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展訊|看古羅馬眾神雕塑與罕見宋徽宗草書
這周,上海迎來多個重磅展覽:“古羅馬”文明大展將于11月11日登陸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以131件套珍品再現(xiàn)帝國史詩,其中包括高2米27的雕塑神王宙斯;第15屆上海雙年展已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啟幕,以“花兒聽到蜜蜂了嗎?”為主題,匯聚全球藝術家探索多元智慧;此外,“至扇至美”在上海博物館呈現(xiàn)百件宋元明清扇面書畫珍品,如存世最早的書法紈扇頁——宋徽宗趙佶《草書七言詩二句》。
近日有幾場“黃金”特展也耀眼矚目,南北輝映。北京首都博物館“黃金縷”展,呈現(xiàn)香港故宮館藏170余件三千年金器精華;安徽博物院“金耀九州”特展,云集三星堆、?;韬畹软敿壋鐾两疸y文物;武漢博物館的“易水寒光”展,為年度大展,聚焦400余件宋遼金銀器窖藏。
上海
羅馬 羅馬:從奧林匹斯到卡皮托利
展期:2025年11月11日-2026年5月5日
地點: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展覽以古羅馬文明的演進脈絡為核心,通過“眾神的傳說”“帝國的榮耀”“生活的盛宴”三大主題單元,全景式鋪展古羅馬從神話起源到帝國興衰的史詩歷程,131件(套)珍貴藏品中,絕大多數(shù)為首次亮相上海。
第15屆上海雙年展“花兒聽到蜜蜂了嗎?”
展期:2025年11月8至2026年3月31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將呈現(xiàn)67位/組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藝術家的逾250件作品。上海雙年展(Shanghai Biennale)始創(chuàng)于1996年,是中國大陸首個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也是亞洲最富影響力的當代藝術盛事之一。此次雙年展以“花兒聽到蜜蜂了嗎?”為主題,在關注人類智慧的同時,也將非人類智慧納入考量,探索不同智慧模式的交匯。
至扇至美——上海博物館藏歷代扇面書畫名品展
展期:2025年11月14日-2026年2月22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

展出館藏宋、元、明、清及現(xiàn)代不同時期名家精品扇面書畫百件,其中不乏宋元名家繪紈扇頁,如存世最早的書法紈扇頁——宋徽宗趙佶《草書七言詩二句》、元代盛懋《秋江垂釣圖》等。
華彩六盤:寧夏固原文物精品展
展期:2025年7月9日- 11月17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呈現(xiàn)三百余件來自六盤山下的精美文物,包括姚河塬西周遺址出土的卜骨,李賢墓出土的壁畫、凸釘玻璃碗、鎏金銀壺,以及隋唐史氏家族墓壁畫等。
紅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
展期:9月26日-11月23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

與東京國立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通過127件文物,系統(tǒng)梳理中國漆器的藝術成就。其中來自日本收藏機構的展品112件,約半數(shù)為傳世罕見的宋元漆器珍品,更是此次展覽的重要看點。
九曲黃河 馬背長歌:鄂爾多斯草原文化展
展期:2025年10月17日 - 2026年1月4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西樓

展出近150件文物,觀眾能近距離感受融合了黃河、長城、草原三大文化的鄂爾多斯民俗,領略來自北方草原的風土人情。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2025上海)
展期:2025年10月18日至2026年1月18日
地點: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

本次展覽匯聚約800件/套廣東美術精品力作,以七個主題板塊與三個特別專題交織敘事,呈現(xiàn)立體的廣東美術發(fā)展史圖鑒,其中包括黎雄才11米長的巨作《迎客松》、關山月代表作之一《綠色長城》等。
“杯水-流動的盛宴”
展期:11月8日至11月23日
地點:明徹山房藝術空間(博樂路70號)

