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乱伦|手机AV永久免费|澳门堵场日韩精品|日本性爱欧美激情|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国|欧美国产麻豆婷婷|99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姬喷水|婷婷内射精品视频|日本欧洲一区二区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探訪伊斯坦布爾④|多族群的精神空間

馬特
2019-06-06 20:49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在中國,人們提到奧斯曼帝國的滅亡,常常會認為,似乎是一戰(zhàn)的失敗讓民眾對蘇丹不滿,然后推翻了蘇丹建立了共和國。但在土耳其國內(nèi),人們稱其為土耳其獨立戰(zhàn)爭,是一戰(zhàn)戰(zhàn)敗后,協(xié)約國(特別是希臘)入侵了土耳其的領(lǐng)土,而土耳其反抗外國侵略軍獲得民族獨立。我在伊斯坦布爾試圖尋找奧斯曼帝國多族群精神世界的遺留,不得不說,在土耳其經(jīng)過獨立革命完成民族主義傾向之后,這種曾經(jīng)的多元族群精神有些退散。

在伊斯坦布爾的少數(shù)族群主要是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再加上十月革命之后到來的俄國人和近些年的阿拉伯(主要是敘利亞)難民。在伊斯坦布爾,我沒有找到更加?xùn)|方的宗教場所,比如佛教、印度教、錫克教等,也許有小的移民社群的場所,但沒有發(fā)現(xiàn)大型宗教建筑,此外也沒有找到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教堂。

作為一個短途旅行的外國人,想要去了解土耳其的少數(shù)民族是很難的事情。由于一些歷史原因,土耳其國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都與土耳其人有一些不愉快的歷史,除了東南部的庫爾德人問題外,希臘、亞美尼亞和俄羅斯在歷史上都與土耳其有過沖突。然而在奧斯曼帝國時期,主要任用的官員和將軍大多是基督徒歸化的,其中希臘人和巴爾干人又占了大部分,這使得土耳其的少數(shù)族裔成為復(fù)雜而有趣的問題。

在伊斯坦布爾,我最先找尋的是亞美尼亞人,由于歷史上的亞美尼亞大屠殺(這個問題在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有不同的解讀),土耳其人與亞美尼亞人有著復(fù)雜的糾葛。

在伊斯坦布爾的亞美尼亞教堂主要集中在亞洲區(qū),他們的一部分教堂(特別是小型的社區(qū)教堂)只在宗教活動時才開放,平時都是鎖上的,而且內(nèi)部不允許拍照,我不知道這是否是少數(shù)族裔的敏感性。不過,一旦雙方開始交流,就會格外熱情,處在一種渴望外界認同又謹慎面對外界的矛盾心理中。相反,土耳其的清真寺大多非常開放,除了少數(shù)景點有人維持秩序外,通常隨意進出拍照,但人們的態(tài)度相對比較客氣,不會特別熱情。

這座教堂叫做Surp Garabed ermeni kilisesi施洗者約翰亞美尼亞教堂,建造時間大概在1555年左右,最初是一座木制教堂,1617年重建在今天的位置上,后來經(jīng)過1727年、1844年、1888年三次重要的重建和修復(fù),在1888那次重建中改為石頭結(jié)構(gòu),也就成了現(xiàn)在這座教堂的樣子。

施洗者約翰亞美尼亞教堂。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教堂門前有一個院子,我從外面街上看到教堂主樓為灰白色墻面,正面面向街道,主樓有三層窗子,屋頂裝飾有巴洛克式的雕塑,瓷磚覆蓋的屋頂向兩側(cè)傾斜。主樓兩旁是兩座鐘樓,在鐘樓下方,有通道通向兩旁的庭院。

我經(jīng)過一道不太起眼的小門走進教堂庭院,教堂正門是帶浮雕的黑色鐵門,門檐上方有石雕,內(nèi)容是亞美尼亞文,只能從上面的數(shù)字分辨出,大概講的是這座教堂在1888年的那次重建。教堂里面是一個寬敞的長拱頂空間,大概隔成三部分,最前方高于地面,有一個圓形藍頂拱形空間,是主持活動的地方,兩側(cè)都有圓形拱形壁龕。教堂中殿兩旁是窗子和圣像畫,上方懸掛著非常漂亮的大型吊燈。

施洗者約翰亞美尼亞教堂

我走進教堂之后,一位老人走過來接待了我,示意我可以進入旁觀,但不能拍照和打電話。當時彌撒已經(jīng)開始了,我便在后排找了個座位坐下。教堂里彌漫著焚燒乳香和沒藥的煙霧,帶著這兩種香料混合后特有的酸味。教堂里人并不多,大概只有二十多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有三分之一是女性。在教堂前方的臺上,一位身著綠色長袍的神職人員在主持儀式,帶領(lǐng)大家吟唱,他的周圍還有穿著白色長袍藍色披肩的人員輔助,臺上另有兩個小男孩舉著圣器。儀式結(jié)束后,人們排隊到臺前,親吻神父手中的圣像畫,然后教堂人員回到后臺更衣,人們逐漸離去。

