品不易朽失,甘肅省博物館就藏有數(shù)支出土于這里的木鳩杖,特別是還藏有1959年武威磨嘴子墓地出土的《王杖十簡》,這是國家頒布有關“王杖”的律令詔書出土的最早實物。這些出土文物是漢代尊老敬老制度的重要見證,充分印證了“尊老入律”的實際存在,為我們提供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養(yǎng)老保障制度第一手資料。
《王杖十簡》內(nèi)容為西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和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皇帝頒布的有關王杖制度的詔令,以及相關的典型案例。因出土簡為十枚,故稱“王杖十簡”。詔文明確規(guī)定了政府對70歲以上老人的種種優(yōu)待:“高年授王杖,上有鳩,使百姓望見之,比于節(jié)。有敢妄罵詈、毆之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廊第,行馳道旁道。市賣,復毋所與,如山東復?!薄澳昶呤谕跽?,比六百石,入宮廷不趨。犯(非)罪耐以上,毋二尺告劾。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迸c《王杖十簡》同時出土有鳩杖。磨嘴子墓地所出土的鳩杖多為松木質地,1984年武威五壩山墓地出土了一支最為完整的鳩杖,高197厘米,其中鳩高10.7厘米、鳩長21.2厘米,鳩身以白粉作地,用紅、黑兩彩繪出羽毛,雕工熟練,形象逼真。鳩腹下有圓形卯眼以納杖,杖身光滑堅實,為木之本色?!逗鬂h書?禮儀志》介紹賜杖之制時曰:“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

東漢彩繪木鳩杖(甘肅省博物館藏)
從簡文詔令可知,王杖主人的社會地位相當于六百石俸祿的官吏,可不拘禮節(jié)地出入官府,可在一般人禁止通行的馳道旁行走,不僅復除租賦徭役,做買賣還可免稅,甚至犯了一般性輕罪可不予追究。辱罵、毆打老人,以“大逆不道”論罪,并有多例地方官吏欺侮老人而被判處死刑的記載。這充分顯示了漢代統(tǒng)治集團以法律手段推行崇孝尊老政策的堅定性。
《王杖十簡》和木鳩杖的出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和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鞍偕菩橄取?,孝是德行養(yǎng)成的起點。今天,我們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來源 | 啄木鳥
原標題:《【廉政明德苑】文物話廉 | 尊老敬老,兩千年前就有法律可依》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