70年前吳大羽、張功慤合作的《男孩與玻璃杯》成了這一展覽策劃的靈感,展覽還包括閔希文、周長江、伊靈、莊藝嶺、季平、唐偉華、蔣奇谷、花花、徐善循、楊建勇、汪家芳、俞中保、陳翔、劉春杰、丁設、施政、汪東東、余啟平、洪健、趙宏、奚耀藝、顧村言、曾澤元、蔣吟、海銓、Marc Truckbrodt等的作品。
偶然!激浪派!
展期:2025年9月26日 - 2026年2月22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覽將呈現(xiàn)一批現(xiàn)代藝術史上教科書級人物的作品,包括馬塞爾·杜尚、約翰·凱奇、喬治·布萊希特等。展覽通過 11個章節(jié),展出200余件蓬皮杜中心館藏,追溯了激浪派發(fā)展歷史,并延展至今日對藝術邊界等議題的思考。
2025年(第十一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暨(第四屆)全國青年藝術邀請大展
展期:11月5日-16日
地點:海派藝術館(新鎮(zhèn)路1536號)
展覽沿用歷屆版塊劃分,由兩個版塊構成, 一為“青藝·視界” 版塊,版塊將呈現(xiàn)2025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青年策展人計劃成果展,二為“青藝·起點”版塊作為獨立項目將呈現(xiàn)2025第十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城市漫游”招募入選作品展。
羅丹:現(xiàn)代雕塑的啟承
展期: 延期至2026年3月26日
地點:上海羅丹藝術中心(原上海世博會法國館)

展出106件羅丹原作,包括《思想者》《青銅時代》《夏娃》《巴爾扎克》《加萊義民》等6件法國羅丹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構筑南宗:董其昌藝術研究特展
展期:9月23日 - 12月22日
地點: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
遴選上海博物館、松江區(qū)博物館、程十發(fā)藝術館收藏的元明清書畫文物25件,系統(tǒng)梳理以董其昌為核心的南宗繪畫理論的生成與發(fā)展。
鐵筆東渡:吳昌碩、錢瘦鐵與橋本關雪的藝術對話
展期:9月17日 - 12月21日
地點:吳昌碩紀念館

本次特展以三位藝術家的交往為主線,通過他們合作的作品與往來物證,生動再現(xiàn)了那段跨越國界的藝壇佳話。
尋光2010——紀念上海世博會舉辦15周年
展期:10月31日 - 12月28日
地點: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它沒有采用宏大的歷史敘事,而是別出心裁地聚焦于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透過泛黃的舊照,聆聽與世博聯(lián)結的普通人的心聲。
方塔園歷史展
展期:10月25日起
地點:松江方塔園
今年是馮紀忠先生(1915—2009)誕辰110周年。為紀念這位在中國現(xiàn)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物,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聯(lián)合各界,持續(xù)發(fā)起了多場紀念活動。
無意的瞬間
地點:寶龍美術館
展期:2025年11月8日—11月23日

藝術家魯?shù)な且晃弧八查g捕捉者”,他的作品并不僅僅是肖像和云朵,建筑或人物,而是一個個生活中轉(zhuǎn)瞬即逝的瞬間。它們沒有宏大的意義,但是深深地植入藝術家的記憶和日常生活。展覽為上海油畫雕塑院第七屆油畫學術系列展之一。
追痕,定格時空記憶
展期:至11月30日
地點:大滬聯(lián)合藝術空間

位于上海市茂名南路的大滬聯(lián)合藝術空間曾于2019年入圍上海最美公共空間,開放至今已舉辦了七十多場藝術展覽及美學活動。這一藝術空間11月底即將搬遷。近日,該空間舉辦了最后一場告別秀。邀請曾經(jīng)在這里參展的藝術家與公眾來此涂鴉畫畫,在展墻上留下痕跡與記憶。
時至骨自換——蘇小松藝術特展
展期:2025年11月7日—11月16日
地點:程十發(fā)美術館

