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潮涌大灣區(qū),世界次元壁要破!
大灣區(qū)的潮,正在沖擊新的經濟巔峰!
其中,重頭戲將是全球新消費市場。
11月9日晚,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盛大開幕式正式拉開了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戰(zhàn)幕。本屆全運會11月9日至21日在廣東、香港、澳門舉行。

這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全國性大型綜合賽事,也是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賽期最長、承辦城市最多的一屆全運會。
而在廣州,全運會的潮涌背后,還有更多高燃行動在全力釋放熱量。
10月31日下午,廣州市舉行第二批“城市合伙人”集中授牌儀式。
10月29日晚,廣州空氣里有潮濕的風,也有一種被點燃的興奮。
廣州“城市合伙人”主題活動之“廣州之夜·比音勒芬時尚大秀”正在這里舉行,同時也拉開了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倒計時序幕。
今年2月,廣州市政府發(fā)布“城市合伙人”計劃,向全球發(fā)出了一份不同尋常的邀約:邀請愿意與城市共同成長的企業(yè)、機構與個人,成為廣州的“奮斗共同體”。

不同于傳統(tǒng)的“政府主導、企業(yè)贊助”模式,這一次,廣州嘗試讓城市與企業(yè)站到同一個坐標上,建立平等、共治、共享的關系。
國慶中秋雙節(jié)假期臨近尾聲,2025廣州動漫游戲盛典(AGF×CICF)也已圓滿收官,從10月2日至5日,匯聚全球千余個頂尖品牌、7000余款IP周邊產品,舉辦超百場特色活動,共吸引超45萬人次到場。
今年5月,廣東發(fā)布推動文化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六大“政策包”,多次強調“大灣區(qū)協同”概念。
涵蓋影視、演藝市場、動漫影視、網絡游戲、電子競技、網絡視聽等6大領域,共87條具體舉措,真金白銀地提供支持。

具體可通過哪些機制、策略推動廣州、深圳等省內城市與港澳的動漫游戲資源互通?
如何理解“全球動漫影視創(chuàng)新走廊”的規(guī)劃?
廣東是動漫、游戲產業(yè)大省,也是影視、文旅、會展、潮玩等產業(yè)的強省,如何進行跨界聯動,讓產業(yè)加強協同發(fā)展,相得益彰?
每年國慶都是漫展、游戲展密集時期,您如何看待這些展會的作用,又面臨哪些挑戰(zhàn)?
從人才到產業(yè)布局,再到出海,廣州應如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在二次元、谷子、電競等相關經濟、產業(yè)中更進一步,迎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與紅利?
廣州的本土動漫、游戲的原創(chuàng)IP影響力有限,頭部作品稀缺,IP商業(yè)化轉化效率較低。
此外,本地優(yōu)質內容、線下體驗場景(如主題街區(qū)、沉浸式劇場)供給不足,中小企業(yè)面臨融資難、盜版侵權等問題,從上到下要如何改善這些短板?
對此,南方都市報記者陳澤然、南風窗記者喬悅分別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僅僅從二次元一個角度,廣州、廣東乃至大灣區(qū),只要協同就大有可為!
廣州、深圳不缺游戲大廠,廣東也不缺游戲基因。
關鍵在于港澳多年在漫畫、武俠上的積淀,和廣東的游戲大作之間并沒有形成風格交互。
前者濃烈的港漫風、新武俠體驗,但有點老式。
后者有日漫影子、仙俠路線,盡管吸金但缺少文化沉淀。
雙方強行融合,很容易水土不服,或者可以通過“大灣區(qū)協同”,在雙方產品中,互相植入對方一些元素,增加熟悉度、認同感,并逐步形成動漫影視游戲上的新嶺南口味。
不得不說,產業(yè)協同很重要。
東莞的潮玩,能否為廣州一直出海困難的仙俠游戲,用潮玩做尖兵,在海外市場創(chuàng)造認知度,就是一種打法。

不同領域的大廠之間,是可以給基于二次元的共同土壤,尋找突破口。
尤其是線下實體經濟的文旅,更可以將優(yōu)質的廣東游戲、動漫IP融入進去。
例如效仿萬歲山武俠城,借鑒游戲經驗,開展實景劇本殺嘗試,同時借助游戲公司在VR、AR等領域的探索和落地產品,融入到景區(qū)之中,打造更多元體驗。
此外,廣東的特色文旅景點,都可以有游戲“分景點”,并成為游戲的重要劇情承載,讓玩家“人不至、景已熟”。
這一點上,《刺客信條》已經打了樣,可以借鑒。
同時,在展會角度,廣東完全可以在展會中,盡可能多的加入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展會不再只是展示,而是可以玩樂,此前小紅書在上海的痛島,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而仙俠風濃郁的廣東,則可以讓展會變成古風愛好者、二次元粉絲、漢服體驗者和武俠愛好者的旅游目的地,次次展會皆有不同,還能聯動游戲、影視,引發(fā)反復打卡的網紅效應。
具體到協同的方式方法上,也有講究。
例如廣州偏科在游戲上,電競則有所不足,這時候應該拋開門戶之見,和天然有電競優(yōu)勢的深圳,潮玩基礎的東莞進行深度聯合,優(yōu)勢互補,而不是吃獨食。
如此才能不做大而全、專注小而美,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共同“繁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