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壯志未酬身先死:麥哲倫的環(huán)球之旅
地球是什么形狀?這似乎是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小學(xué)生都能脫口而出:地球是球體。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擺弄過地球儀,也看過從太空傳回來的地球的照片,所以不難得知地球是個球體這個事實。但你要注意,這些都是間接的知識,如果不借助現(xiàn)代科技,僅憑借個人經(jīng)驗,人類是難以正確洞察地球的形狀。
只依靠個人的視線和雙腳去探索,地球就顯得太大了。
在文明發(fā)展的初期,很多人也曾好奇地球的形狀。那時非常流行天堂的神話,很多民族的神話都描繪過天堂的模樣,雖然口口相傳讓很多人確信不疑——天堂一定存在,卻從來沒人真的站到天堂,如果那樣他們完全可以一眼看到地球并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所以古時候關(guān)于地球的樣子,就難免眾說紛紜,比如中國人就曾認為天圓地方,而印度人甚至認為是巨大的神獸托起了大地,各種猜測無不充滿奇思怪想。也有一些古人通過細致的觀察和認真的思考,得到了正確的答案。例如,古希臘人就曾正確推斷——地球是圓的。因為有些古希臘人觀察到,如果在大海上眺望遠方歸來的航船,先看到的往往是高高的桅桿,而后才看到船身,這顯然是因為地球表面存在弧度,據(jù)此推論,地球就是圓的。好聰明的古希臘人!
但這畢竟是推測,地球究竟是不是球體?如果朝著一個方向一直走下去,能不能回到起點?要從實踐上證明這件事,一直要等到16世紀麥哲倫的探險。
早在環(huán)球航海之前,麥哲倫就到達過東方,他在印度等地服過役,擁有非常豐富的航海經(jīng)驗,并且他對東方有充分的了解。
這要感謝達伽馬和弗朗西斯科·謝蘭等前輩開辟了東進航線。謝蘭和麥哲倫保持著親密的友誼,他率隊穿過了馬六甲,到達了傳說中的香料群島。謝蘭把這里視為天堂,雖然香料群島確實是很多歐洲人憧憬的“天堂”,在那里唾手可得的香料販賣到歐洲就變成價格不菲的奢侈品,謝蘭深深地愛上了這里的生活,于是他決定在這里度過余生,并贊不絕口地將這里“天堂的生活”寫信告訴了他的朋友麥哲倫。
這讓麥哲倫對開辟通往天堂生活的新航線很心動?!胞溦軅悺笔莻€貴族稱號,確切地說是個小貴族的稱號,所以麥哲倫在葡萄牙地位并沒有多高,他只是為了葡萄牙國王的利益出征的千萬大軍中的一員。雖然麥哲倫在不少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勇猛,但當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回到葡萄牙時,并沒有獲得多少榮譽和財富。
麥哲倫不善言辭,甚至不茍言笑,阿諛奉承更不是他的長項,他異常冷靜,留著長長的胡子,長相略顯兇狠,這讓麥哲倫并不討人喜歡。35歲的麥哲倫有非常強烈的改變命運的意識,他去拜見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名義是懇請國王給他增加些撫恤金。

傲慢的曼努埃爾走運才登上王位,而且因為他的前任若昂二世的努力,葡萄牙進入了與東方貿(mào)易的全盛時期。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曼努埃爾坐享其成,一切都來得太容易,他又怎么會重視麥哲倫呢?在曼努埃爾的眼里,麥哲倫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曼努埃爾接見了麥哲倫,地點選在當初若昂二世接見哥倫布的房間。
多年前,若昂二世正是在這里聽取了哥倫布的冒險計劃,雖然若昂二世是個熱衷支持開辟貿(mào)易航線的人,但不知怎么的,若昂二世覺得哥倫布很不靠譜,無情地拒絕了他,最終把哥倫布推入了西班牙的懷抱。
現(xiàn)在,歷史又要重演。
麥哲倫提出的第一個要求絲毫不過分,只要求增加半個克魯扎多。這一要求從經(jīng)濟角度來講微乎其微,麥哲倫想爭取的其實是自己的地位,但曼努埃爾冷冰冰地拒絕了麥哲倫,這讓麥哲倫感到非常難堪,但他還是提出了第二個請求,能不能派他到海軍部隊中任職。因為他對東方航線的熟悉度恐怕不亞于當時在葡萄牙如日中天的達伽馬。
這個要求又被國王冷冰冰地拒絕了,麥哲倫真是萬念俱灰,轉(zhuǎn)身正準備退出房間,但他轉(zhuǎn)念一想,又向國王提了一個要求,可不可以到其他國家去服役。曼努埃爾終于點了頭。于是麥哲倫步哥倫布后塵,去了西班牙。
麥哲倫給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陳述了他的大膽計劃:從美洲出發(fā)一路向西,開辟出一條通往香料群島的新航線。
