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殘疾人就別出門了”,莫把惡毒當優(yōu)越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網(wǎng)上的那些留言,你永遠不知道有些人可以惡毒到什么地步。
最近,一位名叫“盲探-小龍蛋”的網(wǎng)友,在短視頻平臺上分享了自己坐電梯時遇到的不便,意外地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從視頻來看,這部電梯既沒有語音播報也沒有盲文標識,導致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去到了哪一層。于是他苦笑著說“哎呀,太難了”,并表示“希望以后公共場所的電梯能夠更加人性化一些”。
這本是殘障人士出行困難的日常一角,“盲探-小龍蛋”的表達也相當溫和,結(jié)果卻被評論區(qū)的網(wǎng)友們花樣百出地教訓起來。
有人“語重心長”地說,“社會是為大眾服務的,大眾都是正常人,你也沒有權(quán)利要求,什么都以盲人為主吧”。有人直接挖苦,“你要一個城市為你服務”。有人“理性辯論”,電梯加了語音提示會不會吵到別人?
還有人發(fā)出靈魂拷問——“你一個盲人,你要出去干什么?”
很多留言都是字句不通的,可是這些留言有一個共同點是表露無遺的,那就是滿滿的優(yōu)越感。面對殘障人士的正當訴求,這些“正常人”不具備公共討論的基本能力,甚至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利索,卻不妨礙他們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
最怕智力不及格的人有“大局觀”。
在這些人的臆想里,一個社會如果為殘障人士提供足夠的便利,就要浪費太多資源,犧牲太多效率。殊不知,若講道理,公共資源的存在就是為了照顧包括殘障人士在內(nèi)的所有人。而從實踐來看,在無障礙方面做得更好的國家和地區(qū),通常是更發(fā)達富足的。
溫柔地對待殘障人士,不僅不會拖累社會的進步,反而是社會進步的目的和標志。
手機和網(wǎng)絡的普及極大拉低了公共討論的準入門檻,所以常識和底線需要反復重申,這樣觀念的水位才不會跌落。那群操持著“殘疾人就別出門了”之類話語的網(wǎng)友,或許自以為發(fā)現(xiàn)了人類社會進步的隱秘階梯。其實他們撿拾的不過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裹腳布。
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的漏洞在于,永遠找不到一個穩(wěn)固的“大多數(shù)”。因為劃分人群的方法太多了,身體特征、性格、興趣、職業(yè)、地域、年齡、家庭、性取向……幾乎無窮無盡。
總有一種方法把你歸入少數(shù)派。如果像切香腸一樣對待社會,誰也難逃被當作無用部分切掉的命運。唯有珍視每個個體,總體才能有安全感。
如果說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某種優(yōu)勝劣汰機制,那也應該是淘汰那些惡毒、冷血、毫無同理心的言論,而留下那些寬容、溫暖、懂得換位思考的言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