展覽呈現(xiàn)了畫家蘇小松近年創(chuàng)作的具有宋元繪畫正脈氣息的近百件山水、人物、花鳥作品,展現(xiàn)了新古典主義海派繪畫在當下語境下的獨特價值。
我還有一片花園——韓健個展
展期:11月15日—12月11日
地點:Maison Uma Wang 美學空間

展出韓健近年來的部分代表作品,與 Maison Uma Wang 的空間特質(zhì)巧妙契合。作為家居造型師兼家居平手出身的藝術家,韓健的繪畫主題跨越廣泛,從日常器物、人物特寫到虛構場景、建筑,媒介涵蓋油畫、水彩、鉛筆畫等。
當代說唱俑——劉世軍雕塑展
展期:2025年11月21日—2026年1月21日
地點:德鄰1935藝術空間(崇明路70號)

展覽集中展出雕塑藝術家劉世軍以漢代出土的說唱俑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20余件無五官、身形夸張的當代雕塑,揭示了現(xiàn)代社會中人類欲望的永恒性。
回&人間值得 —— 岳冬藝術展
展期:11月15日-24日
地址:黃浦區(qū)中山東二路8號G層(外灘八號浮世畫廊)

岳冬(1975-2025),山東泰安人,曾是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2013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融藝術空間,定居上海并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本次展覽作為岳冬藝術生涯中,較為全面的一次帶有回顧性的紀念展,系統(tǒng)呈現(xiàn)其摩登女性、佛像和漢字書寫藝術三個系列作品,引領觀眾走入一場關于生命、藝術與回響的精神對話。
北京
九重之下——故宮造辦處舊址考古成果展
展期:2025年11月4日至2026年2月8日
地點:故宮永壽宮

本次展覽聚焦故宮造辦處舊址考古成果,共展出文物166件(套),包括兩個單元。
黃金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藏古代金器展
展期:2025年10月22日 - 2026年3月1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匯聚了170多件珍貴的古代金器,全面展現(xiàn)了中國超過三千年的黃金工藝成就。
貴在意·致敬經(jīng)典 中國美術館藏寫意美術作品展
展期:10月28日-11月30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覽匯集了近600件藝術作品,時間跨度從古代大師一直到當代青年藝術家,從八大山人、石濤、鄭燮、任伯年、吳昌碩到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以及吳冠中、趙無極等人的作品。
賀蘭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
展期:9月30日—12月14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在參展的103件/套西夏文物精品中,其中共有33件(套)一級文物,涵蓋瓷器、金銀器、碑刻、雕塑等多種類型。
“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特展
展期:9月30日至12月30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出文物200件(套)。東晉《伯遠帖》、唐代韓滉《五牛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黃庭堅《諸上座帖》以及蓮鶴方壺等重要文物均同時亮相此次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最近一次公開展出是2015年,距今已有10年。
墨韻文脈:河南漢唐藝術展
展期:2025年9月19日 - 12月14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此次展覽匯集了來自河南博物院、龍門石窟研究院、洛陽博物館等十二家文博單位的130余件(套) 文物及相關展品。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賓藝術特展
展期:2025年7月23日—2026年1月11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3、南4展廳

展覽將以92件油畫和素描作品,系統(tǒng)呈現(xiàn)繪畫巨匠伊利亞·列賓的藝術生涯,以其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為線索,為觀眾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本次展覽匯聚了俄羅斯兩大藝術機構珍藏,大規(guī)模呈現(xiàn)列賓藝術全貌。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遺址專題展
展期:8月28日 - 11月28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聚焦被譽為“北京城之源”的房山琉璃河遺址,展出琉璃河遺址80年來出土的180件(套)文物,其中39件(套)為重要青銅器,113件(套)為首次公開展出。
江蘇
NAFI2025南京國際藝術季
展期:至11月16日
地點:南京四方藝術湖區(qū)美術館