之前哥倫布也是一路向西,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大陸,但西班牙短時間內(nèi)并沒有因為哥倫布的發(fā)現(xiàn)發(fā)大財。
麥哲倫則讓查理五世相信,他知道一條秘密的航道,可以橫亙過美洲,然后一路向西,到達天堂般的香料群島。
今天我們知道,麥哲倫當時信心滿滿地認為他掌握的這條航道,其實從開始就是個錯誤,雖然之前做了很多論證并進行了“嚴密”的計算,但基本都是基于半真半假的傳說和制圖師自負的推算。后來麥哲倫差點兒還沒繞過美洲就因為這些錯誤葬送性命。但當時西班牙宮廷也沒有人能拿出嚴密的證據(jù)證明麥哲倫的想法就是錯誤的。
麥哲倫雖然不善于花言巧語,但他無疑有豐富的航海經(jīng)驗;對東方有相當?shù)牧私?,講起香料群島也像是那么回事(謝蘭的信顯然有幫助);他甚至帶來了馬魯古群島的奴隸恩里克,這是麥哲倫從東方買回來的奴隸,差不多算是香料之鄉(xiāng)的人。
最后甚至當初反對哥倫布的人都給麥哲倫投了贊成票,這多少是因為哥倫布的成功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能再背負目光短淺的罵名。于是,查理五世決定支持這個葡萄牙人狂熱的計劃,甚至不顧葡萄牙國王的反對。曼努埃爾早些時候壓根兒沒把麥哲倫放在眼里,但一知道查理五世對麥哲倫青睞有加后,恨不得馬上就把麥哲倫奪回來。
當西班牙國王調(diào)撥給麥哲倫的5艘大船??吭谌S利亞內(nèi)港時,大家的心都涼了半截。這幾艘船又舊又破,和當初撥給哥倫布的船根本不能相提并論。
前來刺探情報的葡萄牙間諜在寫回去的報告里都對此報以悲觀的態(tài)度,他認為這樣破破爛爛的船,不要說遠航,讓他坐上去到一個近的地方,他都不敢。間諜都這么想,其他人就更加悲觀了。所以招募200多名船員的計劃推進得非常艱難,一般的水手都不愿意冒這個險,船不夠好,這大家都看見了,傳言還說這是一次有去無回的冒險,連掌舵者都不知道船將駛向何方。
最后只有先預(yù)付酬金,才吸引來一群亡命之徒,勉強湊齊了隊伍。
麥哲倫在檢閱他的隊伍時哭笑不得,這簡直就是衣衫襤褸的烏合之眾,說是丐幫大聚會,人們也不會多幾分懷疑。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說著不同的語言,恐怕惹是生非要比乘風(fēng)破浪更擅長一些。
麥哲倫顧不了這么多了,他已經(jīng)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與各個利益方周旋,如果要等到一切盡善盡美,宏偉的計劃就會無限期擱淺。但麥哲倫也沒有因此而冒失,他非常細心、也很有耐心地檢查了5艘船上的每一塊木板,及時修補了可能存在的缺陷;他購買并仔細核對了必需的物資,唯恐因為漏下一顆釘子就葬身在一望無際的大海里;他還滿懷激情地訓(xùn)練了這支良莠不齊的隊伍,讓他們盡可能學(xué)會協(xié)作去應(yīng)對漫長的海上生活的各種風(fēng)險,并保持忠誠。
麥哲倫相信地球是圓的,按照計劃一定可以找到突破美洲西進的航道,但作為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航海家,他也知道此去兇多吉少,所以麥哲倫早早就寫下了遺囑,盡管財富還只是在憧憬中,麥哲倫就對此做了周全的分配。
麥哲倫設(shè)想,如果航行順利,真的到了盛產(chǎn)香料的地方,那么他就能發(fā)大財,光宗耀祖,蔭及子孫。但如果中途折戟沉沙,將來妻子兒女只好去教堂領(lǐng)救濟品(麥哲倫不知道后來他的妻子孩子連領(lǐng)救濟品的機會都沒有)。
他詳細地安排了自己的后事,包括死后期望的葬身之處和遺產(chǎn)的分配。
麥哲倫準備將遺產(chǎn)的相當一部分捐贈給教堂和醫(yī)院,在遺囑中,麥哲倫特意強調(diào),從他死的那天起,他那馬魯古群島的土著奴隸恩里克就可以獲得自由,還要賜給他1 000馬拉維第做生活費。
麥哲倫甚至安排了自己的葬禮:希望下葬的時候,把自己的衣服分給3個窮人。并要為這3個窮人和另外12個人分發(fā)食物,好讓他們?yōu)樽约旱撵`魂禱告。此外,麥哲倫還希望在下葬的那天捐出一枚金杜卡,以救贖煉獄中的靈魂。
遺囑的最后,麥哲倫才提及自己的家人,他的關(guān)注重點不在于財富如何分配,而是作為貴族身份象征的“麥哲倫”這個名號將來如何繼承,麥哲倫非常詳盡地設(shè)想了兒子未來的各種婚戀情況,并為每種情況做好了規(guī)劃。
寫完遺囑,麥哲倫簽上大名,長長地出了口氣,仿佛已擁有那些財富,就等著按他的意愿分配了。
麥哲倫不知道的是,雖然最終船隊繞地球航行一圈,完成了人類千百年的夢想,但悲劇的是,作為個人,他的遺囑基本一條都沒實現(xiàn)!
