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桔香里的歲月長歌
晨霧未散時,快遞員的敲門聲叩開了沉寂的清晨。捧回沉甸甸的紙箱,指尖觸到縫隙里滲出的星星點點的橙紅,我仿佛已嗅到了故鄉(xiāng)的氣息。
小心翼翼地剝開層層舊報紙,金鈴似的砂糖桔簌簌顫動,每個果實都裹著層薄霜,像是北方的雪意跋涉千里,最后凝結(jié)成南國枝頭的清甜。哥照例在箱底壓著張紅紙,歪斜的“大吉”二字被水汽洇得微皺,像是歲月本身留下的紋路。
記憶的藤蔓攀回童年的院角。我家那棵桔子樹總在深秋掛滿燈籠般的果實,橙紅的色澤點亮了蕭瑟的季節(jié)。哥哥赤腳攀上青磚墻頭,衣兜裝著渾圓的果實,衣襟被汁水浸得透亮。我們蹲在井臺邊剝桔子,指甲縫里滲進的酸澀能留到冬至。
那些年,哥哥總把最飽滿的幾顆藏在瓷罐里,等我生日當天掀開蓋子。橙黃果實裹著白霜,像捧著一罐凍住的陽光。記得十歲那年天氣驟冷,瓷罐里的桔子凍成了冰疙瘩。哥哥蹲在灶前烤火盆,把桔子放在余燼邊暖著。橘皮焦香混著柴煙在屋里游走,比年夜飯的臘味更先喚醒年關(guān)的暖意。
后來我去省城念書,綠皮火車載著少年奔向山外的世界。站臺上,哥哥塞來鼓鼓囊囊的布袋,隔著帆布都能摸到果實凹凸的紋路。在大學宿舍鐵床的月光里,我數(shù)著桔瓣上的經(jīng)絡,總想起他蹲在郵局柜臺前填包裹單的樣子——藍墨水在匯款附言欄小心翼翼地寫下“給弟弟過生”,筆畫鄭重得仿佛在謄抄經(jīng)文。
中年時節(jié),快遞單成了新的信箋。哥哥的字跡愈發(fā)滯澀,卻始終記得在備注欄寫下那幾個字。有次出差路過老家,撞見他戴著老花鏡比對物流價格,枯竹般的手指在手機屏上遲疑滑動。
窗外的桔子樹早已砍去。茶幾玻璃下壓著的,是我們年少時用桔皮拼的生肖畫,邊緣蜷曲成記憶的弧度。他忽然從樟木箱底翻出個鐵皮盒,里面躺著三十張匯款單存根,最舊的那張印著1993年的郵戳,附言欄里褪色的字跡一下子撞碎我的淚腺。
今年霜降后視頻通話,屏幕那頭的哥哥舉起個竹篩:“看,給你留的砂糖桔?!辩R頭掃過,晾曬的桔皮已在潮濕的空氣里風干成褐色云片。我突然看清他兩鬢的雪色,竟與二十年前枝頭的初霜如此相似。
那些跨越千山萬水的果實,原來早將春秋的更迭釀成了糖分,把地理的間距熬成了糖霜。他說新栽的桔樹剛過腰高,等來年掛果時,要教我女兒辨識向陽果子的甜。
此刻晨光漫過窗欞,砂糖桔在瓷盤里漾出暖色。剝開的瞬間,清冽氣息裹著舊年月?lián)涿娑鴣?。窗臺上風干的桔皮蜷縮如小船,載著三十載晨霜暮雪,在記憶的長河里靜靜漂轉(zhuǎn)。玻璃罐里攢著的紅紙簽漸次泛黃,“大吉”的墨痕卻一年濃過一年,仿佛那些未出口的牽掛,都在方寸紅箋上開成了永不凋零的朱砂梅。瓷盤邊靜靜躺著今年的快遞單,條形碼下藏著行小字:“收件人特殊要求:輕拿輕放?!倍潭處鬃?,滿是溫柔與細致。
暮色漸沉時,我拍下果盤里最后三顆桔子發(fā)給哥哥。視頻邀請立刻亮起來,鏡頭里他正把新曬的桔皮穿成串,背后白墻上晃動著早年我們二人的合影。哥哥忽然轉(zhuǎn)過手機,讓我看院角那株新栽的桔樹苗——不過三尺高的細枝上,顫巍巍地開著兩朵白花,像是歲月不小心漏下的星光,熠熠生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