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熱評:渾身是假的“南郭先生”為何會成為首席科學家?

近日,江蘇科技大學發(fā)布消息稱,針對該校教師郭某涉嫌學術不端的舉報,“經調查取證,認定郭某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并解除聘用協議。該高校還表示,已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
從通報看,郭某造假確有實錘。此前,他被舉報涉嫌學歷造假、學術造假、侵占國家科研經費等,還被指僅有高中學歷,卻堂而皇之地進入高校擔任學術要職。
從校方等機構發(fā)布的簡歷看,郭某頭頂無數光環(huán),令人眼花繚亂。問題是,郭某履歷涉嫌造假。有媒體證實,他以陜西省高考狀元考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專業(yè),是假的;所謂“三一集團歐洲公司總工程師”的身份,是假的;發(fā)表SCI論文170余篇,提出“孿晶界密度與強度非線性關聯”理論,是假的;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也是假的……一言以蔽之,郭某渾身是假,含金量頗高的簡歷是包裝出來的。
世上從不缺少騙子,也不乏學術騙子。弄虛作假,沽名釣譽,正是為了撈資源、取名利。但像郭某如此膽大,造假程度如此之甚,還是令人有些愕然。
更令人費解的是,郭某的很多造假頗為低級,一查便知,比如冒名陜西省高考狀元,著實拙劣,為何一直未被證偽?如此一身是假的偽專家,是如何進入堂堂高校被視為香餑餑的?僅有高中學歷,卻長驅直入“混”進高校并擔任首席科學家,究竟是郭某膽子太大還是相關機制漏洞太大?
據報道,郭某被引入江蘇科技大學,已有兩年之久。在引進之前,有無精準查證?在引進后,有無真正考察?俗話說,“紙包不住火”,而郭某長達兩年沒有露餡,一直濫竽充數,誰該承擔責任?
高校延攬人才是常態(tài),求賢若渴是好事,但不能揀到筐里都是菜,也不能把“南郭先生”當成寶貝。如果不分妍媸,一見光環(huán)照人就奉為大咖,必然后患無窮。
就目前而言,郭某事件仍有很多疑問待解。涉事學校已向公安機關報案,隨著警方介入,真相或將逐步呈現出來。學術不端、履歷造假,絕非“關起門來的家事”,一旦涉及違法犯罪,就必須接受法律的審視與制裁。
“籬牢犬不入”。反思郭某事件,從源頭上汲取教訓,方為要務。比如引進人才時,嚴謹的引進流程不可或缺,多重關卡的精密篩查是應有之義,深入的背景調查、廣泛的同行評議不能流于形式。對于有海外經歷的學人也不能缺乏行之有效的核實手段。否則,“南郭先生”就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濫竽充數。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堅持源頭治理,筑高人才引進的“防火墻”,是確保招到真人才的前提。完善全流程監(jiān)督機制,才能擠壓造假空間,讓投機取巧者無處遁形,才能真正守護學術純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