本屆藝術季以“疊影”為主題,通過影像媒介探討記憶、技術、身份與觀看之間的復雜關系,標志著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自2019年創(chuàng)立以來的重要轉(zhuǎn)型——從以交易為核心的博覽會升級為以策展為導向的藝術季。
動靜無盡:館藏花卉主題藝術杰作
展期:10月24日起
地點:南京德基藝術博物館

展出數(shù)量增至140件/組,其中近三分之一為首次展出的新增藏品。其中,印象派名家雷諾阿的《瓶中花》與畫中雷諾阿家族舊藏馬約里卡陶瓶在10月23日開箱并放入展柜,《瓶中花》中的花瓶在雷諾阿至少六幅作品中出現(xiàn)過。
東方光影志:美術片《大鬧天宮》跨媒介藝術展
展期:2025年9月23日 - 2026年1月6日
地點:江蘇省美術館

陳列《大鬧天宮》原始分鏡手稿、美術設定、臺本等文獻,還原這部經(jīng)典動畫誕生的幕后故事。
萬相:中國傳統(tǒng)色彩之美
展期:2025年10月1日 - 待定
地點:南京博物院

亮點展品包括新石器時代透雕人鳥獸玉飾件、南朝青釉蓮花紋雞首壺、明洪武黃釉龍紋琉璃瓦當、清雍正礬紅葫蘆紋瓷水盂等。
“鑄河山——中國青銅時代的兵器”特展
展期:2025年10月1日 - 2026年1月4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西館

展覽由夏商周三代的兵器切入,匯聚了來自全國8家文博單位的近200件套珍貴文物等。本次特展還同步開設了“吳地鑄劍所”主題快閃店,觀眾甚至可以請“鑄劍師”為自己打造專屬寶劍。
三羊開泰耀東吳——周瘦鵑、鄭逸梅、陶冷月藝術文獻展
展期:10月28日 - 12月15日
地點:蘇州大學博物館

展覽聚焦周瘦鵑、鄭逸梅、陶冷月三位藝文大家的友情與文藝成就,特別展出了他們相贈、合作的書畫作品以及其本身的書畫、信件和手稿三百余件。涵蓋書畫、信札、成扇、手稿、老照片、報紙、期刊、圖書等多種類型。
涼州:文化想象與歷史真實
展期:7月25日 - 11月23日
地點:吳文化博物館

展覽分為“文明星火的傳遞”“河西四郡”“五百年間延綿一脈”等六個敘事單元,展出文物包括新莽大泉五十銅錢范、北涼千佛壁畫、西夏文手抄文書等代表性藏品。
浙江
“殷契密語 漢塞尺書”殷墟甲骨和居延漢簡展
展期:10月1日-11月30日
地點:天一閣博物院

聚焦“20世紀初中國四大古文獻發(fā)現(xiàn)”中時代最早的殷墟甲骨與居延漢簡,帶領觀眾溯源中華文脈。
城中有座山——杭州吳山的歷史空間
展期:2025年9月25日-2026年1月5日
地點:杭州博物館
展出217件文物展品,通過“吳山之源”“千年回響”“文脈流觴”“英杰足跡”“山魂永續(xù)”等五個篇章,串起吳山的往昔記憶,講述杭州城市變遷、文脈傳承與市井溫情。
從江南到嶺南:良渚文化與石峽文化聯(lián)展
展期:2025年10月1日 - 2026年1月5日
地點:玉架山考古博物館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300年,主要分布于長江下游的環(huán)太湖地區(qū);石峽文化距今約5000-4000年,廣泛分布于粵北地區(qū)。共陳列來自良渚文化與石峽文化的156件(套)文物,全面呈現(xiàn)兩個文化的獨特面貌。
漢聲個案研究:花的哀——阿海個展
展期:2025年11月15日-12月15日
地點:人可藝術中心(中山北路1號)