現(xiàn)在,麥哲倫要和自己的家人告別了,他的妻子抱著剛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和老岳父來給他送行。看著妻子懷里的小嬰兒,麥哲倫也不禁動容,妻子的眼淚奪眶而出,老岳父老淚縱橫,緊緊握著麥哲倫的手,他把唯一的兒子也交給了麥哲倫,跟著他去遠征。兒女情長,終有一別,麥哲倫深深地擁抱了妻子和兒子,轉(zhuǎn)身強忍著淚水跑向了自己的船隊。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領(lǐng)著“丐幫”一般的隊伍,駕著5艘大破船,揚帆起航,開始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富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遠航。
麥哲倫一生中收到的最后一封信來自他的老岳父,信中告誡他,隨他出海的西班牙人可能會密謀叛亂。老岳父的提醒印證了麥哲倫心中的揣測,查理五世和西班牙宮廷沒有給他足夠的信任,在他周圍安插了許多西班牙人擔當要職,真正屬于麥哲倫心腹的人屈指可數(shù)。不排除這些西班牙人甚至帶著查理五世的秘密文件,說不定在哪個關(guān)鍵時刻就能拿出來要了麥哲倫的命。
所以,當麥哲倫整個計劃中最核心的部分——在南緯40度存在一個橫越美洲的海峽,被現(xiàn)實證明是一個錯誤時,找到西進的海峽的希望立刻破滅了,船上的人開始滿腹牢騷,這種隱患就顯露出來,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叛亂。5艘船中,有3艘落入了叛亂者的手中,形勢看起來非常不利。
但麥哲倫保持著一貫的沉著冷靜,派小船以送信為名,奇襲了叛亂的船只,最終奪回了對船隊的掌控權(quán)。麥哲倫沒有大開殺戒,只是處死和處罰了幾個帶頭叛亂的關(guān)鍵人物,對更多叛亂人員網(wǎng)開一面,在叛亂中有一個叫作卡諾的人被任命為“圣安東尼奧號”的指揮,麥哲倫寬恕了他。誰也沒有想到,之后麥哲倫犧牲于菲律賓,正是這個叛亂者卡諾完成了麥哲倫未竟的偉大事業(yè),帶著剩下的人回到了西班牙。
那是后話了,重奪掌控權(quán)后麥哲倫還率領(lǐng)著團隊在嚴寒的天氣里尋找橫越美洲大陸的通道。話說回來,叛亂者造反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一定可以找到這條通道。
在遭遇颶風(fēng)時,麥哲倫暫時停下了腳步,他放出去了兩條探路的船,現(xiàn)在焦慮地等著它們回來。但在惡劣的天氣里,遲遲不見兩條船的蹤影,這讓麥哲倫坐立不安,如果真的失去這兩條船,他的整個計劃會受到致命的打擊。爬在桅桿頂上放哨的人發(fā)現(xiàn)遠方有煙柱,這讓麥哲倫深感不安,因為這里杳無人煙,煙柱只可能來自那兩條船,而且多半不是好兆頭,要么就是失火要沉沒,要么就是遭遇意外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但事態(tài)發(fā)生了奇跡般的反轉(zhuǎn)。
最終這兩條船不僅回來了,還帶來了極好的消息,他們確認已經(jīng)找到通向美洲大陸西邊海洋的海峽,所以才欣喜若狂、不惜浪費彈藥發(fā)送信號——煙柱就是這么來的。
麥哲倫下令沿著這個海峽行進,周邊岸上火星點點,這其實是原住民生起的篝火,但在麥哲倫看來,這就是歡迎他的儀仗隊,隨后他把這里命名為“火地島”。
20多天后,他們終于看到了另一面遼闊的海域。
沉著冷靜的麥哲倫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他知道雖然開始的計劃是錯誤的,但因為自己的堅持,或者說盲目的自信,整個計劃里最關(guān)鍵的部分——尋找跨越美洲的通道,終于獲得了成功,盡管是憑借瞎貓碰上死耗子一樣的運氣。
一切勝利在望!