在彌撒之后,我在教堂的庭院里散步,院子里有一群小男孩在踢球。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邀請我和大家一起共進午餐,我們走進教堂旁邊的一間屋子,屋里面大多是中老年男性,還有一個中年女性帶著一個小女孩在為大家準備食物。他們吃的是一種類似面條的食物,口感有點像米粉,在一個盛滿了紅油湯的碗里,里面還有雞絲,配著面包食用。一位長者為我碗里加上辣椒和檸檬汁,就有了酸辣粉的感覺。

那個小女孩坐在我對面,大概是對東亞面孔感到好奇,總盯著我看。她媽媽和其他長者告訴我,很少有中國人來到這座教堂,偶爾有一些歐美國家的游客。日常來這座教堂參加活動的人都是亞美尼亞人,他們彼此大多也都認識,每周彌撒來到這里,更像是社區(qū)聚會。這些亞美尼亞人大多出生在伊斯坦布爾,也沒去過亞美尼亞,我問他們,認為自己是土耳其人還是亞美尼亞人,他們給了我一個聰明而不失禮貌的回答:土耳其國籍亞美尼亞人。

在這座教堂不遠處還有另一座亞美尼亞教堂,可惜沒有開放,叫做surp hac ermeni kilisesi圣十字教堂。這座教堂最初是一位叫亞伯拉罕的神父在1676年建成,在教堂靠近街道的一道小門上有名字和修建日期。這座教堂經(jīng)過了多次翻修和重建,到了1892年,亞美尼亞教會搬到這里,這座教堂開始作為教會的辦公場所使用,雖然這座教堂在2017年12月重建完成后重新開放,但我去的時候無人應(yīng)答。

上面我走過的兩座教堂相對比較冷清,周圍街區(qū)人也很少。在伊斯坦布爾的亞洲區(qū),還有一座相對熱鬧的亞美尼亞教堂,這座教堂恰好在最繁華的魚市場旁邊,叫做Surp Takavor ermeni kilisesi圣王教堂。這座教堂在照片上的樣子并不醒目,但其實非常好找,就在魚市場旁最繁華的小廣場街邊,灰白色的主樓不起眼,但棕色木制哥特式鐘樓非常醒目,是這座小廣場的地標。

門口有一個賣花的老奶奶。當?shù)嘏笥迅嬖V我,伊斯坦布爾街頭賣花的大多是羅姆人,也就是吉普賽人,他們的信仰非??梢桑瑫榱双@得福利而皈依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

這座教堂建于1722年,最初是一座很小的教堂,后來經(jīng)過捐助擴建,在1814年開放供奉,現(xiàn)在這座教堂是1858年火災(zāi)后重建的,教堂外觀與亞美尼亞古典建筑不太一樣,顯得更加現(xiàn)代。

由于是非宗教活動時間,教堂是關(guān)門的,但可以進入院子內(nèi)。教堂院子里有幾座石棺,上面刻著亞美尼亞文,還有一座石棺,四腳帶著精美的天使雕刻。教堂的鐘樓結(jié)構(gòu)有點特別,是在教堂主樓大門正對面,教堂大門外是一個玻璃空間籠罩著門廳,同時連接著鐘樓下方,門廳內(nèi)擺著圣像畫和圣器,其中一角還有耶穌降生的模型布景。

在這座教堂旁邊是一座叫做Ayia Efimia的希臘東正教堂,建于1694年,1830年在俄羅斯的支持下擴建。教堂在一個封閉的庭院中,外部高墻環(huán)繞,面向廣場的是一扇白色的小門,門檐上方是十字架,從墻外能看到灰色石頭建造的鐘樓,位于教堂的西南部,在正面的庭院中。同樣是非宗教活動時間而不開放。

在我之前拜訪的那座亞美尼亞教堂周圍,也有一座希臘東正教堂,叫做Profiti ilya kilisesi先知以利亞教堂。我從亞美尼亞教堂出來后順便拜訪了一下,走進面向街道的大門,是一個寬敞的院子,院內(nèi)地面上鋪著一些墓碑,被鐵鏈圍了起來,上面的文字很難辨認清楚。教堂由石頭制成,覆蓋著拱形圓頂,外部墻面是黃色的,教堂正面一層是突出的門廳,紅色木制墻面,正面二層是淡黃色墻面帶著紅邊裝飾。在院子左側(cè)是鐘樓,旁邊有廢棄殘破的紅磚墻面。

