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什么元朝只存在98年就滅亡了?
原創(chuàng) 團隊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嵚
字數:2702,閱讀時間:約7分鐘
歷史提問
為什么元朝只存在98年就滅亡了?
答:說起這號稱“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元王朝,與那“遼闊疆域”一樣常叫后人嗟嘆的,卻是這個王朝的“短命”。自從滅亡南宋“天下一統(tǒng)”后,元朝這“龐然大物”似乎就沒消停過,立國不到半個世紀,內外就動亂四起,立國才八十年(1351),更是“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十來年后后就在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熊熊烈火里,急匆匆卷包袱走人,整個國祚才98年不到,哪怕比起“弱宋”,都是相當的“不扛造”。
那為啥這大元朝,就是這么“不扛造”呢?下面這兩條奇葩原因,不但各個戳中要害,更無比發(fā)人深思。
原因一:“科學達人”皇帝
說元朝的短命,必然繞不開其“亡國之君”:元順帝妥歡帖木兒(下面簡稱元順帝)
無論正史野史,這位元順帝都常是一幅吃喝玩樂的昏君模樣,常年被反復嘲諷吊打。但放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這位“昏君”卻也有個獨一無二的身份:元代“科學達人”。
元朝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公認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大繁榮時代。就連十分“會玩兒”的元順帝,一大愛好就是“玩科學”。當時他的皇宮里,儲備印刷了大量元代科技典籍。而且他還親自動手,玩出不少花樣:比如他研發(fā)的“宮漏”,即自動計時裝置,不但能夠自動運轉計時,且“宮漏”上還有“亭臺樓閣”“飛仙”“日月宮”“金甲神”等各種造型。只要到了“整點報時”,“宮漏”不但有悅耳鐘聲,“飛仙”“金甲神”們也“皆翔舞”,場面十分壯觀。

另外還有長一百二十尺的巨型龍舟,也是元順帝親自設計建造,全部機械操縱,靠操作機關在水中前進。尤其牛氣的是,整座“龍舟”完全是“龍”的模樣,“龍頭”“龍神”“龍爪”“龍尾”樣樣逼真。且只要操作起來,整個“龍舟”上的“龍尾”“龍眼”全都能來回擺動,儼然一條投入水中的“巨型活龍”。而這條“巨型活龍”的制作過程里,元順帝更是“自制其樣”,全程手把手完成。
這強大手藝,也正如其“魯班天子”的雅號。甚至比起近三個世紀后,另一位有著“魯班天子”雅號的“少年帝王”來,元順帝的手藝,顯然都要甩出后者一大截。
那為什么這么強大的手藝,卻依然守不住元王朝呢?要知道,元順帝手藝雖強,卻沒有半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覺悟,弄出這些高精尖,就是為了自己玩。而最后半世紀的元朝,水旱饑荒年年不少,正是需要“高科技”的時候,元順帝的這些“高科技”,卻常年窩在深宮里,半點指望不上。
而且這些“高科技”,也都不白折騰,幾乎每一樣都是大把砸錢,每個作品都堆積金銀玉器。外加元順帝很有“匠人精神”,每次完成作品,都先問身邊太監(jiān)們的觀感,只要聽到一句“不好”,立刻把“作品”砸個稀巴爛。金銀器物全碎一地。日久天長,太監(jiān)們也學精了,每次元順帝“大作完成”,都想盡辦法“拱火”,激得元順帝把“作品”毀一地,大家再趁機哄搶散落地上的“金銀材料”。拱一次火,就發(fā)一筆財。

反而是取而代之的明王朝,撿了元順帝的現成。元王朝卷包袱跑出元大都后,其留在元大都的《農桑衣食撮要》《河防通議》等典籍,以及元順帝的這些高科技心血,全被明王朝照單全收,然后就變成了推廣全國的“水車”“浚川耙”“車船”等高科技物件,直接助推了明朝開國后“百萬大移民”“修治四萬處河塘”等大工程。明初八百五十萬頃的耕地數,以及“宇內富庶”,農業(yè)產值甩開宋元兩倍多的治國成就,都有元順帝的“高科技神助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假,但元順帝這頓“作”更告訴后人,科技再好,用對地方才是硬道理。
原因二:“糊涂賬”的賦稅
一直以來,“短命”的元朝,還都有一個“光輝”的業(yè)績:賦稅輕。
關于這事兒,就連明朝中后期的一些文人們,都跟著給元朝貼金。比如明末學者于慎行就感慨元朝開國時“賦稅簡寬”。朱國楨更感慨元朝“賦稅甚輕,徭役甚省”。確實,元初特別是元朝滅南宋時,賦稅十分“簡寬”。甚至元軍一路南下時,也是一邊打一邊廢除南宋各種苛捐雜稅。元王朝能夠一統(tǒng)天下,“簡寬”的賦稅就是重要助力。
但好景不長,元朝立國之后,這事兒就變味了。

如此狀況,對于享有特權的士大夫地主們,當然是個好消息,他們可以更加肆無忌憚的隱瞞兼并土地,名下的財產滾雪球膨脹。只苦了窮農民,一邊是土地不斷被侵占,破產淪為佃戶流離失所都是常事,另一面更要承受高額的賦稅,哪怕地沒了,稅賦也要扛身上,“簡寬”的賦役對于他們,就是扛不住的重擔。所以元末的江南地區(qū),富豪地主們往往收入“歲至數百萬斛”,苦農民們則“皆無蓋藏”,江浙等地每逢災荒,動輒就是五六十萬流民。
經濟發(fā)達的東南地區(qū)尚且如此,其他地區(qū)更可以想。

如此鬧劇,為何后世還有人說“稅輕”?因為很多感慨元朝“稅輕”的,多士大夫階層。看過這“任性”折騰就知道,哪怕元朝最混亂的年月里,對于東南地主階層來說,稅依然很輕,但對于窮老百姓們來說,卻已重到不堪重負——板子沒打到自己身上,當然不會喊疼。
但他們不疼,老百姓卻疼,“板子”最后還是打到了元王朝身上,一場“挑動黃河天下反”,匆匆忙忙就關了張。留下的是“稅輕”美名下,竭澤而漁的歷史教訓。
參考資料:朱紹侯《中國古代史》、周良霄,顧菊英《元代史》、彭少輝《元代的科學技術與社會》、陳梧桐《明史十講》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朝文社】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往日文章精選:
原標題:《為什么元朝只存在98年就滅亡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