展覽由人可藝術中心創(chuàng)始人何勇淼策展,藝術家、詩人楊鍵擔任學術主持,共展出藝術家阿海的四十余幅新近作品,重點聚焦其近年融入生命哲思的創(chuàng)作突破。阿海是中國當代重要的水墨藝術家之一。此次展出的近作中,靜物與山水題材尤見新意。畫面不僅捕捉了山河萬物的凋零意象,亦映照出內(nèi)心的哀愁與寂寥。
對話·龐貝: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龐貝文物展
展期:2025年10月1日 - 2026年3月8日
地點:杭州西湖博物館

展覽匯集了來自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珍貴館藏,通過壁畫、雕塑、玻璃器、陶器、金屬器等各類文物,多維度重現(xiàn)龐貝古城的歷史面貌與藝術成就。
山西
應縣木塔——千年木構的奇跡與回響
展期:2025年9月21日-2026年1月4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

依托130余幅近年來專業(yè)調(diào)查獲取的高清影像,系統(tǒng)梳理了應縣木塔的建筑遺存、宗教藝術及文物。
山東
我家的兩岸故事
展期:10月31日-2026年3月1日
地址:山東博物館一樓4號展廳

展覽精選136件展品、50部紀錄影片及186張歷史照片,以“遷臺軌跡”“渡海離鄉(xiāng)”“落地成家”“我是山東人”“思鄉(xiāng)返鄉(xiāng)”等六大主題展區(qū),呈現(xiàn)不同時代人物的生命故事,拼織出大時代的遷徙圖景。
天津
君子之交淡如水:李叔同誕辰145周年紀念展
展期:2025年10月23日 - 2026年1月30日
地點:天津博物館
一個視角獨特的展覽,它沒有全面回顧大師的生平,而是聚焦于他與幾位摯友之間“君子之交”的動人故事。
安徽
金耀九州——中國古代金銀器的文明印記特展
展期:2025年9月28日到2026年1月6日
地點:安徽博物院蜀山館

展覽“頂流”文物云集,集結了來自三星堆、?;韬?、法門寺、明定陵等全國重要考古遺址的精品文物。
河北
方寸春秋——中國古代璽印展
展期:9月27日至12月25日?
地點:河北博物院

分為“印宗秦漢”“印治四方”“印傳千秋”三個部分,通過300余件文物展示中國古代璽印的演變歷程,包含故宮博物院等13家文博機構的皇家璽印實物。
福祉無疆:宮藏里的吉祥萬象
展期:2025年1月22日 - 12月31日
地點:承德博物館

共陳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院收藏的81件(套)宮廷文物,包括瓷器、漆器、玉器、服飾、佛造像等。
河南
“匏韻天成”山西趙卿墓出土青銅匏壺特展
展期:9月26日 - 12月21日
地點:河南博物院

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發(fā)現(xiàn)一座保存完整的春秋時期晉國大墓“趙卿墓”。是迄今所見春秋時期等級最高、規(guī)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資料最完整的晉國高級貴族墓葬。本次展出的青銅匏壺即出土于趙卿墓。
廣東
互利天下:廣東外貿(mào)一千年
展期:2025年10月15日-2026年10月15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覽匯聚廣東省博物館及全國多家文博機構珍藏的逾200件(套)文物,以廣東千年外貿(mào)發(fā)展脈絡為主線,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海上貿(mào)易文明對話。
云南
契丹印跡——內(nèi)蒙古遼代文物精品展
展期?:2025年10月1日—2026年1月5日
?地點?:云南省博物館

展出來自內(nèi)蒙古博物院、阿魯科爾沁旗博物館等6家文博機構的160件/套文物,以時間順序梳理契丹從興起到消亡的歷史,涵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生活細節(jié)。?
四川
遠方的邂逅:意大利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館藏展
展期:8月8日 - 11月16日
地點:成都市美術館A區(qū)