我去拜訪的時候,彌撒剛剛結(jié)束,門廳里擺放著餐桌,看起來是人們參加彌撒后在這里吃了午飯,只有兩三個人打掃衛(wèi)生,教堂的神父接待了我,告訴我這是一座希臘教堂,常來的大多是居住在這片街區(qū)的希臘居民,但彌撒結(jié)束了,不方便讓我單獨參觀,而且內(nèi)部不能拍照。他讓我記下彌撒的時間,告訴我在伊斯坦布爾很多教堂都是只有彌撒時間才開放的。根據(jù)工作人員介紹,這座教堂最初的建設(shè)日期并不清楚,1804年被毀壞過一次,之后進行了重建。

值得一提的是,當對方跟我說Greece的時候,我沒聽懂,一著急說出中文“希臘”時,對方竟然聽懂了,并且很高興。我才了解到,英語中的希臘Greece這個詞,來自羅馬人對希臘地區(qū)的稱呼,后來作為詞源,變成歐洲國家的通用叫法。而中國翻譯的希臘這個名字,反而更接近希臘人對自己國家的稱呼Hellas。Hellas這個詞源于古希臘神話中的Hellen,他是丟卡利翁和皮拉的兒子,丟卡利翁是埃庇米修斯和潘朵拉的兒子,皮拉是普羅米修斯的女兒,所以這個稱呼是希臘人對祖先和神話的傳承。

提到伊斯坦布爾的希臘人,就要去法那爾希臘正教學(xué)院,這是伊斯坦布爾最負盛名的一所希臘正教會學(xué)校,成立于1454年,是奧斯曼帝國的東正教徒(主要是希臘人和保加利亞人)就讀的學(xué)校,現(xiàn)在這座建筑建于1883年,是一座紅色的城堡建筑,非常高大壯觀。但我去的時候,整座建筑正在維修,無法參觀。好在旁邊的另一座小教堂更吸引我,那就是蒙古圣瑪利亞教堂。

法那爾希臘正教學(xué)院

這座蒙古圣瑪利亞教堂的正門不太好找,很容易被視為法那爾學(xué)院的一部分,我繞著學(xué)院的高墻走了一圈,才發(fā)現(xiàn)這道不起眼的小門和一塊小小的牌子,上面的土耳其文門牌寫著圣母瑪利亞希臘東正教堂。

這座教堂其實很小,但有一個獨特的紅色塔樓,矮粗的造型更像一座水塔,上面是覆蓋紅色瓦片的錐形屋頂。由于18世紀之后不斷改建,這座教堂保留的拜占庭原建筑不多,原本的教堂是一個十字形,后來向西部和南部進行了擴建。教堂的圓頂位在由四個半圓頂組成的十字上,外墻把教堂包裹住只能露出弧形的外墻,四根柱子支撐起的鐘樓是后期才修建的,有兩座鐘外露懸掛。

教堂平時不開門,需要按門鈴,一位看門老人接待了我。我走進這座教堂,看門人先帶我看了教堂內(nèi)保留了穆罕默德二世和巴耶濟德二世的手諭法令,法令宣布將這座教堂的所有權(quán)歸屬希臘社區(qū),教堂內(nèi)有大量的圣像畫,相當一部分被銀制表皮覆蓋以保護圣像。

蒙古圣瑪利亞教堂內(nèi)的圣像畫

蒙古圣瑪利亞教堂是伊斯坦布爾唯一未曾改為清真寺,并始終保持開放的拜占庭希臘正教會教堂。公元7世紀初,拜占庭皇帝莫里斯的女兒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座山坡建起了修女院。在第四次十字軍后的拉丁帝國期間,該修道院被摧毀。1261年,拜占庭奪回君士坦丁堡之后,米海爾八世的舅舅艾薩克重建了這座修道院供奉圣母。

1281年,米海爾八世的女兒、蒙古大汗阿八哈的遺孀瑪麗亞·帕列奧洛吉娜在闊別15年后回到君士坦丁堡。這位公主命運很坎坷,她是私生女,在米海爾八世統(tǒng)治時期,正好是蒙古帝國西征之后,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建立了伊爾汗國,米海爾八世希望和伊爾汗國保持友好關(guān)系,準備將瑪利亞嫁給旭烈兀,以換取伊爾汗國的友好,最好能獲得更多基督徒。然而瑪利亞在前往途中,旭烈兀就去世了,于是瑪利亞嫁給了旭烈兀的兒子阿八哈。在阿八哈去世后,瑪利亞回到了君士坦丁堡,她重建了修女院和教堂,在此隱居直到去世,此后修院和教堂就得到“蒙古人”稱號。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當天,這座教堂周圍的希臘人對奧斯曼軍隊最后拼死抵抗。因此,這座教堂也被稱為流血教堂,從金角灣通往這座教堂的道路被稱為旗手坡,以紀念在此戰(zhàn)死的奧斯曼旗手。

    責(zé)任編輯:馮婧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