那時的麥哲倫一定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喜劇,他克服了最初完全沒有想到的困難,固執(zhí)下的賭注居然有了意外的收獲。
麥哲倫并不知道,命運最后為他安排了一出悲劇,他死于最不應(yīng)該發(fā)生的意外。
同樣由于計算的錯誤,麥哲倫陰差陽錯地來到了菲律賓。
現(xiàn)在,自信滿滿的麥哲倫認為自己不必再操心西進航線是否走得通的問題——實踐已經(jīng)證明,地球就是圓的,向東向西都可以環(huán)繞地球一圈。
麥哲倫覺得自己應(yīng)該對得起這次探險的贊助者——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他應(yīng)該多為查理五世跑馬圈地,讓他所至之處盡可能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所以,當一個小小的地方部落酋長拉普拉普不愿意臣服西班牙時,麥哲倫一反常態(tài),決定要給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一點兒顏色看看。
在此之前,麥哲倫輕易地征服了比拉普拉普酋長威風(fēng)得多的宿務(wù)島國王,在宿務(wù)島上上下下看來,這群歐洲人簡直就是天神,他們會施放殺傷力很強的雷火,而且刀槍不入(當?shù)鼐用衤奈淦鳠o法穿透他們厚厚的盔甲)。
麥哲倫決定延續(xù)這一神話,要讓攻打拉普拉普之戰(zhàn)成為一個印證西班牙無窮威力的傳說,并廣為流傳。在麥哲倫眼里,拉普拉普統(tǒng)領(lǐng)的就是一群未開化的野人,簡直不堪一擊。所以當宿務(wù)島國王主動提出派兵支持時,麥哲倫提出要求,一是士兵不必過多,二是他們最好在一旁觀戰(zhàn),看看英勇神武的西班牙人是如何以一敵百的。
但這次麥哲倫的如意算盤打空了,他過于大意,只從自己的隊伍里調(diào)派了60多個士兵前往。由于周圍多險灘和礁石,他們始終無法完全接近拉普拉普的隊伍,槍支有效殺傷距離是有限的,超出這個距離范圍槍支也無計可施,而且原住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這些身著盔甲的歐洲人的“阿喀琉斯之踵”,他們仗著人多地熟的優(yōu)勢展開了反攻。
可憐的麥哲倫,他在這場戰(zhàn)斗中被拉普拉普的隊伍亂刀砍死。他的遺囑本來是希望自己的遺體可以安葬在距離他去世的地方最近的、供奉圣母瑪利亞的教堂里,現(xiàn)在,卻葬身在一個如此蠻荒的地方。
前面我們說過,整個故事對西班牙乃至人類來說是一出喜劇——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環(huán)球航行,并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向東向西都可以到達想去的地方。歐洲和東方的狂熱貿(mào)易因此再次被推向一個高潮。
但這個故事對麥哲倫個人來說是一出悲劇。麥哲倫和他的朋友謝蘭一樣,葬身在遠離歐洲的東方?;氐轿靼嘌?,領(lǐng)受本該屬于麥哲倫榮譽的是曾經(jīng)的叛亂者卡諾。麥哲倫沒有遺產(chǎn)可以分配,他死于亂刀之下,葬禮沒有衣服分給窮人。麥哲倫沒有后人,妻子和兒子都在他離開西班牙不久之后去世了。甚至他的奴隸恩里克也沒有如他所愿在他死后獲得自由。
麥哲倫率領(lǐng)的隊伍雖然完成了首次環(huán)球航行,卻付出了無比慘重的代價,出發(fā)時有265名船員,返回西班牙時只剩下18名船員,麥哲倫本人慘死在菲律賓。
這代價是不是很高?其實,相比從陸地上殺出條血路來,這個代價還是很小的。如果在陸地上開辟通往東方的道路,每推進一步就難免受到當時貿(mào)易中間商的阻攔,勢必會有你死我活的生死較量。可能隨便一次小小的地方戰(zhàn)役,戰(zhàn)死的人數(shù)就可能數(shù)以百計千計甚至更多,例如公元751年的“怛羅斯之戰(zhàn)”,唐軍和阿拉伯軍隊打了一場遭遇戰(zhàn),僅唐軍方面的傷亡人數(shù)就達到1萬人左右。所以如果真要從陸地上開辟出一條通達東方的道路,還要長久地維護,這高昂的成本就難以估算了。所以對比一下,還是開拓海上航線比較劃算。
在當時,只要有貿(mào)易新航線,就相當于鋪設(shè)了一條黃金之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