本次展覽匯集意大利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藏7國51位藝術家的66件作品,代表藝術家包括巴勃羅·畢加索、克勞德·莫奈、奧古斯特·雷諾阿、亨利·馬蒂斯、喬治·莫蘭迪、古斯塔夫·庫爾貝、保羅·克利、薩爾瓦多·達利等。
騎鶴下?lián)P州 花滿錦官城:五代十國時期的雙城記
展期:2025年9月29日 - 2026年3月31日
地點:成都永陵博物館
展覽以五代十國時期揚州與成都 “雙城記” 為核心主題,本次展覽共匯集130件文物,全面呈現(xiàn)五代十國時期揚州與成都的歷史風貌。來自揚州的鏨刻金佛造像、人形銀棺飾、鶴形銀棺飾,以及尋陽長公主墓出土木俑,為首次在成都集中公開展出。
湖北
江流萬古: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
展期:2025年9月23日 - 2026年1月4日
地點: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匯集來自37家文博單位的160件(套)文物,串聯(lián)長江流域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文明發(fā)展歷史、器作工藝特色與藝術成就,呈現(xiàn)長江古代文明在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易水寒光 易縣大北城宋遼金銀器窖藏展
展期:2025年9月27日 - 2026年1月5日
地點:武漢博物館

聚焦易縣大北城出土宋遼金銀器窖藏,呈現(xiàn)400余件(套)文物,通過饌器、貨幣、飾品、雜件四個部分展示這批窖藏的獨特面貌,以此反映宋遼時期北方民族與中原文化的交融互鑒。
甘肅
東方微笑 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藝術展
展期:9月10日-12月10日
地點:甘肅簡牘博物館

展覽匯集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及甘肅、河南、山西、四川等全國8省23家文博單位的127件(套)珍貴文物,其中一級文物多達50件(套)。展品類型涵蓋中國歷代金銅佛教造像、重要窖藏與遺址出土佛教造像以及四大石窟造像。
江西
帝國南疆——西漢南越國歷史文化展
展期:9月26日 - 12月26日
地點:南昌漢代?;韬顕z址博物館

共展出125件/套來自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等地的出土文物。此次展覽是南越國與?;韬顕氖状巍翱鐣r空對話” 。兩者同處西漢帝國南疆,但各有特色:南越國融合中原與百越、溝通陸海,彰顯開放包容;?;韬顕鴦t承襲王侯禮制,折射西漢盛世輝煌。它們的并列展出,立體勾勒了從西漢初期至中晚期南方地區(qū)的社會風貌,實證了西漢時期多元一體的宏大格局。
湖南
佛光金影——院藏歷代金銅佛像藝術
展期:2025年6月12日-2026年5月19日
地點:湖南博物院湘博三樓專題三廳

展覽聚焦湖南博物院藏百余件金銅佛造像精品,展覽共分四個部分,展現(xiàn)魏晉以來一千余年間經(jīng)典的佛教造像風格與藝術流派。
陜西
吉金·中國——中國青銅文明的興起與繁榮
展期:5月18日-11月17日
地點:陜西歷史博物館

聚焦中國青銅文明的發(fā)展脈絡,通過三大單元、341件(套)來自全國51家文博單位的文物,系統(tǒng)呈現(xiàn)了夏商周三代青銅文明的興起、繁榮及其對中華禮樂基因的塑造。
文明初光——隴中彩陶藝術展
展期:至12月31日
地點:陜西秦嶺博物館
匯聚了來自隴中大地8家文博單位的149件(組)珍貴彩陶,引領觀眾穿越時空,步入史前中國那個星光燦爛的“初光”時刻,感受先民凝土成陶的審美情趣。
臺灣
“甲子萬年”特展
展期:2025年10月4日-2026年1月4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門類涵蓋書法、繪畫、器物、古籍善本、檔案文獻等,共呈現(xiàn)153件/組文物。晉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北宋蘇東坡書《黃州寒食詩》、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 、宋黃居寀《山鷓棘雀圖》、金武元直《赤壁圖》5件國寶級書畫名跡限期展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